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肥胖的人幾乎不太可能再瘦回正常體重。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發現,“男胖子”瘦回正常體重的機率為1/210,“女胖子”的這一比例為1/124。  即便你成為了那幾百分之一,也不要高興太早。研究稱,有1/12的男性和1/10的女效能夠做到每年減重5%。但其中53%的人會在兩年內反彈回去,78%的人五年內會重回原態。這一發現被刊登在《美國公共衛生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上。  經合組織(OECD)2014年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OECD國家中有超過半數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其中18%的屬於後者。墨西哥、紐西蘭和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有肥胖症;在澳洲、加拿大、智利和匈牙利,這一比例超過四分之一。相對而言,亞洲國家成年人的這一比例維持在2%至4%之間。  近期釋出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也指出,中國18歲及以上成年人的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比2002年分別上升了7.3和4.8個百分點。  國際上通常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衡量肥胖程度,即用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結果在20-25之間為正常值,等於或大於25為超重,等於或大於30為肥胖。  自18世紀以來,隨著收入、教育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體重和身高也在逐漸增長。對於我們的祖先而言,體重增加更利於健康長壽。此前有研究指出,進化機制會幫助人類保持在可持續的最大體重上,防止肥胖人士瘦下來。  但是現在許多人的體重已經超越了健康線。OECD的這份報告還指出,嚴重肥胖者的壽命比普通體重的人要短8-10年。在正常體重的基礎上每多增加15公斤,早逝的風險大約上升30%。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每年至少有280萬人的死亡可歸咎於超重或肥胖。  大部分國家,肥胖相關的開支佔到總醫療保健支出的1%-3%(美國的這一比例為5%-10%)。而隨著與肥胖相關的疾病的增多,這一花費還將繼續上漲。  大家都知道肥胖的壞處,但想減下來卻並不容易。減不下來,也並非因為你缺乏毅力。  密歇根大學和阿根廷國家科技委員會(COINCET)的研究人員在動物試驗中發現,肥胖似乎會變成一種自續的狀態。一個人胖的時間越長,就越不容易瘦下來。肥胖會逐漸變成一種長期的、持久的狀態。  研究者指出,變胖的老鼠,它們的“正常”體重會開始增加。也就是說,它們身體對正常體重的認知變得比以前更重。  參與研究的Malcolm J. Low說:“從動物試驗中可以看出,肥胖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可自續的紊亂,這也進一步強調了在兒童時期就開始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從小就預防肥胖,其影響會持續一生。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成年人單靠節食和運動很難減肥成功並維持下來。”  想要預防肥胖,首先得弄清楚有哪些“罪魁禍首”導致了肥胖。  首要原因自然是吃太多  美國民眾的卡路里攝入量從1971年的每天1,542增至2004年的1,877。許多人以為增加的這些卡路里主要來自脂肪,但實際上,它們大部分來自碳水化合物(糖分)。各種軟飲料和速食是其主要來源。  再者就是運動太少  隨著電視機、電腦、電遊、遙控器、洗衣機等各種便利設施的普及,人們開始習慣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車輛的普及也加劇了這一點。運動得越少,卡路里就消耗得就越少。但這不僅僅牽涉到卡路里。體力活動會對荷爾蒙產生影響,而荷爾蒙會影響身體對食物的消化。多項研究顯示,運動能維持身體胰島素水平的穩定。胰島素分泌失衡和體重增加之間有密切關聯。  2012年12月發表在《美國醫學預防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臥室裡擺放了電視機的孩子,比臥室不放電視機的孩子更容易超重或肥胖。  睡眠不足  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人變胖的機率是睡眠充足的人的兩倍。Francesco Cappuccio教授及其團隊研究了2.8萬名兒童和1.5萬名成年人的資料,發現這一規律對兩組人群都適用。  Cappuccio教授解釋稱,睡眠不足會改變人體荷爾蒙的分泌,並導致食慾大增。一方面,睡眠不足會促進胃飢餓素的分泌,這類荷爾蒙會導致胃口增加;同時抑制瘦素的分泌,這類荷爾蒙會控制食慾。  攝入內分泌干擾物,如可干擾脂類代謝的食物  巴塞羅那大學(University of Barcelona)由Juan Carlos Laguna醫生帶領的一個研究團隊指出,飲料中的果糖有可能改變人體的脂類代謝,從而導致脂肪肝和代謝綜合徵。果糖是一種提煉自水果和穀物的單糖,主要作為甜味劑使用。  果糖代謝主要靠肝臟,同時也會對肝臟的代謝功能造成影響。在研究中,接受含果糖飲料的老鼠出現了類似代謝綜合徵的病症。代謝綜合徵短期內會導致脂質堆積和脂肪肝,並最終造成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  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用MRI掃描器比較了果糖和葡萄糖對大腦的影響,發現肥胖可能和果糖的大量攝入有關。  《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也指出,當人體攝入葡萄糖時,大腦中控制食慾的部分會變得活躍,釋放出產生飽足感的荷爾蒙。但攝入果糖時並未發生改變。  戒菸  吸菸會導致食慾降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指出,“並非每個人戒菸時都會發胖。大約10%停止吸菸的人,體重會大幅增長30磅或更多。”  攜帶肥胖基因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科學家指出,攜帶FTO缺陷基因的人會傾向於多吃,並且偏愛那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而且要花更長時間才能產生飽足感,因此通常都很胖。

  • 2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肥胖的人幾乎不太可能再瘦回正常體重。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發現,“男胖子”瘦回正常體重的機率為1/210,“女胖子”的這一比例為1/124。  即便你成為了那幾百分之一,也不要高興太早。研究稱,有1/12的男性和1/10的女效能夠做到每年減重5%。但其中53%的人會在兩年內反彈回去,78%的人五年內會重回原態。這一發現被刊登在《美國公共衛生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上。  經合組織(OECD)2014年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OECD國家中有超過半數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其中18%的屬於後者。墨西哥、紐西蘭和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有肥胖症;在澳洲、加拿大、智利和匈牙利,這一比例超過四分之一。相對而言,亞洲國家成年人的這一比例維持在2%至4%之間。  近期釋出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也指出,中國18歲及以上成年人的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比2002年分別上升了7.3和4.8個百分點。  國際上通常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衡量肥胖程度,即用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結果在20-25之間為正常值,等於或大於25為超重,等於或大於30為肥胖。  自18世紀以來,隨著收入、教育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體重和身高也在逐漸增長。對於我們的祖先而言,體重增加更利於健康長壽。此前有研究指出,進化機制會幫助人類保持在可持續的最大體重上,防止肥胖人士瘦下來。  但是現在許多人的體重已經超越了健康線。OECD的這份報告還指出,嚴重肥胖者的壽命比普通體重的人要短8-10年。在正常體重的基礎上每多增加15公斤,早逝的風險大約上升30%。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每年至少有280萬人的死亡可歸咎於超重或肥胖。  大部分國家,肥胖相關的開支佔到總醫療保健支出的1%-3%(美國的這一比例為5%-10%)。而隨著與肥胖相關的疾病的增多,這一花費還將繼續上漲。  大家都知道肥胖的壞處,但想減下來卻並不容易。減不下來,也並非因為你缺乏毅力。  密歇根大學和阿根廷國家科技委員會(COINCET)的研究人員在動物試驗中發現,肥胖似乎會變成一種自續的狀態。一個人胖的時間越長,就越不容易瘦下來。肥胖會逐漸變成一種長期的、持久的狀態。  研究者指出,變胖的老鼠,它們的“正常”體重會開始增加。也就是說,它們身體對正常體重的認知變得比以前更重。  參與研究的Malcolm J. Low說:“從動物試驗中可以看出,肥胖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可自續的紊亂,這也進一步強調了在兒童時期就開始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從小就預防肥胖,其影響會持續一生。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成年人單靠節食和運動很難減肥成功並維持下來。”  想要預防肥胖,首先得弄清楚有哪些“罪魁禍首”導致了肥胖。  首要原因自然是吃太多  美國民眾的卡路里攝入量從1971年的每天1,542增至2004年的1,877。許多人以為增加的這些卡路里主要來自脂肪,但實際上,它們大部分來自碳水化合物(糖分)。各種軟飲料和速食是其主要來源。  再者就是運動太少  隨著電視機、電腦、電遊、遙控器、洗衣機等各種便利設施的普及,人們開始習慣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車輛的普及也加劇了這一點。運動得越少,卡路里就消耗得就越少。但這不僅僅牽涉到卡路里。體力活動會對荷爾蒙產生影響,而荷爾蒙會影響身體對食物的消化。多項研究顯示,運動能維持身體胰島素水平的穩定。胰島素分泌失衡和體重增加之間有密切關聯。  2012年12月發表在《美國醫學預防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臥室裡擺放了電視機的孩子,比臥室不放電視機的孩子更容易超重或肥胖。  睡眠不足  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人變胖的機率是睡眠充足的人的兩倍。Francesco Cappuccio教授及其團隊研究了2.8萬名兒童和1.5萬名成年人的資料,發現這一規律對兩組人群都適用。  Cappuccio教授解釋稱,睡眠不足會改變人體荷爾蒙的分泌,並導致食慾大增。一方面,睡眠不足會促進胃飢餓素的分泌,這類荷爾蒙會導致胃口增加;同時抑制瘦素的分泌,這類荷爾蒙會控制食慾。  攝入內分泌干擾物,如可干擾脂類代謝的食物  巴塞羅那大學(University of Barcelona)由Juan Carlos Laguna醫生帶領的一個研究團隊指出,飲料中的果糖有可能改變人體的脂類代謝,從而導致脂肪肝和代謝綜合徵。果糖是一種提煉自水果和穀物的單糖,主要作為甜味劑使用。  果糖代謝主要靠肝臟,同時也會對肝臟的代謝功能造成影響。在研究中,接受含果糖飲料的老鼠出現了類似代謝綜合徵的病症。代謝綜合徵短期內會導致脂質堆積和脂肪肝,並最終造成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  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用MRI掃描器比較了果糖和葡萄糖對大腦的影響,發現肥胖可能和果糖的大量攝入有關。  《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也指出,當人體攝入葡萄糖時,大腦中控制食慾的部分會變得活躍,釋放出產生飽足感的荷爾蒙。但攝入果糖時並未發生改變。  戒菸  吸菸會導致食慾降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指出,“並非每個人戒菸時都會發胖。大約10%停止吸菸的人,體重會大幅增長30磅或更多。”  攜帶肥胖基因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科學家指出,攜帶FTO缺陷基因的人會傾向於多吃,並且偏愛那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而且要花更長時間才能產生飽足感,因此通常都很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種植物的名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