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炎報到
-
2 # 燕山史話
之所以我們看的更遠,是因為我們站在歷史巨人肩上。
1.大唐與吐蕃百年戰爭簡介:自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松州戰役為開端,到唐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確切的說持續了183年,在這期間雙方打打停停,據歷史研究者統計,兵戎相見多達100多次,但也和盟8次,通婚也有2次,互相派遣使臣多達190次。大家耳熟能詳的事件有“文成公主出嫁”、“大非川戰役”、“石堡城之戰”等等,這裡不再贅述。唐朝吐蕃常年征戰,如果說按照過程而言,互有勝負,唐勝多負少;如果只看最終結果便是——長慶會盟,雙方共同開啟了和平相處時代。
吐蕃鼎盛時期版圖
2.具體來說:
一是就戰爭過程中的數次戰鬥而言,雙方是互有勝負的。
有西藏曆史研究者查閱文獻,得到結論:
根據《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 《冊府元龜》、《資治通鑑》、 《新唐書》、 《舊唐書》、《通典》 等漢文史籍的統計分析, 從638年至 842年,唐蕃之間共計發生大小戰爭192次 ,其中唐朝勝119次, 吐蕃勝 48次 ,和2次 , 無勝負4次,勝負不詳19次。
對於吐蕃來說,在“大非川戰役”、“青海戰役”中大敗唐朝軍隊,集中於唐朝前期階段,這也是與當時吐蕃國力昌盛分不開的;而唐朝方面,也曾取得了“石堡城之戰”的勝利,中晚唐執行“聯回抗蕃”策略,李泌突出以聯回紇、南詔為核心的“困番之策”也頗有成效。雙方常年征戰,互有勝負,使得國力均大大削弱,唐朝後期不得不忙於與藩鎮抗爭;而吐蕃忙於內鬥和鎮壓平民起義。
李泌畫像
二是就百年長期戰爭最終的結果而言,長慶會盟(藏族史稱之為“甥舅會盟”)後,雙方和睦相處,戰爭不再有。
“長慶會盟”的碑文目前依舊在拉薩大昭寺前樹立,碑文背面古藏文如此記載:
“神聖贊普可黎可足陛下 ⋯⋯乃與唐主文武 德皇帝舅甥和葉,社稷如一統 ,情誼綿長 , 結此千秋萬世福大和盟約於唐之京師 (Keng—s hi )西隅 She n—s a n—s i (或轉寫作 Ceg— s an—e i )前 。時大蕃彝泰七年 ,大唐長慶元年 ,即陰鐵牛年 (辛丑 )冬十月十日,雙方登壇 ,唐廷主盟 。”碑文詳細的說明了簽訂的時間、地點等內容,雙方重新認定甥舅親戚之事,和睦相親,原本碑文也寫了雙方邊境劃界之事,可以經過千年風雨,已經模糊不清,有學者認為“洮岷之東 ,屬大唐國界 , 其塞以西 ,盡是蕃境土 ”,這一句已成為歷史學界爭論的焦點,但不管怎樣,雙方簽訂了和平友好條約。
大昭寺前長慶會盟碑
3.綜上所述,唐朝與吐蕃之間的戰爭沒有最終的贏家和輸家,和平是最終的主題。唐朝與吐蕃之爭是中華大地之間不同民族政權的紛爭,西藏已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唐朝的“長慶會盟”中的甥舅之稱、社稷如一統便是最好的證明。
參考文獻:《試析吐蕃軍事戰爭 》 賀東 《唐代吐蕃軍事戰爭研究》 賀東 《中唐時期李唐“聯回抗蕃”政策之檢討 》 林冠群 《日月山與大非川》 (日)佐藤長 《論唐蕃長慶會盟 的幾個問題》 李宗俊 《困蕃之策:中唐名臣李泌的邊疆戰略 》 -
3 # 良良良兄
唐朝吐蕃戰爭,持續百年的“唐吐”之戰
吐(tǔ)蕃(bō ),7~9世紀時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權,是一個位於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國,由松贊干布到達磨延續兩百多年,是西藏曆史上創立的第一個政權。吐蕃一詞,始見於唐朝漢文史籍。蕃,藏語作“bod”,為古代藏族自稱
吐蕃疆域
吐蕃疆域(侵刪)
吐蕃的統治
松贊干布是第33任吐蕃國王,但是因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創制,所以很難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歷史正確性。在《賢者喜宴》等藏文歷史書和在敦煌發掘的古藏文歷史文獻裡記載著在松贊干布之前的吐蕃贊普的許多傳說。
唐與吐蕃戰爭一、高祖和太宗時期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四月,吐蕃攻陷唐芳州(治常芳,今甘肅迭部東南),這是最早見於記載的唐蕃之間的交戰。
唐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率軍進攻唐松州(治嘉誠,今四川松潘),被唐軍擊退(參見“松州之戰”)。十五年,唐以文成公主入嫁松贊干布,唐蕃關係在此後30餘年內十分融洽。
二、高宗時期
高宗李治即位後,唐與吐蕃的戰爭逐漸增多,規模也日益擴大。
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吐蕃攻陷西域十八羈縻州,又聯合于闐(今新疆和田)攻陷龜茲(今新疆庫車)的撥換城(今新疆阿克蘇);唐朝被迫罷龜茲、于闐、焉耆(今新疆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四鎮;唐高宗任命阿史那忠為西域行軍大總管,出征西域;任命薛仁貴為邏娑(今西藏拉薩)道行軍大總管,進攻吐蕃並援送吐谷渾還故地。此役,唐軍出動10餘萬人,欲長驅直入,一舉擊敗吐蕃
網路圖片侵刪
三、玄宗時期
唐玄宗時期(713—755年),唐蕃戰爭仍主要在河隴和西域兩個戰場上進行。兩個戰場互相策應,仍以河隴一帶為主戰場。在劍南一帶也仍有一些較小規模的戰事。開元二年(714年)秋,吐蕃大將坌達延、乞力徐等率兵10餘萬進攻唐臨洮(今甘肅臨潭)、蘭州、渭州(治襄武,今甘肅隴西東南)等地,唐派隴右防禦使薛訥、太僕少卿王晙率兵反擊。唐軍主力並不固守城池,而是實施機動,尋機殲敵。十月,唐軍以夜襲發起進攻,大敗吐蕃於武街(今甘肅臨洮東)附近的山谷中,然後又追擊逃敵,連戰連捷(參見“武街之戰”)。此後,經多年戰,唐鞏固了河隴一帶的防務,自開元十七年後開始發動一系列主動進攻。
四、安史之亂後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調河西、隴右、西域等地軍隊的精銳東援。吐蕃乘虛而入,當地守軍力不能支,河隴、西域之地先後為吐蕃所佔。唐蕃戰爭的主要戰場東移到今寧夏、甘肅東部、陝西以及四川西北部,唐蕃雙方由以河隴、西域兩個戰場互相策應改為以今陝甘寧一帶和今川西北一帶兩個戰場互相策應。吐蕃經常長驅直入唐境,唐都長安也處於吐蕃的威脅之下,代宗廣德元年(763年),甚至一度攻佔長安。當時,唐將郭子儀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廣設疑兵,嚇阻敵軍。吐蕃不知虛實,據長安10餘日後退走。
這一時期,唐和吐蕃都很重視建立反對對方的同盟。起初是吐蕃聯合回紇、南詔攻唐,後來唐分化瓦解了吐蕃與回紇、南詔的同盟關係,並北和回紇,南通南詔,西結大食、天竺,使吐蕃四面受敵,其兵力大半駐在西域,抵禦大食的東進。從此,吐蕃再也無力大舉攻唐。
侵刪
五、穆宗至唐末時期
從唐穆宗至唐末(821—907年),唐蕃戰爭已入尾聲。吐蕃此時已進入衰亡時期,由於對大食、回鶻等的戰爭佔用了其大部兵力以及內部矛盾加劇,已無力東進。唐朝也由於內有藩鎮割據混戰,外有與南詔等的戰爭,也無力西進。於是雙方自穆宗長慶年間會盟(參見“長慶會盟”)修好之後,除偶有邊境衝突外,一直沒有發生大的戰事。至於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河隴漢人在張議潮率領下驅逐吐蕃之役,嚴格地說已不屬於唐蕃戰爭的範圍。
回覆列表
唐朝先於吐蕃發生內亂,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極速衰弱,吐蕃趁機切斷安西四鎮與內地聯絡。即使如此吐蕃也用了40多年的時間才徹底吃掉安西軍,不過後期又被回鶻搶走了。吐蕃帝國實力也在政教合一之後一落千丈,被人按在地上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