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這是典型的關公戰秦瓊的問題。兩個人毫無可比性,相比起來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但如果非要比的話,張飛是戰將,經歷了千軍萬馬中的真刀真槍的拼殺,是三國曆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萬人敵。特別是在長坂坡一戰,張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大喝“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戰!”數千曹軍沒有一個敢上前交鋒,這樣的威勢和震懾力是李逵無論如何不能相比的。

    李逵在梁山眾將中其水平也就中流,不要說步軍統領的魯智深、武松這樣頂級存在,還有天罡之末的燕青,即使地煞靠後的焦挺也能把他收服的服服帖帖。李逵是力量型的,手拿兩把板斧,殺人如同砍瓜切菜,他殺的都是底層官兵,即使地位稍高點的,想段鵬舉兵馬都監,在逃跑是被殺,祝龍逃跑時被殺,都是前方兄弟擊敗後,李逵撿現成。他從沒有與李逵戰鬥力很成問題。如果李逵遇見張飛,按照張飛愛敬君子不恤小人的性格,估計都不會正眼瞧他,基本秒殺。

  • 2 # 新園藝鮮花

    武藝,雖然這和性格無關,但是很多很喜歡扯淡,於是寫下。張飛的武藝不論怎麼排,絕對是演義中的超一流,就算是某個很堪入目的所謂的俗語,依然是超一流武將。李逵就比較悲劇,事實上他的武藝真不咋的,不能上馬的武將本身就要比其他的矮一頭。何況,步軍裡他也頂多能混上個一流,在魯智深,武松這些超一流步將手裡基本要悲劇。更何況他甚至被某墊底的相撲撲的七葷八素。在三國演義和水滸兩本名著中,張飛和李逵是一類人物的典型。甚至於張飛和李逵的電視劇兩部都採用了相同的演員。然而就算如此,張飛和李逵是由很大區別的,這種區別也造就了兩人的不同身份,一個是名將,另一個是不入流的強盜。事實上水滸傳並沒有把李逵和張飛做過比較(貌似施耐庵是羅貫中的師傅,但那時候張飛臉譜話的形象應該已經形成,參見平話)。水滸傳中裡的“張飛”是林沖,然而由於兩人性格的關係,所以會漸行漸遠,現在說起水滸中最像張飛的貌似沒有人會說是林沖。先說忠誠,事實上兩人對主公的忠誠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然而儘管如此,忠誠的原因卻很值得研究。水滸傳的老版電視劇特意加入了砍旗的戲份,美化了李逵。然而就以書中的李逵來說,他對宋江幾乎是一種個人崇拜,什麼替天行道都是扯淡,他只是認為但凡宋江都是對的,這是十分悲劇的一件事情。然而張飛並非如此,他對劉備完全是為了興復漢室的理想,一開始便捐贈了一個園林給劉備是因為看出來劉備的志向。而李逵跟隨宋江只是因為宋江給錢大方,當然書中說的是義氣。古城一會,張飛對關羽的那一刺,是非常戲劇的一場。我想這是對正義的理解,如此高下立分。然後是武藝,雖然這和性格無關,但是很多很喜歡扯淡,於是寫下。張飛的武藝不論怎麼排,絕對是演義中的超一流,就算是某個很堪入目的所謂的俗語,依然是超一流武將。李逵就比較悲劇,事實上他的武藝真不咋的,不能上馬的武將本身就要比其他的矮一頭。何況,步軍裡他也頂多能混上個一流,在魯智深,武松這些超一流步將手裡基本要悲劇。更何況他甚至被某墊底的相撲撲的七葷八素。再說義氣,三國演義很強調義氣,水滸傳也是。然而他們的義氣又有所不同。張飛的近君子使他身上更多的書卷味,他對賢人的尊重可以在嚴顏和龐統身上可以看出。然而李逵尊重的大多是流氓地痞,這也是和他們的身份相符。 再說智謀。水滸沒有一點表現李逵智力的地方,基本就是肉盾作用。三國演義則不一樣,張飛用的計謀,次次中要害,次次成功,單論這點,張飛要比李逵猛很多。 再說對待群眾。三國演義並沒有化太多筆墨在張飛對群眾的態度。但李逵就很不一樣,他的每次出現基本就是人間地獄,而他砍的人大多又是貧民百姓。甚至對扈三娘一家進行瘋狂的屠戮。 說真的,小說裡的李逵真的不怎麼樣。除了性格有些相仿外,和張飛幾乎沒什麼可比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晨起來總感覺口渴、口苦,有時候還會有陣陣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