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日164180648

    二戰後英國國力衰落,印度趁機用不配合方式要求獨立,英國無奈同意給與獨立,回印度國內民族矛盾,而進行分治,使其分裂成兩個國家,同時仍留下英聯邦內。進步分裂似乎沒必要,如馬來亞與新加坡那樣。

  • 2 # 談笑觀察室

    英國離開南亞的時候,為什麼只做到了印巴分治,而不能進一步肢解印度呢?這自然是有原因的,什麼原因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昔日大英帝國勢力範圍)

    英國實行印巴分治,自然有它的目的,它不想看到印度輕輕鬆鬆的獨立出去,不然這樣自己在國際上很沒面子,畢竟作為曾經的殖民地,自己還是有點說話權的,所以不搞點事情出來對不起當年大英帝國的榮譽。而且印巴分治還有一個好處,能夠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後面常年處於糾紛狀態,這樣亞洲地區就不會太和平,亞洲地區不太和平自然能給歐洲發展的機會,因為歐洲人的目的就是攪得世界不安寧,剛好印巴分治能夠達到攪局亞洲的目的。這樣就有人問了,英國製造印巴分治,為何不肢解印度呢?這樣不更能達到目的嗎?

    你覺得英國還有肢解印度的能力嗎?二戰結束後,英國國力已經支撐不住它掌握那麼多海外領地了。加上印度又那麼大,比英國本土面積大得多,英國本來就經歷了二戰的洗禮,根本沒有喘氣的機會去肢解印度,能夠做到印巴分治就很不容易了。進一步說明,如果英國肢解印度,必然會遭到印度人民的反對,這樣一來英國將面臨和印度的大戰,這對英國來說是不願看到的事,加上當時聯合國也成立了,美蘇兩國也不會讓英國做出太過分的事,英國也識趣,乾脆來個印巴分治,這樣不至於印度一家獨大,到頭來影響英國在亞洲的地位。英國也是考慮到自己的實力大不如前,面對美國和蘇聯的壓力它不能做什麼過分的事,而且印度面積也不小,獨立後也算是大國了,跟印度產生矛盾會影響以後在南亞的利益,得不償失的做法英華人從來不會做。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的大國的崛起會影響英國的國際地位。如果英國有實力肢解印度,假如它也肢解了印度,那麼到現在南亞必然是四分五裂的狀態,而和巴基斯坦接壤的那個大國的情況大家也看到了,國力不斷強盛,所以英國就想保留印度的實力來制衡那個大國,這樣不僅擾亂了南亞秩序,又能給大國帶來威脅。畢竟英國不甘心自己沒落,它想著有朝一日自己能夠恢復昔日的日不落帝國的實力,但是經過戰爭後,它自己也明白,要想恢復實力一方面得自己好好發展,另一方面國際上就得有一股能夠抑制影響它發展的大國,而印度剛好滿足這個條件,有人說了,印度那麼窮,能起到這個作用嗎?其實我想說,不能小看印度,在二戰結束後印度的水平和跟它接壤的大國水平差不多的,甚至一些工業要比那個大國發展的好(印度繼承了大部分大英帝國遺留的工業),而且你可以發現,英國不僅實行印巴分治,而且在印度和那個大國邊境也遺留了不少問題,至今都沒有解決。久而久之英國發現,當年的做法是對的。

    所以呢,英國不肢解印度而實行印巴分治有以上那麼幾個原因,它的主要目的還是攪亂南亞地區的局,不讓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它們接壤的大國有安穩的發展機會,從而保證自己在亞洲乃至國際上的地位和利益。

  • 3 # 葉海林

    這是一個與歷史事實不符的提問。英國的確是以印巴分治的方式實現了離開南亞,但這並不是英國打算做到的,恰恰是當時英國工黨艾德禮政府沒能防止的。肢解印度並不是英國政府在二戰後的政策。

    英華人自入侵印度次大陸後,特別是1857年鎮壓了主要是穆斯林發動的反英起義後,對印度採取分而治之的殖民策略,加劇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這是沒有爭議的歷史事實,但當英國在二戰結束後認識到南亞次大陸的獨立勢在必行的時候,英華人的想法主要是讓印度完整地實現獨立,而不是分割印度。

    一方面,英國工黨作為左翼政黨,有自己的價值觀,並不是完全現實主義功利主義地看待國際問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戰後的英國面臨著來自美蘇的強大壓力,殖民體系已經無法維繫,印巴分治,實際上是不利於英國的,有可能讓美蘇把冷戰引入到南亞,英國隨之淪為配角。

    但當時英國已經沒有足夠的影響力說服尼赫魯和真納了。後兩位才是印巴分治的決定性推動力量。之後的歷史也證明了英國現實主義者的擔憂是有道理的,分治後的印巴很快分別成為蘇美的夥伴或盟友,英國成了必要角色。

  • 4 # 兵器世界

    英國對南亞的肢解是很成功的,因為英國殖民政府控制下的南亞,包括了緬甸、馬來亞和阿拉伯半島南部的大片地區,正是在英國的分治努力下這些地區才沒有團結成一個國家,尼赫魯國大黨的政治野心也才沒有實現。(南亞分治的主要策劃者們)

    要明白為什麼印度的298萬平方公里為什麼沒有繼續拆分,首先要明白英國分治政策的劃分手段,筆者總結為三點:

    第一、民族矛盾。英國利用南亞地區民族眾多的現象提倡廣泛建立民族國家,也正是所謂的民族自決導致了緬甸、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等國,避免了併入印度的命運。

    第二、宗教矛盾。南亞大陸是伊斯蘭教、錫克教、佛教和印度教的集散地,利用各大宗教的矛盾挑起內部仇恨,是英國分化南亞大陸的重要措施。這一劃分政策的突出表現就是印巴對立,讓這兩個本有希望合併的國家仇殺至今!下面第一張配圖顯示了南亞宗教分佈。

    很多人不知道,巴基斯坦首任總理真納和尼赫魯本都是國大黨人,正是因為宗教分治原則真納才脫離了國大黨,去組建新的政府和新的國家。上述兩條分治原則構思的非常巧妙,執行的也非常徹底,但是下面的最後一條就很失敗了。(南亞包含三大宗教,和數不清的本土宗教)

    第三、土邦分治。這是進一步細分印度的重要舉措,如果得以實現今天的印度國土至少會萎縮一半以上,但是由於美國忙於冷戰、英國無力掣肘國大黨、蘇聯有意幫助國大黨等種種原因,導致土邦分治計劃無法實現,印度才得以確保今天的疆域。

    土邦是英國征服印度過程中保留的封建國家,他們都是英國的傀儡但是彼此獨立。截止到1947年分治問題提上議案之時,印度大陸有562個土邦,總面積114.5萬平方,佔南亞大陸的45 .3%。土邦總人口接近9000萬人是南亞的三分之一。可以想象,如果它們都獨立,今天的南亞會是什麼樣子。

    必須強調的是,土邦們的貴族並不願意加入任何一方,那些國王們最想要的是維持隸屬英國的現狀。海得拉巴、邁索爾、印多爾、印多爾、查謨和克什米爾、特拉凡科爾、朱納加德等面積較大的土邦強烈要求保留在英聯邦內。蒙巴頓似乎很得意,他有理由相信南亞大陸會四分五裂。(當時的蒙巴頓勳爵)

    蒙巴頓的分治協議裡明確強調土邦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命運,無論是加入印巴哪一方或者是自己獨立都應當受到尊重。但是蒙巴頓忘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土邦的宗教太複雜,它自己都不能形成統一的主張,這給外部勢力干預提供了機會。(年輕的蒙巴頓太帥了)

    實力強大的國大黨用盡一切辦法,在宣佈獨立前30天左右,吞併了555個土邦,這些小邦實力單薄無力抵抗尼赫魯的威逼利誘,但是上文提到的七個較大的邦就不吃這一套了。(蒙巴頓到底鬥不過國大黨兩個領袖)

    其中,海德拉巴、朱納格特為代表的土邦,都是少數穆斯林統治多數印度教徒的國家,以克什米爾為代表的都是少數印度教徒統治多數穆斯林的國家,而東部的阿薩姆地區在民族、宗教、歷史等諸多問題上與印巴無緣,他們比土邦們更希望獨立。

    (海得拉巴最大最強,但是深處內陸)

    這樣的邦國無法形成統一的意見,因此歸屬問題懸而未決!但尼赫魯先下手為強,使用武力吞併了人口2000萬、兵力10萬、領土8.2萬平方的海得拉巴。此後,這一招屢試不爽!直到克什米爾一戰中與巴基斯坦打成平手,形成了延續至今的僵局。但是,印度的版圖卻是涵蓋了大部分的土邦,某種程度上看尼赫魯達成了構建大印度的目的。(曾為納粹效力的印度軍對付土邦綽綽有餘)

    因此說,土邦分治政策是非常失敗的!英國無力阻止巴基斯坦和印度對土邦們痛下殺手,導致本該分解為562個小國的南亞次大陸,形成了今天印巴兩分天下、幾個小國瑟瑟發抖的局面。蒙巴頓的錯誤在於沒有認清國大黨一強獨大的現實,要想分裂南亞必須讓土邦們擁有抗衡印巴任何一方的軍事力量才行。

  • 5 # 歷史哨聲

    題主的觀點是錯誤的。印巴分治不是英華人想要的,英華人最想要的是一個統一的印度,但印度人自己不答應,最後英華人不得不以宗教為標準去進行印巴分治。

    也就是說,印巴分治,不是英華人故意破壞印度的統一,而是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不同宗教衝突而造成的。印巴分治是印度人內部不妥協而導致的。

    下圖是1909年英屬印度中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分佈(粉色是印度教,綠色是伊斯蘭教,黃色是佛教)

    印巴分治的過程

    1、1906年,全印穆斯林聯盟在達卡成立,穆斯林認為印度國大黨大部分是印度教教徒,自己沒有得到公平對待。

    2、1930年,阿拉馬 伊克巴勒在全印穆斯林聯盟的演講中提出了在印度建立穆斯林國家的必要性。

    3、二戰接受後,英國無力控制印度,印度獨立不可避免。但印度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對立異常激烈。

    4、1940年,全印穆斯林聯盟領導者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在拉合爾決議上鼓吹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分離的兩國論。雖然很多歷史學家認為穆罕默德·阿里·真納並非真心想要獨立,只是想要借獨立去為西部穆斯林省份爭取更多的自治權利。

    甘地和印度國大黨因為政教分離和世俗主義的原則堅決反對分離、獨立。

    5、英國提出了保持印度統一的印度聯邦方案:由印度教的印度斯坦、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各個藩王國三部分組成。但這個方案並沒有得到印度人的支援。平心而論,這個方案給了各方面很高的自治權,又保持了國家的統一,也算是英國為保持印度統一做的一種努力。

    6、1947年6月4日印度總督路易斯 蒙巴頓宣佈印巴分治方案,放棄印度聯邦計劃。當年8月14日巴基斯坦獨立,8月15日,印度獨立。

    7、印巴分界線是由倫敦律師西里爾 雷德克里夫去畫線的。因此印巴分界線也叫雷德克里夫線。這條界線最大的問題是:

    從來沒有被分割過的旁遮普省被分為旁遮普省和旁遮普邦,導致大規模的混亂;

    孟加拉地區分為屬於巴基斯坦的東巴基斯坦和西孟加拉邦,由於東巴基斯坦被印度隔開,和巴基斯坦不接邊,最後於是獨立成為孟加拉國。

    下圖為印巴分治,紅色箭頭代表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的遷出,綠色箭頭代表伊斯蘭教徒的遷出

    印巴分治對於英、印、巴來說

    印巴分治的結果,對於英國、印度、巴基斯坦來說是不同的感受:

    1、印巴分治,是英國衰落的見證,對於英華人來說,這是一種悲傷;

    2、對於印度來說,雖然未能保住印度的統一,但能保住了政教分離和世俗主義的國家基石,算是有喜有悲吧

    3、對於巴基斯坦來說,終於不再被人多的印度教欺負,確立了伊斯蘭的國教地位——分家的感覺就是爽,滿鼻子都是free的氣息。

    總之,印巴分治,不是英國願意看到的,這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關於國家未來的分歧:

    要不要政教分離?要不要世俗主義?

    說yes的是印度,說no的是巴基斯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水於茶的詩句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