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午夜夢醒18

    明神宗萬曆皇帝英武神明,萬曆三大徵,揚名立萬。前期得首輔張居正輔佐,明朝實力增,後期萬曆帝三十餘年不臨朝,但掌控朝政有條不絮,不上朝是因面癱所至,並非清朝文痞修《明史》中的不堪,萬萬帝崩後,廟號神宗。

  • 2 # 趣向雜談

    朱翊鈞(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登基初期,面臨內憂外患,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萬曆朝新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務,在軍事上發動了“萬曆三大徵”,平定了哱拜叛亂和楊應龍叛亂,對外幫助北韓擊敗侵朝日軍。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無像張居正的人可以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崩,終年56歲,廟號神宗,諡號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宋朝人給神宗上廟號的時候,哪知道明朝人會怎麼想啊?

    從最根本上說,什麼是“廟號”?

    古禮天子七廟,一太祖三昭三穆(一說二祧二昭二穆),三昭三穆之外,六世遠祖,“親盡則毀”,當遷神主於祧廟,共同供奉,不再單獨立廟。

    但有一個例外,祖宗中有大功德者,雖六代已盡,也可以單獨立廟,稱為“永世不祧”。而廟號,正是為了奉祀這些“不祧之宗”所用。

    所以自商、周、兩漢,皇帝廟號極為稀罕,只有功高德勳之主才有資格得到廟號。

    魏晉以後,廟號逐漸氾濫,基本上是個皇帝都有廟號——但是天子七廟的制度沒有變!親盡則毀,濫竽充數的廟號終究只是虛名,是保證不了“不祧之宗”的地位的。

    而兩宋加一起,真正有資格“永世不祧”的皇帝只有五個——

    太祖,太宗,仁宗,神宗,高宗。

    (太祖太宗是因為兄終弟及,兄弟倆誰也不能遷祧,南宋光宗之前,太廟以僖祖居始祖位,因此太祖實際佔了一個祧廟的位置;光宗之後,遷祧僖祖,以太祖居始祖位,則不再計入祧廟之數了。)

    高宗雖然是個徹頭徹尾的混蛋,但畢竟是南宋實際意義上的開國之君,不可能遷祧。並且實際上太祖、太宗、高宗廟號都是沿襲前朝,並非宋代首創。

    實際上不因世系不因開國之功,僅僅因為在位時期的功績而得到“萬世不祧”待遇的皇帝只有兩個——

    仁宗,神宗。

    好了那麼你來告訴我,宋朝人給一個廟號“明褒暗貶”的皇帝立“萬世不祧”之廟,永世祭祀,這是腦子有坑嗎?

    或者兩宋那麼多的文人士大夫,看著他們的永世不祧之廟,頂著一個“明褒暗貶”的廟號,裝作看不見,這是想要貽笑大方,被後人嘲笑到死嗎??

    在兩宋,仁宗、神宗,都是頂級廟號,無人可比。

    兩宋以後,是因為新法舊法的爭議不休,連帶著宋神宗的個人評價浮浮沉沉,進一步影響到了他用的廟號“神宗”的後世評價。而絕不是宋神宗當年定廟號時,這個廟號本身有任何不妥——這就是一個極其好的廟號,爭議在於用的人,不在於廟號的釋義本身。

    所以盯著那個“神”字本身想要腦補出哪裡“明褒暗貶”的人可以歇了。這純粹就是瞎腦補。

    附關於“不祧之宗”的詔書記載:

    蓋聞有天下者事七世,則迭毀之制有常;祖有功而宗有德,則不遷之廟非一。歷觀商周,下逮兩漢,雖禮不相襲,而率由茲義。末予小子,獲奉(七)(匕)鬯,常懼德不足以對越在天,增光前烈。伏以藝祖應天順人,肇造區夏;太宗受命繼代,底定寰宇;真宗以聖繼聖,撫全盛之運,奉太平之業,登岱告成,文物典章,於斯大備。昔在仁祖,並尊為百世不祧之廟。恭惟仁宗皇帝躬天地之度,以仁治天下,在位四十二年,利澤之施,丕冒四海。早定大策,授英宗以神器之重,措宗社於泰山之安。功隆德厚,孰可擬議!英宗皇帝饗祚日淺,未究施設,奄棄萬國。神宗皇帝以聖神不世出之資,慨然大有為於天下,興學校,崇經術,勸農桑,寬徭役,禁暴以武,理財以義。凡政令法度有未當於理、不便於時者,莫不革而新之,功業盛大,何可勝紀! 臣援舊典,數上徽號,然深自謙挹,終抑而不居。規模宏遠,凜凜乎三代之風矣!而廟鷁之制,殊未議所以尊崇之典,闕孰甚焉此朕夙興夜寐之所不敢忘也。宜令禮官稽參商、周、兩漢故事,考定仁宗、神考廟制,詳議以聞。庶成一代之典,以章本朝累聖功德之盛,以副朕為人子孫顯揚尊奉之意。

    十一月二十八日,尚書禮部言:「奉詔令禮官稽參商、周、兩漢故事,考定仁祖、神考廟制以聞。權太常少卿盛次仲等議:竊聞親親本於仁,尊尊本於義。世有遠近,則情有隆殺,故廟祧不同,壇墠有別者,所以嚴典禮,示有極也。祖有功,宗有德,所謂沒世而民不忘者,故服屬雖盡,而廟食弗殊者,所以昭德垂無窮 也。禮者稱情而立文,非私有厚薄也。謹按《禮記 王制》、《尚書 鹹有一德》、《春秋穀梁傳》、荀卿之書皆言天子七廟。則有天下者事七世,親盡則毀,古今之通制也。至於有功德者,宗無常數,故商有三宗,周存二祧,其來尚矣。漢詔臣雜議,論者不一,唯大儒劉歆學術該洽,謂宗無常數,所以勸帝者之功德,議者善之。於是以高帝建大業為太祖,孝文為太宗,孝武為世宗。司徒掾班彪世推儒宗,亦以歆之議為博而篤也。光武立廟洛陽,奉祀不改。至建武十九年,又尊孝宣號曰中宗。明帝推崇光武撥亂中興,更為起廟,號曰世祖;以元帝於光武為穆,雖非宗,亦不毀。於是洛陽高廟,四時加祭,凡五帝。孝明崇儉,不起寢廟,間祀更衣,肅宗初不敢違,然賜東平王蒼書曰:『思念先帝躬履九德,比於三宗,誠有其美。』卒用太尉 等奏,上號顯宗。和帝遵孝明故事,亦尊孝章帝為肅宗,皆世世奉承不毀,率此義也。次仲等竊跡商之三宗,周公舉以戒成王者,其在中宗,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而已;其在高宗,嘉靖商邦,無時或怨;在祖甲則曰,能保惠庶民,不敢侮鰥寡而已。下逮兩漢,文、武、宣、明、章此數君者,守先王成業,其見諸行事,具載史策,與商三宗較功比德,抑又可知也。已然之事,皆當世宗之,後世稱之,搢紳莊色而議,無敢少損,固非有承絕學千載之後,敻然獨出於百王之上,如我仁宗、神考之聖君若此之盛者也。是宜億萬斯年奉承不怠,請如聖詔,尊崇廟鷁,永祀不祧,與天無極。」禮部言:當如太常寺所議。於是三省表請付外施行,詔恭依。

    注:南宋朱熹曾經試圖把神宗從“不祧之宗”裡踢出去,直接以高宗遞補,但是未被採納。最終解決方案是升太祖於始祖位,以高宗遞補。因此兩宋實際上是四祧廟,但有所謂“萬世不祧”名號的共有五帝。

  • 3 # 小熙為人人

    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明神宗的人生軌跡分三個階段:

    一、1573年至1583年,明神宗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在張居正的輔佐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經濟得到長足發展,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實施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疆防。

    二、1583年至1593年,1583年7月9日張居正的離世,明神宗身邊少了一位督促自己、為其分憂的良臣,明神宗開始懈怠。

    三、最後的28年。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而倦於朝政,之後的二十多年便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滯。

    明神宗執政晚期,黨爭嚴重,腐敗之風日盛。另外,明神宗強徵礦稅是在位期間的一大敗筆。明神宗貪酒、貪色、貪財、貪權,雖然他不是庸才。但卻沒有明太祖、明成祖那樣的雄才大略、遠見卓識。所以,他非但沒能讓中國跟上世界新潮流,反而把明朝推向絕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什麼茶可治大便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