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弋北談古今

    秦儈是南宋一位非常臭名昭著的宰相,他一共擔任了19年的宰相,歷史對他的評價中差評多過好評。但是在秦儈死後,南宋的宰相任期都很短,處於頻頻換人的狀態。從宰相易職這個角度來看,似乎南宋已然沒有人可以比秦儈更長久。但是,光從這個角度來講,秦儈並不能稱為合格的宰相。那麼為什麼其他人卻要頻頻被換呢?

    (宋高宗畫像)

    一:君臣關係不和。

    宰相是皇帝身邊的左膀右臂,是處理國家政事的重要大臣。因為宰相重權在握,皇帝為了維持自己不可撼動的地位,自然需要加強對宰相之位的監控。所以,宰相在位期間無論多出色都不能違背皇帝的意願而行事,否則等待他的輕者革職流放,重則牢獄刑罰。而秦儈在擔任宰相期間總是能夠明白皇帝的心思,以皇帝的意願行事,經常向皇帝上貢奇珍異寶,深得皇帝喜歡。因為得到了皇帝的賞識、重用,所以秦儈才可以做19年的宰相。而後繼位的那些宰相,要麼依自己的意見行事,要麼就是不懂得皇帝的心思,身為宰相卻與皇帝產生了間隙,宰相之位自然不會做得長久。

    二:政事把握不恰當。

    秦儈在擔任宰相期間因為綜合原因再加上皇帝的意思便不斷地主張和談。雖然和談使南宋背上了極為沉重的經濟負擔,並且岳飛等一派忠臣良將遭到打壓,但是卻使疲憊的南宋有了喘息休養的機會。秦儈的主和政策雖然非常的恥辱,但是卻符合上層政治權貴的政治需求,也有利於恢復民生,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而那些秦儈的繼任者們或是忽視了這些上層貴族的政治意願,或是忽略了百姓的政治需求,他們自然宰相做不長久。

    秦儈在歷史上雖然臭名昭著,但是他卻非常懂得為官之道,深得皇帝的喜歡,所以秦儈才能在南宋做了19年的宰相。而那些秦儈的繼任者們要麼忽視了百姓的需求,要麼便是背離了皇帝的意願,所以宰相之位便頻頻更換。

  • 2 # 博古論今天

    要知道南宋152年只有九個皇帝,但卻有八十多個丞相。秦檜當了十八年丞相,在這裡面已經可以算是最長時間的了,最短的可能也就幾個月。那麼為什麼秦檜之後換丞相這麼頻繁呢?

    首先從整個宋朝政策說起。

    整個宋朝都奉行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所以皇帝的權力是很大的,政治比較開明,這就導致皇帝唯能是用,你丞相就是我統治的工具而已,好用就多用一下,不好用就馬上換。這就形成了當時的“朝中無丞相”的現象。

    其次從當時複雜的戰爭背景說起。

    宋高宗在靖康之恥後,意外的建立起了南宋,南宋的建立充滿了坎坷和磨難,可以這麼說,南宋是最悲情的朝代了!在與金人的鬥爭中,在不斷地戰爭與求和中徘徊。迫於各方面的壓力,有時候必須去跟金人打,但是打仗的損耗是非常大的。

    岳飛抗金斗爭,士兵們要吃飯武器,將軍們要軍餉,這都是秦檜協助高宗治國富民得到的,所以他死後被高宗封為申王,諡號忠獻,真是名副其實。

    雙方在長年的戰爭中損失都很大,都有求和的心。所以,很多丞相在職時,所處的戰爭處境不一樣,他們有的代表戰爭派,有的代表求和派,皇帝要改變策略的時候只有拿他們開刀,換個合自己心意的就行了。

    再次是輿論壓力導致。

    宋高宗時期建立了南宋杭州國立學校,那時稱為太學,那時太學的文人、學生是輿論的主體,因為這些學生是輸送朝廷官員的搖籃。他們對政治非常關心,宋史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雖宰相臺諫,亦直攻之,其權乃與人主抗衡”。也就是說他們的權力都可以跟皇帝抗衡了,那麼丞相就更不用說了。 比如說,秦檜死後,朝廷任用秦檜黨羽湯思退為丞相,這些學生就不幹了,聯名鬧到高宗那裡,高宗沒辦法只好免了湯思退的職務。南宋還有很多都是因為太學學生的原因而罷免更換的,所以這也是一個原因。

  • 3 # 使用者3919268242451

    封建王朝的宰相,處於皇帝一人之下,滿朝文武群臣之上,第一要有忠於皇帝的矢志不移的忠心,及時為皇帝分憂解難、出謀劃策。第二要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在滿朝文武群臣中出類技萃,依據皇帝的意圖和國家的現實說話辦事,決策英明獨到服眾。

    秦檜做南宋宰相十八年,至忠至勤協助高宗趙構治理及及可危的南宋漢人政權,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充裕國庫,為南宋的抗金斗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前線作戰,士兵要吃飯要武器要軍餉,岳飛級別的軍官月薪合現幣三、四萬元,錢從何來?秦檜協助高宗皇帝治國富民,至死無貪無腐,可為文不愛錢的典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後被高宗朝庭封申王,諡號忠獻,名副其實。

    秦檜成功實現了宋金議和,結束了宋金長達十數年的戰亂。宋金兩國長期戰場對峙,金不能吃掉宋,宋也無法驅逐金,宋金兩國再戰下去已毫無意義。戰爭大量消耗著宋金兩國的人力財力,宋金兩國朝野百姓都有休生養息的願望,審時度勢及時結束戰亂,是宋金兩國的利國利民之舉。

    秦檜成功協助高宗處置岳飛謀反案。岳飛被判罪處死,大理寺判決書寫的清清楚楚,從頭到尾都依法行事稱量。這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制度下,皇帝殺大臣的唯一的合法行為。秦檜身為治國宰相,對國家朝庭負責,依法懲治犯罪,職責所在,功不可沒。

    秦檜死後並非再沒有秦檜一類的人才做宰相,而是有秦檜一類的人才,未必就都有機會做宰相,所以才出現了秦檜死後,南宋宰相頻頻換人的現象。從1208年開始,又出現了史彌遠做宰相26年的記錄,就很能說明問題。

  • 4 # 談古論金

    南宋時期宰相一職頻頻換人的原因比較複雜,如果說的簡單直接一點,那就是有的宰相是獨攬大權的權相,有的宰相只是一般體制意義上的官職擔任者。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南宋有宰相61人,其中有3人盤踞相位時間最長,那就是秦檜、史彌遠和賈似道,其中秦檜曾經兩次為相,居相位近20年;史彌遠當了26年宰相;賈似道當了17年宰相。

    至於韓侂冑,因為有一段時間本人雖然掌握實權但是沒有擔任宰相,所以當宰相的年份比不上上述3位,但是其實獨攬朝政的年份也不少。

    也就是說,對於秦檜、韓侂冑、史彌遠、賈似道這些無論是贏得皇帝信任還是利用了皇帝的弱點把持朝政的宰相或者權臣來說,利用南宋吸取防止北宋朝中大臣互相傾軋的教訓往往只信賴重用一個宰執大臣這個條件,將原本起到制約作用的臺諫官收為自己的羽翼,就能長期執政,他們或者獨相,或者使得其他的宰相只能成為自己的助手。

    那些並非權臣的宰相會因為皇帝的不滿、政敵的攻擊、臺諫的彈劾、太學生的抗議而換人,這就是南宋宰相一職頻頻換人的原因。

    然而正如上述,南宋秦檜之後一方面有宰相一職頻頻換人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有權臣把持宰相等職務長期執政的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理工科轉行金融,有哪些可行的路徑和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