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酷白青年
-
2 # 悠然布衣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 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要來臨了,而今年的中秋節,更是與國慶節重合在了一塊,雖然雙節同慶讓人感到快樂。但是這個3+7=8的結果布衣估計也讓很多人都感覺很無奈,不過無論怎麼說,中秋還是一個很讓人期待的節日。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的起源非常的古老。在上古時期已經有了中秋節的記載,而到了漢朝時期,已經非常的普及了,在宋朝時期,中秋節已經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存在了。
中秋節的習俗頗多,祭月、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當然了,最重要的一個習俗就是吃月餅了。月餅之於中秋節,就像是粽子之於端午節,提到這個吃的,就會想起這個節日。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必備的食品了。
月餅的起源也是非常的久遠,最早是作為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也稱“小餅”和“月團”。而最早有文獻記載的“月餅”兩個字,是出自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關於這條資訊,在網上有較多流傳,但是布衣在《夢梁錄》卷四中秋一章沒有找到相關資訊,其他卷中未做過多的考證),不過那時候的月餅還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但是真正將月餅與中秋節緊密的聯絡在一起的記載,那是在明朝的《西湖遊覽志會》:“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現在網購非常的發達,大家想吃什麼地方的特產都可以輕鬆的吃到。但是在很多時候,大家也會懷念自己兒時的味道,想想自己小時候吃過的一些家鄉特色。而月餅也是如此,現在市面上流行的最多的月餅是廣式月餅和蘇式月餅,但是除此之外,其實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月餅。這些特色月餅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對於當地人來說,卻是他們從童年到現在,都難以忘記的味道。
廣式月餅廣式月餅是原產自廣東省的月餅,也是現在中國流傳度最廣的月餅種類之一。他起源於1889年,迄今已經有一百多年曆史了,最開始是起源於廣州城城西一家糕酥館,他們用蓮蓉做餡兒,受到廣大顧客的歡迎。光緒年間,這家糕酥館改名為“連香樓”擴大經營,而到了宣統二年,翰林學士陳太吉品嚐了這個月餅後大大讚賞,同時將其樓名改為“蓮香樓”,迄今還在營業當中,是中華老字號。
廣式月餅皮兒薄,餡兒厚,香甜,但是油多,而且做廣式月餅需要用轉化糖漿來做餅皮,所以糖分比較大,不能夠太貪吃。廣式月餅的外觀花紋比較的漂亮,而且餅身不容易碎掉,無論是自己吃還是送人都比較合適,因此在全國有比較高的接受度。布衣吃得最多的也是這種款式了。
蘇式月餅相傳月餅的雛形是起源於江浙一帶人民為了紀念商朝聞太師所創造的“太師餅”(也叫太史餅),而到了現代已經有了各式各樣的月餅了,但是蘇軾月餅還是和太師餅有著幾分相似的。作為流傳度不遜色於廣式月餅的蘇式月餅,蘇式月餅沒有太確切的起源記載,有文字記載的確切傳承人可以追溯到清末吳金堂一代,迄今也有五代傳承了。
蘇式月餅是用水油皮包裹著油酥皮,鬆脆香酥、層酥相疊,有層次的口感和誘人的豬油香氣。而餡料重油而不膩,鹹甜適中是蘇式月餅的精華。蘇軾在其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中生動的描述了蘇式月餅的特點,就是一個字“酥”。布衣吃這個的時候是吃得滿地都是渣啊。
滇式月餅滇式月餅也有比較長的歷史了,據傳說,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京師失陷,明朝宗室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帝,年號永曆。永曆皇帝在退據昆明的時候,茶不思飯不想,憂思成疾。一位御膳房的廚師別出心裁的用雲南火腿剁成肉丁蒸成了雲腿包子讓皇帝龍顏大悅。而後這種做法流傳出去,慢慢地演變成了雲腿月餅。
滇式月餅以雲退月餅為代表,用中國三大火腿之一的宣威火腿做成,配上冬蜂蜜、豬油等等做成餡兒心。外松、香、酥,有濃郁的火腿香。而且比起同類江蘇的鮮肉月餅,雲腿月餅雖然也是肉餡月餅,卻沒有必須得剛出爐就吃,冷了以後味道大打折扣的缺陷,可以說也很適合送人了。不過布衣個人覺得雲腿月餅還真是很好吃,可以嘗試一下。
京式月餅天子腳下,皇城根上,京師自古以來都是帝皇的所在。而京式月餅,主要就是起源和流行於京津及周邊地區。而且比起其他的月餅而言,京式月餅的傳說更加富有仙氣。相傳古時候北京發生了一場很嚴重的瘟疫,而月宮中的嫦娥仙子派出了她手下搗藥的玉兔下凡救治百姓。玉兔用紅白兩種顏色的藥丸治好了全城的百姓後,就返回了月宮,而紅白藥丸就變成了紅白月餅。
京式月餅主要可以分成自來紅月餅和自來白月餅,以宮廷風格為主,皮餡兒適中,工藝複雜,做工考究。據說京式月餅的製作工藝的複雜程度可以身居中國月餅製作工藝之首,當然了,京式月餅我沒有做過,就不去探究了。京式月餅重用麻油,口味清甜,外形精美,風味誘人。
潮式月餅雖然同在廣東,但是潮汕地區的中秋節,吃的並非廣式月餅,而是一種本土月餅,外地人稱之為潮式月餅,而本地人則稱之為是朥餅。在過去的潮州地區,有“朥餅豆餡藏過年”的傳說,意思就是用朥餅的豆餡製成後裝入陶壇裡,埋進土裡數月再挖出來做成餅。1949年中秋節,京劇大師,四大名旦之首梅蘭芳在品嚐過這道“潮式月餅”後,讚不絕口,於是特地寫了“茶食泰斗”四字贈送。
朥字,在潮汕地區是豬油的意思,朥餅就是豬油摻雜著麵粉做皮包餡烤的餅。潮式月餅皮薄均勻,內餡兒滑潤,入口清爽,有豬油的芳香。其製作工藝複雜,工序繁瑣講究,而且要用潮州本地的豬油去製作,因此具有濃郁的潮州本地鄉土特色。
晉式月餅山西月餅的起源大概要追溯到明朝崇禎年間了,屬於是中國比較早製作月餅的地區之一。而晉式月餅的誕生,可以說是源於一場意外。相傳崇禎十一年,山西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杜、林三姓師徒,因此喝酒過了時間,使得面已經發酵了不能做麵皮了。而他們趁著酒興,就加了生面、鹼面做成了包餡餅,沒想到一經上市就受到搶購,這種餅也就被稱作是醉餅或者郭杜林餅。
郭杜林是以面為餡的特殊工藝,口味醇厚,酥綿爽口。也展現了山西特有的古樸生產生活方式,擁有悠久的文化價值,是美食與文化的統一。它看上去有些笨拙憨厚,吃起來卻是倍感松酥,在山西民間有非常高的口碑,可以說是山西面食的驕傲。
閩南月餅中秋時節,閩南最出名的活動就是博餅了,相傳是鄭成功為解士兵中秋相思之情所創。博餅規則參照了科舉制度頭銜,設立了狀元、對堂、四進、三紅、二舉、一秀等獎品,用擲骰子的方式決勝,而最大的就是狀元餅。狀元餅也就是閩南大餅,是源自漳州地區的傳統月餅,相傳是1300年前,開漳聖王陳元光家裡首創。
現在市面上的閩南大月餅已經屬於是第三代工藝,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融入了臺灣烘焙技術和更多的佐料,包含了芋泥、麻薯、肉鬆(豬肉柳)、鹹蛋黃等美味,口味層次疊加,一口咬下去,幾種不同的口味一起充斥口腔,Q彈、爆滿同時感覺有點清新。布衣今年也是第一次吃閩南大月餅,一個人吃可以吃好幾天的!
客家月餅“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在客家地區,中秋節一般被稱作是八月節或者八月半。舊時候,除了一些民俗活動以外,客家人都會吃三種食物:油餅、白切糕,還有一種非常傳統的糕點,月華餅。月華餅也叫月光餅,就是客家地區的月餅,潔白而圓潤的餅身,宛若一輪皎潔的明月,吉祥如意的花紋,象徵著圓滿平安。
月華餅是用粘米粉做出來的米糕,芝麻與花生炒熟後碾碎,混合冬瓜條等材料,與粘米粉、糖漿一起成團放入模具烘焙。月華餅味道清香,口感不如其他月餅的味道濃郁,但是其糕餅味很厚,非常純粹,外表簡單樸素,往往還會印上“福祿壽喜”等祝福的花紋,令人回味。布衣也有好幾年都沒有吃過這種月餅了,現在好像老家也很少賣了。
當然了,中國的月餅樣式還非常的多,還有秦式月餅、徽式月餅、港式月餅、臺式月餅、衢式月餅,甚至於說現在還有日式月餅和法式月餅等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對於口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過無論是什麼式的月餅,都代表了人們對於中秋佳節的美好祝願。不知道你更喜歡哪種月餅呢?
回覆列表
① 按產地分有:蘇式、廣式、京式、寧式、潮式、滇式等;
② 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鹹甜味、麻辣味;
④ 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
目前,全國月餅可分五大類:京、津、廣、蘇、潮。近年來,新款式月餅層出不窮。
① 冰皮月餅:特點是餅皮無須烤,冷凍後進食。以透明的乳白色表皮為主,也有紫、綠、紅、黃等顏色。口味出各不相同,外表十分諧美趣致。
② 果蔬月餅:特點是餡料主要是果蔬,餡心滑軟,風味各異,餡料有哈密瓜、鳳梨、荔枝、草莓、冬瓜、芋頭、烏梅、橙等,又配以果汁或果漿,因此更具清新爽甜的風味。
④ 納涼月餅:是把百合、綠豆、茶水糅進月餅餡精製而成,為最新的創意,有清潤、美顏之功效。
⑤ 椰奶月餅:以鮮榨椰汁、淡奶及瓜果製成餡料,含糖量、含油量都較低,口感清甜,椰味濃郁,入口齒頰留香。有清潤、健胃、美顏功能。
⑥ 茶葉月餅:又稱新茶道月餅,以新綠茶為主餡料,口感清淡微香。有一種茶蓉月餅是以烏龍茶汁拌和蓮蓉,較有新鮮感。
⑦ 保健月餅:這是前年才出現的功能月餅,有人參月餅、鈣質月餅、藥膳月餅、含碘月餅等。
⑨ 迷你月餅:主要形狀小巧玲瓏,製法精緻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