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小茶館
-
2 # 飛墨設計師李工
很多小夥伴以為南韓人和我們一樣只過端午,但其實他們對於中秋也是非常重視和講究的,而且是作為南韓的三大假期之一。通常被稱為“秋夕”或者“感恩節”,在這一天,與親朋好友聚在一起,而且和國內春節一樣,因為巨大的人口流動也容易造成全國性的交通擁擠。
那南韓過中秋又有哪些習俗呢?
祭拜祖先
這和國內差別還是蠻大的,有點類似於清明節的意思。在中秋早晨,南韓人會穿上自己的傳統服飾,去參拜祖屋,並擺放貢品,祈禱保佑後代的意思。另外還會去祭拜祖先的墳墓以表示緬懷之意,順便清理一下墳墓上面的雜草。
食物
既然是中秋,月餅當然也是不可少的啦,象徵著團團圓圓。但在南韓則是不同,他們的傳統食物叫做——松,類似於半月的形狀。米粉捏成的團,比Golf略小,裡面會塞入一些芝麻、紅豆、栗子等東西,寓意著碰到個好物件或者生個可愛寶寶的意思。
當然除了賞月,南韓人還有一些其他活動也是蠻有意思的。男生會集體進行摔跤比賽或者鬥牛,女生則會換上自己心愛的衣服聚在一起載歌載舞,小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小遊戲,其樂融融。
-
3 # 日本專業買手
中秋快樂!
在國內過中秋一般都是吃月餅,賞月……
那麼,在鄰國日本
大家又是如何過中秋節的?
他們也吃月餅嗎?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じゅうごや)。
而在日語裡,其實中秋節還有很多不同的叫法:
如仲秋(ちゅうしゅう)、中秋(ちゅうしゅう)の明月(めいげつ)、芋名月(いもめいげつ)等,當然也有稱呼豆名月(まめめいげつ)或者慄名月(くりめいげつ)的。
很明顯,最後兩個名字是對應八月十五的芋名月而來,根據當天人們所吃的食物來命名的。
有很多人會以為,因為中秋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所以他們在中秋節這天也會吃中國的傳統食物月餅,但實際上還真不是這樣!
雖然日本的中秋習俗的確是源自中國,但月餅這種美食卻一直與日本的中秋沒什麼關係,直到1927年,糕點廠家“中村屋”根據日本人的口味,開發出了屬於日本的月餅,它一般會由栗子、葡萄或是新谷製成。
即使如此,月餅在日本也依舊只是作為一種普通的四季食品在銷售,非中秋特供。
作為日本人賞月必備食物的是一種用糯米等原料製作的米粉糰子,內中無餡,也有一個專門的叫法——“お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
月見糰子也叫江米糰子,主要由糯米制成,現代日本人還喜歡在月見糰子上塗上豆粉、蘸醬或紅豆泥當做調味。
在古代日本,每到觀月日,人們就會擺好月見糰子、蘆葦草和日本清酒以祭天神,有些人還會在旁邊擺放一隻小白兔,祭拜完畢後,一家人會邊吃月見糰子邊聊天賞月。
不過,現代都市人已經很少有祭拜的習慣了,只是偶爾會在神社或是佛寺參加賞月會。
這種糰子和我們的月餅一樣,是隻有在中秋時才會在百貨公司、超市及和菓子店出售的食物。
月見糰子一般是沒有餡兒的,但是隨著吃糰子習俗的逐漸形成,各地的食用方法和習慣也產生了一定的差異。
比如在關西地區,有些人就會將紅豆泥包裹在月見糰子外面食用。
而上面也提到了,日本中秋也被稱為芋名月、豆名月、慄名月。
很顯然,人們習慣在這一天吃芋頭、豆子和栗子,所以創立於1890年的京都伏見老牌和果子店也配合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在賞月季推出了樸實無華的慄餅,就是將栗子與紅豆打成泥,然後包入糯米糰子中。
除了關西地區,日本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風俗。
靜岡縣以安倍川餅聞名,所以在觀月日吃的便是安倍川糰子。
糯米本身不變,外面則會披上一層馬鈴薯粉的外衣。
而愛知縣的人們更愛的是三色糰子。
臨近觀月日,愛知縣的各個和果子店就會開始出售水滴形的三色糰子,沒有普通的抹茶口味,取而代之的是紅豆口味。
再比如,沖繩的紅豆月見糰子。
關西地區的月見糰子其實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樸實無華的,比起關東地區、特別是東京的中秋點心來說。
一般,關東的點心普遍更加的精緻可愛。
當然,雖然嫦娥奔月的傳說已經由中國傳入日本,但日本人的觀月日依舊是沒有嫦娥的,只會有玉兔,所以很多點心都會採用兔子的造型。
裝飾有兔子伐木圖案的口袋三明治
▽
做成月亮形狀的棒棒糖
有一隻兔子可愛地蹲在上面
▽
城山的兔形餅
▽
稻城的月見蕎麥
▽
以上!大家今天都怎麼過呢?準備吃什麼好吃的呢?
關於日本,我們專業,赴日工作留學,加weixin:monsterxinzi
-
4 # 一大粒豆
日本的叫月見節吃糰子。南韓不用說了,南韓人說中秋節是南韓的,月餅也是南韓的。全世界都是南韓的,南韓原來是用漢字的,而且很久以來都是向中國稱臣的附庸國,後來又是日本的附庸國。所以全世界除了南韓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都是南韓的。
回覆列表
中秋是整個東亞文化圈的節日。
中國,日本,南韓,北韓,越南,琉球,都會在農曆八月十五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也中華文化在漫長曆史中沁潤的結果。
(當代冰皮月餅)
中國中秋吃月餅的起源:雖然中國的甜食文化相當發達,但說起吃月餅這個習慣,要到中國南宋後期才開始產生。
宋亡以後,錢塘人吳自牧寫了《夢梁錄》來回憶首都臨安的繁華。故國難忘,美食更是如此。其中《葷素從食店》談到了臨安城裡小吃店的特色。一年四季這些小吃店都時時開業,客人若是來了,不用等待,只管點餐便是。偏重蒸麵的店裡就會有月餅出售,和其他流行的荷葉餅,芙蓉餅,菊花餅,牡丹餅齊名。
同樣時期的文人周密也寫了一本名叫《武林舊事》的雜記來懷念臨安城的過往,裡面記載了許多節日風俗,飲食娛樂,“月餅”這個名字出現在其中《蒸作從食》一篇裡。這一章節列舉了多達52種蒸烹而成的小吃,像千層餅,燒餅,菜餅各種餅類,以及大包子,大學饅頭,羊肉饅頭這些包子。
鑑於宋人喜好美食,不僅節日遊玩,就是平日空閒時節,也會前去數不清的街邊店鋪裡大快朵頤。白天自不必說,持續通宵的夜市也會給累了的人們提供各色飽腹之物。這時的月餅名列諸多小吃之中,據推測很可能是一種形似月亮的日常點心,用蒸籠蒸熟而成,和後市中秋節密不可分的月餅還略有區別。
(宋末《武林舊事》裡記載的月餅,距今約800年)
明代以後,月餅越來越正式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宛平縣知縣沈榜在記錄河北民風的《宛署雜記》裡,提到了當地已經形成的八月送月餅的習俗。這時的月餅用面製成,內有果脯為餡。有的店鋪為了突出特色,把月餅做成各種精巧的形狀,再取上妥帖巧妙地名字,讓顧客十分滿意。以致於一個月餅能賣到數百文錢,可謂大走高階路線的起源啊。
八月饋月餅: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宛署雜記》明明代進士田汝成生活在《熙朝樂事》書中記載了時人西湖遊覽的盛況。這時中秋節人們已經習慣相互贈送月餅,祝願家家團圓。吃了月餅之後,人們在晚間更要外出賞月,西湖內外遊人如織,載歌載舞,形同白日一般。
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燕,或攜榼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謌無異白日 ——《熙朝樂事》明日本中秋吃糰子:自唐代開始,日本受到中國文化的薰陶,使用中國農曆也過中國的節日。直到明治維新之後,中秋節仍舊得到了儲存。日本人把中秋節又直白的稱為“八月十五夜”或者“十五夜”。
由於這時候正直農田收穫的季節,為了對大自然表示感謝,各村各地都會舉行很多慶祝活動。家家戶戶也會擺上“月見糰子”,芒草,芋頭,毛豆和酒等等祭品酬謝神明保佑豐收。小孩子們會乘機來搶奪祭品,被稱為“月見小偷”,更是喜慶的一種象徵。
這種“月見糰子”,是將糯米磨成粉末後,加上開水揉捏成小圓團的形狀,然後蒸熟即可,有些類似年糕,和中國宋代的餅類製作比較相似。
中秋節當晚,日本人除了吃月見糰子,還會和中國傳統一樣的賞月,稱之為“月見”或者“觀月”。寺廟當晚要舉行滿月法會,祈求豐收。
(淋上糖汁的月見糰子)
南韓中秋吃鬆餅:作為中國中原王朝長期的朝貢國,北韓南韓受到中華文化深深的影響。中國唐代,也就是北韓半島的新羅時期,他們開始過上了中秋節,並且將其稱作“秋夕”。既慶祝秋收,也慶祝戰勝渤海國的功績。
到了中國宋代的王氏高麗時期,半島上的人們開始於秋夕吃鬆餅,也叫松片這種食物。他們會將鬆餅用來祭祀祖先,然後贈送友人鄰居,或者自行食用。這點和中國明代的習俗非常接近。
這種鬆餅一般由當年秋收最好的糯米制作。而且需要全家人一起動手,一邊揉麵裹餡一邊說“德談,德談”。這就是表示吉利祝福的意思。他們還相信,未婚的青年男女如果把鬆餅做的漂漂亮亮,那麼將來一定會找到英俊美麗的另一半。
鬆餅一般並不是圓形的。因為北韓人認為半月是由虧轉盈,滿月時由盈轉虧,把鬆餅做成半月形寓意更為吉利。
其實,每一個節日,每一種食物,都有它們在人類文明發展史裡留下的印記。就讓我們為大家來開啟這扇大門吧!
參考文獻:《夢梁錄》,《武林舊事》,《宛署雜記》,《熙朝樂事》,《西角井正慶編:年中行事事典.東京堂》,《ㄋㄟㄪㄜ國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