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玩講堂
-
2 # 翡翠和田玉籽料收藏家
緬甸翡翠有(A)貨,B、C貨之分。A貨是天然石頭;B貨是強酸漂白,注膠;C貨是染色。首先我們來說說B貨,某些不法商人,利益驅動,把一些比較普通的無種、無色、有裂、有雜質的翡翠石頭或成品,用強酸漂洗,漂去黑點雜質,然後高壓注膠,把很普通的石頭變成看起來很漂亮,有種有水頭的成品,來矇騙陌生的,不懂的人;同時也有一部分人貪便宜,也就會經常買到B貨。我們再來說說C貨,就是在很普通的石頭或成品上面用化工染料染色,通常染色比較多的有綠色,紫羅蘭。那些造假者,往往都是B+C同時進行的,也有少部分是B貨,就是注膠,顏色是天然的。有一些手鐲,掛件因為有點顏色,但是種、底特別差,於是就採用注膠,顏色還是天然的,這種情況肉眼很難辯別,內行人才能看得出,一般人容易上當受騙。如何辯別B+C貨?所有B+C貨,都是透過人為的漂白、注膠、染色,加入化工原料,破壞了翡翠石頭的天然本質。所以,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很不自然,第一眼就感覺不自然,特別是染色,顏色怪怪的,看起來很不自然,光澤發暗,陰沉。拿到燈下看看它的結構,裡面紋理雜亂,有填充物膠,還有明顯遭人為強酸破壞的痕跡。東西拿在手裡,很明顯的飄,沒有天然的沉實,也沒有那種涼爽的感覺,用手多摸幾下,有點粘手的感覺,是因為表面的注膠受熱出現粘質的原因。由於是強酸腐蝕,有面板過敏的人特別靈感,只要跟面板一接觸,面板就癢癢起來。還有聽聲音,B+C貨聲音沉悶,沙啞,沒有天然石頭的清脆,響亮。最後一步,就是拿到國家認可的玉石檢測機構,檢測結果,出具證書。天然的都會出具(A)貨,假的都是B貨,或B+C貨。一般玉石市場都有檢測的,有國檢,省檢,都是公平公正的。在這裡再說一遍,買玉石,一定要檢測證書,不管你有多麼內行,因為現在造假手法高明,有些肉眼基本看不出來。買玉石一定要去專業市場購買,千萬不能在旅遊市場,路邊地攤購買。筆者經常有客戶拿三色或四色手鐲來店諮詢,在這裡我宣告一下,市場上所謂的三色、四色手鐲,要麼是天價,要麼是B+C貨。真品極少,市場上幾乎沒有。感謝收看,個人觀點,不妥之處歡迎指正。
-
3 # 推演
我不喜歡長篇大論,就簡單說說吧。
1.bc貨表面會有酸蝕紋,要仔細觀察,表面坑窪不平。而且一般用來做bc貨的原石種嫩,側光看可以很容易看到蒼蠅翅。總之很容易看到蒼蠅翅的翡翠要特別小心(一般種老的成品不借助工具不容易看到蒼蠅翅)。
2.光澤呈現蠟狀光澤,看起來發霧,不明亮,這是b貨的表現。
3顏色浮於表面,不深沉,看不到色根。飄色沒有明顯深淺變化。有色和無色的地方界限不清。打燈觀察有色的地方顏色消失等,都是b或bc貨的表現。
4.有色的地方像絲瓜囊一樣,感覺色沿著裂隙擴散,可能是bc貨。
這都是平時的一些小經驗。
-
4 # 翡翠講解員
最好去檢測中心,畢竟專業。
我們行業內的一般就是掂分量,洗過的偏輕,還有就是看色,c 貨顏色看上去不太對,具體怎麼不對沒有辦法說清楚,就像是畫過妝的女人。
回覆列表
作為文玩界的達人,空空覺得關於“怎樣識別翡翠的B+C?”必須要站出來給大家解疑釋惑,一方面是給大家科普一些關於翡翠鑑假的知識,一方面也是不能辜負喜歡的翡翠朋友那一份熱愛啊。
相信大家應該是聽說過翡翠的A貨,它特指的是天然的翡翠,只經過正常的加工、琢磨的翡翠,而B+C貨就是指經過漂白、填充、染色的翡翠,既酸洗、漂白、灌膠,又人工染色,外觀看起來無論翡翠顏色還是水頭都很漂亮,作為價廉物美的飾品還不錯,但是沒有收藏價值。
普及了這個知識,現在給大家講講怎樣識別翡翠的B+C貨,主要是有以下幾種辦法:
1、肉眼看,顏色上是那種鮮但是顏色又不自然甚至是有點那種帶黃的感覺,非常容易被發現和識別;
2、藉助濾色鏡,翡翠的B+C貨基本經過染色的處理,所以在很多時候,會呈現那種紅色;
3、藉助放大鏡進行觀察,一般都是可以看到染色劑的存在,而且呈現的是那種網狀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