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髆宛侯

    個人認為:首先,大多數的影視劇不足採信。

    就戰爭而言,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的殘酷性,以及發生的頻率遠高於後世。

    但軍隊是專門執行軍事鬥爭的集體。所以他們都有各種的防護器具。

    相信在影視劇中,大凡朝代更迭之際的軍隊都有各式各樣的防護器具。在這方面,就算是農民起義軍也會重視。到了,政權確立。軍隊的防護器具有實用性向別的方面轉變。如皇帝的護衛,重於儀式和外形等。

    總之。軍隊的防護器具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改進,隨著社會穩定因素而改變。

  • 2 # 漫長的潞

    清朝士兵穿的棉甲,裡面是棉花壓實砸成薄片。可以有一定防禦效果,外面你看到電視劇裡面帶有泡釘的是鑲鐵棉甲,布衣裡面是用泡釘鑲的甲片,防禦能力很強。尤其清初的重甲銳士,更是多重重甲防護力驚人,甚至較遠距離可以抵擋初期火器鉛彈。萬萬不要看電視劇學歷史,萬萬不要看表面加想當然。

  • 3 # 火器工坊

    當然不是啊,清軍在中晚期以前也是有甲的。大多數電視劇是瞎拍的,我們還是要尊重史實。

    清軍還沒入關的時候,盔甲的形制就是學的明代邊軍的棉鐵甲,後來工業水平上來之後,還有了鎖子甲。在《清會典》中,清軍的鎧甲共有明甲、暗甲、棉甲、鐵甲四種形制。其中鐵甲指的就是鎖子甲。清代的鎖子甲形狀如同馬褂,圓領,袖口呈馬蹄狀,可以保護手背。不過清代的鎖子甲質量輕便,故而防禦力也隨之有所下降,在紫光閣的阿玉錫像中,就有鎖子甲。

    當然比起鎖子甲,棉甲在清軍中更有市場,清代的棉甲製作工藝,和明代相似,都是將數斤面片反覆用水浸泡,曬乾後壓平,再用線網縫製成薄片,然後數張棉片疊壓成甲片。棉甲又分純棉甲和棉鐵複合甲,棉鐵複合甲分明甲和暗甲,明甲就是把鐵札甲縫在棉甲外面;暗甲就是鐵甲襯在棉甲裡面。通常來說,清朝前期一套將領的鎧甲要35-40斤沉,純棉甲也有15-20斤沉。所謂的綠營軍不披甲這是個訛傳,在乾隆之前,綠營軍多是穿著純棉甲,一些戰鬥力較強的軍隊也會穿著暗甲。

    清初的時候,清軍的盔甲質量很高,以至於明軍的火門槍和一般的弓箭傷害都不起作用,而清軍一旦貼上肉搏,明軍基本上只能失敗。

    清中期的時候正好是火器大行其道的時代,隨著火槍威力的升級,盔甲的防禦力也就不值一提了,從乾隆時期開始,暗甲開始淘汰,僅留下純棉甲作為儀仗軍服。這點從乾隆年間的繪畫中可以看出,綠營軍僅留下了統一的馬褂軍服,全軍火槍為主,已經看不到盔甲的的蹤影了。

    到了鴉片戰爭時期,廣州的水勇實際性質等於團練,自然是沒有甲的,而和英軍在廈門和定海作戰的八旗軍,還是穿著棉甲的,只是沒啥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創作於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