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若璀璨
-
2 # 糖尿病養生大講糖
糖尿病併發症分為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一般急性併發症出現的快速,而且早期症狀很難被發現,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勤測血糖,一般血糖高於16.7,低於4.4,糖尿病患者就要注意是不是要出現急性併發症,及時做出處理。
慢性併發症一般都是由於長期的血糖不穩定導致的,所以控制血糖是關鍵。一般慢性併發症有4大型別。
首先是神經病變,這個主要表現在身體感知上,如果出現麻木,刺痛,瘙癢,感覺不靈敏等神經上的問題,可以去檢查一下是不是出現了神經方面的併發症。
其次是血管病變,主要有微血管病變和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出現的器官往往是眼睛和腎臟,如果這兩個器官出現問題,比如眼睛迷糊,突然的視物不清就要注意。
最後就是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往往是有一個演變過程,前期往往是偏向神經病變,比如出現腳麻,走路有刺痛感,或者螞蟻扎的感覺,感覺不到疼痛,或者對溫度的感知不敏感等問題出現,然後就是出現傷口不容易癒合,產生潰爛,從而出現糖尿病足的表現。
糖尿病患者建議定期檢查身體器官,出現併發症及早治療。
-
3 # 微笑面對糖尿病
看看糖尿病慢性併發症離你有多近?!
糖友們都知道血糖波動大控制不好對健康不利,特別是隨著病程時間的推移,長期的慢性高、低血糖起伏,會導致一系列的併發症。這些慢性併發症會影響身體各個組織器官,包括血管、神經、眼睛、面板等,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更甚會危及生命。
一、我容易發生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嗎?看看糖尿病慢性併發症離你有多近!
如果糖友出現了下面幾種情況,發生慢性併發症的風險高。
1.
血糖控制不好
血糖的長期控制情況和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表現為長期糖化血紅蛋白≥7%,血糖控制得不夠好,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就會增加。
2.
糖尿病病程長
通常糖尿病病程短於五年的糖友,以及未成年的青少年糖友,一般極少出現慢性併發症。然而,隨著病程增加,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就會明顯增加。
3.
吸菸
多項研究均發現,在糖友中,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有更大的可能發生併發症。在出現併發症後,吸菸者的疾病進展速度也遠快於不吸菸者。所以,拒絕吸菸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慢性併發生的發生風險。
4.
高血壓
合併患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出現併發症。升高的血壓對腎臟、心臟和血管都有負面影響,服用有效降壓藥物控制血壓可以降低這一風險。所以,規律監測血壓對於糖友也是至關重要的。
5.
高血脂(脂類):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會出現血脂水平升高,可能形成高血脂症。也有些人生來就更容易出現高血脂。在這兩種情況下,升高的血脂水平均可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病機率。所以,在糖尿病病情監護中,篩查高血脂是另一個重要點。
6.
肥胖
嚴重肥胖的患者更易出現大血管病變,因此,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適當的運動鍛鍊,不僅可降低糖尿病病併發症風險,還會大大提高生活質量。
二、怎麼做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篩查?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主要在於預防,預防的重要手段是透過篩查,早期發現併發症的「苗頭」,及時處理,減緩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這裡列出了一些醫生可能會建議您常規完成的血液和尿液檢查專案,其中一些檢測是為了排查併發症,有些是為了監測血糖控制情況,還有一些是為了監測特定糖尿病型別常見的病變情況。
如果查下來沒問題,那暫時可以放心地度過一段時間了;
如果查到了併發症的早期表現,就得采取措施避免併發症的進一步發展,或至少延緩疾病進展;
如果發現問題,醫生會建議您增加檢測頻率。
1.
1 型糖尿病患者的篩查專案和檢查頻率
血壓:每3-6個月;
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用於評估血糖控制情況,每3-4個月;
實驗室血糖檢查:用於和家用血糖儀結果進行對比、檢測血糖儀的準確性,每3-6個月;
甲狀腺功能檢查:每 2 年 1 次,若發現甲狀腺抗體陽性,需要每年檢查 1 次;
血脂(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確診後3-6個月 1 次,若結果正常,進入青春期後再查1次;
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或白蛋白測定、隨機尿測定肌酐比例:用於篩查早期糖尿病腎病,確診3至5年後檢查1次,進入青春期後需每年複查1次;
眼科檢查:篩查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確診3至5年後檢查1次,進入青春期後需每年複查1次;
牙科檢查:每半年檢查一次。
2.
2型糖尿病患者的篩查專案和檢查頻率
血壓:每3-6個月;
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用於評估血糖控制情況,每年1-2次;
實驗室血糖檢查:用於和家用血糖儀結果進行對比、檢測血糖儀的準確性,每3-4個月到醫院進行檢查;
血脂(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每年至少1次;
24 小時尿微量白蛋白或白蛋白測定、隨機尿測定肌酐比例:用於篩查早期糖尿病腎病,進入青春期後需每年複查至少1次;
眼科檢查:篩查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確診後儘快接受首次檢查,之後每1-2年檢查一次,15歲後每年複查1次;
牙科檢查:每半年檢查一次。
以上的各類檢查,建議糖友們抽
-
4 # 醫學莘
糖尿病急性併發症與血糖高低密切相關,血糖達到16.7mmol/L以後,血糖升高幅度越大,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風險越高,病情較輕時,可僅僅出現糖尿病症狀:多尿、多飲、乏力;病情進展後,可出現胃腸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痛;病情嚴重時,可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嗜睡、昏睡、昏迷。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現上述症狀後,首先應查一下指尖血糖,血糖顯著升高後應及時就診,完善酮體、血氣分析等檢查,以明確是否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達到33.3mmol/L以後,血糖升高幅度越大,發生高滲性高血糖狀態的風險越高,高滲性高血糖狀態患者可出現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似的症狀,但該併發症的脫水症狀更明顯,此時還應重點觀察三個症狀:一是有無眼球凹陷,二是有無唇舌乾裂,三是有無面板乾燥。出現這些症狀後說明機體脫水嚴重,但高滲性高血糖狀態患者即使僅出現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似的症狀,也應及時就診以明確病情。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與血糖高低、病程長短、是否合併其它基礎疾病均相關。部分患者即使血糖升高幅度不大,只要超出了正常範圍:空腹血糖超過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7.8mmol/L,隨著病程的延長,也會慢慢出現腎臟、視網膜、神經、心血管、微血管等靶器官損害。部分患者在初次診斷糖尿病時,可能已經出現慢性併發症,由於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早期無顯著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但糖尿病患者可透過輔助檢查,明確是否出現了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在診斷成立時應完善相關輔助檢查,在隨後的時間裡也應每年檢查一次:
篩查糖尿病腎病:症狀主要看有無泡沫尿,若存在泡沫尿,說明可能已經併發蛋白尿,輔助檢查主要依靠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與腎小球濾過率進行判斷;篩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症狀主要看有無視力改變,若出現視力減退、閃光感,說明可能已經出現視網膜損害,輔助檢查主要依靠眼底檢查、眼底攝片等;
篩查糖尿病神經病變:症狀主要看四肢有無針刺、疼痛、麻木、電擊樣感覺,以及襪套樣感覺,輔助檢查主要依靠溫度覺、針刺覺、壓力覺、震動覺以及10g尼龍絲檢查;篩查血管病變:症狀主要看①有無心絞痛,若有,說明可能出現了冠脈狹窄;②有無頭暈、記憶力減退,短暫腦缺血發作,若有,說明可能出現了頭頸部動脈狹窄;③有無下肢疲勞與跛行,若有,說明可能出現了下肢動脈狹窄。症狀可透過動脈彩照、造影等檢查進一步明確。篩查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由血管、神經病變共同引起,因此該併發症主要看是否存在神經病變相關的症狀,是否存在下肢血管病變的相關症狀,同時需觸控下肢動脈、足背動脈搏動有無減弱,觀察有無足部潰瘍形成,下肢動脈檢查以動脈彩超為主,神經評估以10g尼龍絲試驗、針刺、振動覺等檢查為主。綜上,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現急性併發症,主要以血糖水平、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等進行判斷;糖尿病慢性併發症起病隱匿,雖然臨床症狀可作為篩查線索,但早期通常無顯著症狀,因此慢性併發症的篩查需依靠查體與輔助檢查進行判斷。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
5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得糖尿病併發症了?
現在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飲食種類的攝入,對於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其中糖尿病就是典型的“富貴病”,高含糖量食物的大量攝入提升了糖尿病的發病率,加之現代人們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作息飲食無規律,暴飲暴食現象嚴重,更加劇了糖尿病的發病機率。糖尿病本身是一種慢性的終身代謝性疾病,其併發症更是對人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糖尿病併發症的分類當下,人們對於糖尿病併發症的概念已經不陌生,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持續高升,其併發症也被人們所熟知。首先糖尿病併發症有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之分,所謂的急性併發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以及乳酸性酸中毒等幾種,發病的原因為降糖激素活性差或是升糖激素活性過高導致(人體內降低血糖的激素為胰島素,提升血糖的激素為以高血糖素,透過激素分泌的多少,即活性的高低保持人體血糖含量在正常範圍之內),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血糖的持續高升,其糖、蛋白質以及脂肪代謝紊亂。而所謂的慢性糖尿病併發症是目前導致糖尿病病患致殘、致死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的型別有:
1. 大血管併發症,如常見的心腦血管或肢體血管的病變。
2. 微血管的病變,如腎臟、眼部血管病變等。
3. 支配性功能病變,如:感覺神經病變導致的感官喪失或運動功能喪失等。
糖尿病併發症的危害
1. 糖尿病腎病:在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之中,腎臟的病變發病率較高,是最重要的合併症之一,成為目前終末期腎臟病病因的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腎小球腎炎),這種併發症是一種複雜的代謝紊亂疾病,在終末期的治療相當的棘手,應該採取有效的措施在早期對其進行有效的防治。
2. 眼部病症:糖尿病併發症中微血管病變集中表現在眼部併發症上,可導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糖尿病相關的葡萄膜炎、糖尿病性白內障等併發症,對於患者的生活與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3. 糖尿病足:足部是糖尿病併發症的“靶器官”,可以直接的造成足部軟組織或是關節系統的損傷,也可能引發足部組織神經系統的病變,影響足部運動或是感知系統的病變。
4. 糖尿病心、腦血管併發症:病理表現時粥樣動脈硬化,並由於其發病危險因素(高血糖、高收縮壓、高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年齡、性別、吸菸、家族史都是其發病危險因素)眾多,對於人們的生活和健康有著直接、廣泛的影響。
-
6 # 冰城藥師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本身往往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從頭到腳。我們該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併發症呢,主要透過併發症的症狀和實驗室檢查兩方面來判斷:我們主要介紹併發症前面寫著糖尿病的,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雙下肢病變。
一、糖尿病腎病:
症狀表現:糖尿病腎病發作通常比較緩慢、早期可能不會有什麼症狀、但隨著病情進展,病人可能會出現泡沫尿、下肢水腫、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疲勞、面板瘙癢等症狀:
實驗室檢查:透過做血液和尿液的檢查,包括尿蛋白、肌酐水平、腎小球濾過率等來了解腎臟的功能。
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症狀表現:●視物模糊●視野中有暗色或浮動的斑點●閱讀或駕駛時難以看清視野中央的東西●難以區分顏色等。
實驗室檢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眼底檢查、散瞳檢查、眼部B超等。
三、糖尿病足:
症狀表現:自己檢查足部、或者家人幫忙,要注意觀察趾間和足掌部,是否有裂痕、水泡、紅腫等。
實驗室檢查:定期去醫院進行足部的檢查,包括保護性感覺的測試、下肢神經功能的檢查、下肢動脈病變的檢查等,以便早期發現糖尿病足,及時採取措施避免病情加重。
四、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雙下肢血管病變:
症狀表現:肢體麻木、疼痛、對溫度感覺等不明顯。
實驗室檢查:尼龍絲檢查有無觸覺,肌電圖檢查運動神經傳導速度、神經電生理檢查等。
還包括大血管的併發症血壓、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這些都屬於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除了透過症狀和實驗室檢查來識別,我們最好定期的檢查,在未出現症狀之前如果能篩查出來更好,如血糖控制好。每3個月做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的篩查,每12個月做血脂的篩查,每3個月監測一次血壓、眼部監測正常可以每2年檢查1次,有視網膜病變可以每1年監測一次。每12個月檢查一次腎病和糖尿病足的篩查。
總之,要識別症狀,結合實驗室檢查來確診是否有無併發症,透過控制好血糖、定期做篩查了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回覆列表
去醫院查查眼底,下肢血管,蛋白尿定量、肌電圖及骨密度。可以全面瞭解有無併發症。一般糖尿病五年之後才會產生相關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