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黴病是草莓生長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病害,嚴重製約了草莓品質和產量,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由於草莓灰黴病防治難度大,農戶們必須加強對該病的瞭解,提前做好草莓灰黴病的防治措施。下面小編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草莓灰黴病防治技術等相關知識:
草莓發生灰黴病後一般減產20%-30% ,重者達50%以上,甚至絕收。草莓灰黴病主要為害花器、果實、葉柄和葉片,不同部位表現症狀不盡相同。由於田間環境的多變性及品種差異,近年來草莓灰黴病不斷表現出一些新的症狀。
一、發病症狀
花器發病症狀
幼嫩的花器容易感病,侵染初期花萼出現水漬狀針眼大的小斑點,隨後擴充套件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透過花萼逐漸延伸侵染子房及幼果,最後導致幼果上出現水浸狀病斑。
果實發病症狀
果實染病多發生在綠果上,侵染初期在果實上形成水浸狀病斑,病害進一步擴充套件形成褐色病斑,並且病原菌向果實內部縱向侵染。在雨天、濃霧或高溼的環境下,病斑迅速擴充套件,在病果上形成灰褐色黴層,加速病害的傳播。空氣乾燥時病果呈幹腐狀,導致果實脫落。
葉片發病症狀
染病的花瓣脫落到葉片上或靠近地面的葉片容易染病,初期在葉片上形成水漬狀小斑點,後向外擴充套件,形成灰褐色水浸狀大斑,部分病斑具有輪紋,最後蔓延到整片葉,導致葉片腐爛、乾枯,病斑部位後期形成灰褐色黴狀物。
葉柄發病症狀
染病的花瓣脫落到葉柄處引起葉柄發病,初期葉柄顏色變淺,形成水漬狀小斑,擴充套件後呈長橢圓形,在溼度大的條件下表面會著生灰褐色黴層。
二、發生規律
病原菌為灰葡萄孢菌,屬半知菌亞門,叢梗孢目真菌。病部出現的灰色粉狀物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菌以分生孢子、菌絲體在病殘體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1、初次侵染
近年來研究表明,幾乎所有草莓灰黴病越冬菌源均來自於草莓莖、葉等病殘體上附著的菌絲體。春季條件適宜時,菌絲體萌發,產生分生孢子梗和大量的分生孢子。
2、傳播途徑
(1)氣流傳播。 田間溼度較大時發病部位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脫落後隨著風力傳播到其他健康植株上,形成侵染迴圈。
(2)雨水和灌溉水傳播。 地表殘存病殘體上和土壤中附著的菌絲體在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分生孢子梗和大量的分生孢子,透過雨水迸濺及灌溉水傳播到其他健康植株進行侵染,病害傳播蔓延。
(3)田間農事操作。 田間種植密度較大時,整枝、打杈等田間農事操作容易對草莓植株造成損傷,增加病原菌侵染的機會。同時操作人員的走動能夠促使帶菌殘花的脫落,加速病害的傳播。
3、田間發生規律
病菌喜低溫、高溼的環境,最適感病生育期為始花期至坐果期,發病最適溫度18-23℃,相對溼度80%以上時開始發病,相對溼度大於90%的時間超過8h(小時)以上時,該病菌就能夠完成侵染、擴充套件與繁殖。如遇倒春寒、連陰天和光照不足的天氣,溫室內空氣溼度長時間處於90%以上,田間積水,栽培密度過大,通風不良等環境條件十分有利於草莓灰黴病的發生。同時田間偏施氮肥,土壤黏重,多年連作的地塊也利於灰黴病的發生。
三、綜合防治
1、預防措施
目前,由於缺少抗病品種,加之反季節栽培條件適宜於草莓灰黴病發生,因此草莓灰黴病的控制應做好前期的預防工作。在始花期前開始進行防治,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1)選擇抗病品種。由於草莓品種對灰黴病均無免疫能力,但品種之間的抗、感病程度有差異,因此在栽培草莓時,應選用優質、豐產、抗病性強的品種。
(2)培育無病壯苗。實施苗床消毒,嚴格控制育苗條件,加強苗期水肥管理,增施800倍液嘉美紅利,調土壯根,培育壯苗、無病苗,從源頭控制灰黴病的發生。
(3)深溝高壟,膜下暗灌。改變傳統平畦種植習慣,採用深溝高壟栽培技術,壟面覆蓋黑色地膜,膜下鋪設滴灌管,這既可以減少灌溉用水量,又可以降低空氣溼度,提高地溫,創造不利於灰黴病發生的環境。地膜覆蓋同時可以阻止植株和果實與地面接觸,阻隔了土壤中的病菌向植株傳播,能夠有效降低葉片及果實的發病率。
(4)調節溫室環境條件。由於草莓灰黴病屬於低溫高溼病害,因此可以透過調節溫室內葉片和果實的著露量和著露時間來預防灰黴病的發生。嚴格控制棚內的溫度、溼度是防止草莓灰黴病發生的重要措施之一,草莓進入花期以後,白天棚內溫度應控制在25℃以上,夜間12℃以上,在此溫度範圍內可適當延長通風時間,控制棚內空氣的相對溼度在60%-70%之間。
(5)加強田間管理。發病初期及時清除病花、病果、病葉,拔除重病植株,防止病原菌進一步擴散到其他部位。拉秧後及時清除落葉、病果、僵果,降低田間土壤帶菌量,減輕次年發病率;加強光溫、肥水調節,增施腐熟有機肥,合理調節磷、鉀、鈣、微營養比例,花果期有機活化營養嘉美紅利、贏利來、海力寶和礦質營養嘉美核動力交替施用,養根促果同時並行;有條件的地塊實行輪作倒茬,適宜草莓輪作倒茬的有蔥、韭菜、蒜、十字花科蔬菜、菊科蔬菜等。
2、治療措施
草莓灰黴病的防治藥劑包括生物藥劑和化學藥劑兩種,生物藥劑由於防治時期和防治劑量的特殊要求導致在生產中應用較少,主要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
(1)生物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選用木黴菌(活孢2億個·g-1)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枯草芽孢桿菌(孢子1000億個·g-1)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5-7 d(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3次。
(2)化學藥劑防治。
土壤處理:定植前每畝撒施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千克+嘉美紅利400克後,耙入土中防病效果好。
噴霧防治:一般以花期和坐果期為重點防治時期,藥劑噴施部位主要是殘花、葉片、葉柄和果實。發病初期選用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0%啶醯菌胺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或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5-7d(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次。由於灰黴病菌容易產生抗藥性,要注意交替輪換用藥或藥劑混合施用,有利於提高藥效,延緩抗藥性的產生。也可以直接使用巴斯夫翠澤(啶醯菌胺+醚菌酯 )、先正達綠妃(吡唑萘菌胺+嘧菌酯)、德國巴斯夫健達(氟唑菌醯胺+吡唑醚菌酯)+嘉美金點等交替進行灰黴病的治療。
煙燻防治:草莓花期用藥,往往會影響授粉受精而產生較多的畸形果,同時果實用藥易造成果實汙染,因此,這個階段儘量不使用藥劑噴霧,可用採煙劑燻蒸。保護地栽培每畝用45%百菌清煙劑250克,或10%腐黴利煙劑200克、3%噻菌靈煙劑300克,燻煙滅菌。在大棚內設若干放煙點,均勻擺放,將煙劑引燃發煙,關閉門窗、風口5個小時,一般在晚上11點點燃,早上5點開啟。5-7天一次,連燻2-3次。
四、灰黴病防治注意事項:
1、噴藥時在晴天上午結露消退後進行,將地表、葉面、葉背均勻噴霧。
2、不能與鹼性農藥及銅製劑同時使用。
3、使用熏蒸劑時,做到棚室密閉,以提高防效。
4、施藥和燻蒸時要做好安全防護,以免發生人員中毒事件。
草莓灰黴病是草莓生長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病害,嚴重製約了草莓品質和產量,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由於草莓灰黴病防治難度大,農戶們必須加強對該病的瞭解,提前做好草莓灰黴病的防治措施。下面小編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草莓灰黴病防治技術等相關知識:
草莓發生灰黴病後一般減產20%-30% ,重者達50%以上,甚至絕收。草莓灰黴病主要為害花器、果實、葉柄和葉片,不同部位表現症狀不盡相同。由於田間環境的多變性及品種差異,近年來草莓灰黴病不斷表現出一些新的症狀。
一、發病症狀
花器發病症狀
幼嫩的花器容易感病,侵染初期花萼出現水漬狀針眼大的小斑點,隨後擴充套件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透過花萼逐漸延伸侵染子房及幼果,最後導致幼果上出現水浸狀病斑。
果實發病症狀
果實染病多發生在綠果上,侵染初期在果實上形成水浸狀病斑,病害進一步擴充套件形成褐色病斑,並且病原菌向果實內部縱向侵染。在雨天、濃霧或高溼的環境下,病斑迅速擴充套件,在病果上形成灰褐色黴層,加速病害的傳播。空氣乾燥時病果呈幹腐狀,導致果實脫落。
葉片發病症狀
染病的花瓣脫落到葉片上或靠近地面的葉片容易染病,初期在葉片上形成水漬狀小斑點,後向外擴充套件,形成灰褐色水浸狀大斑,部分病斑具有輪紋,最後蔓延到整片葉,導致葉片腐爛、乾枯,病斑部位後期形成灰褐色黴狀物。
葉柄發病症狀
染病的花瓣脫落到葉柄處引起葉柄發病,初期葉柄顏色變淺,形成水漬狀小斑,擴充套件後呈長橢圓形,在溼度大的條件下表面會著生灰褐色黴層。
二、發生規律
病原菌為灰葡萄孢菌,屬半知菌亞門,叢梗孢目真菌。病部出現的灰色粉狀物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菌以分生孢子、菌絲體在病殘體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1、初次侵染
近年來研究表明,幾乎所有草莓灰黴病越冬菌源均來自於草莓莖、葉等病殘體上附著的菌絲體。春季條件適宜時,菌絲體萌發,產生分生孢子梗和大量的分生孢子。
2、傳播途徑
(1)氣流傳播。 田間溼度較大時發病部位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脫落後隨著風力傳播到其他健康植株上,形成侵染迴圈。
(2)雨水和灌溉水傳播。 地表殘存病殘體上和土壤中附著的菌絲體在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分生孢子梗和大量的分生孢子,透過雨水迸濺及灌溉水傳播到其他健康植株進行侵染,病害傳播蔓延。
(3)田間農事操作。 田間種植密度較大時,整枝、打杈等田間農事操作容易對草莓植株造成損傷,增加病原菌侵染的機會。同時操作人員的走動能夠促使帶菌殘花的脫落,加速病害的傳播。
3、田間發生規律
病菌喜低溫、高溼的環境,最適感病生育期為始花期至坐果期,發病最適溫度18-23℃,相對溼度80%以上時開始發病,相對溼度大於90%的時間超過8h(小時)以上時,該病菌就能夠完成侵染、擴充套件與繁殖。如遇倒春寒、連陰天和光照不足的天氣,溫室內空氣溼度長時間處於90%以上,田間積水,栽培密度過大,通風不良等環境條件十分有利於草莓灰黴病的發生。同時田間偏施氮肥,土壤黏重,多年連作的地塊也利於灰黴病的發生。
三、綜合防治
1、預防措施
目前,由於缺少抗病品種,加之反季節栽培條件適宜於草莓灰黴病發生,因此草莓灰黴病的控制應做好前期的預防工作。在始花期前開始進行防治,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1)選擇抗病品種。由於草莓品種對灰黴病均無免疫能力,但品種之間的抗、感病程度有差異,因此在栽培草莓時,應選用優質、豐產、抗病性強的品種。
(2)培育無病壯苗。實施苗床消毒,嚴格控制育苗條件,加強苗期水肥管理,增施800倍液嘉美紅利,調土壯根,培育壯苗、無病苗,從源頭控制灰黴病的發生。
(3)深溝高壟,膜下暗灌。改變傳統平畦種植習慣,採用深溝高壟栽培技術,壟面覆蓋黑色地膜,膜下鋪設滴灌管,這既可以減少灌溉用水量,又可以降低空氣溼度,提高地溫,創造不利於灰黴病發生的環境。地膜覆蓋同時可以阻止植株和果實與地面接觸,阻隔了土壤中的病菌向植株傳播,能夠有效降低葉片及果實的發病率。
(4)調節溫室環境條件。由於草莓灰黴病屬於低溫高溼病害,因此可以透過調節溫室內葉片和果實的著露量和著露時間來預防灰黴病的發生。嚴格控制棚內的溫度、溼度是防止草莓灰黴病發生的重要措施之一,草莓進入花期以後,白天棚內溫度應控制在25℃以上,夜間12℃以上,在此溫度範圍內可適當延長通風時間,控制棚內空氣的相對溼度在60%-70%之間。
(5)加強田間管理。發病初期及時清除病花、病果、病葉,拔除重病植株,防止病原菌進一步擴散到其他部位。拉秧後及時清除落葉、病果、僵果,降低田間土壤帶菌量,減輕次年發病率;加強光溫、肥水調節,增施腐熟有機肥,合理調節磷、鉀、鈣、微營養比例,花果期有機活化營養嘉美紅利、贏利來、海力寶和礦質營養嘉美核動力交替施用,養根促果同時並行;有條件的地塊實行輪作倒茬,適宜草莓輪作倒茬的有蔥、韭菜、蒜、十字花科蔬菜、菊科蔬菜等。
2、治療措施
草莓灰黴病的防治藥劑包括生物藥劑和化學藥劑兩種,生物藥劑由於防治時期和防治劑量的特殊要求導致在生產中應用較少,主要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
(1)生物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選用木黴菌(活孢2億個·g-1)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枯草芽孢桿菌(孢子1000億個·g-1)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5-7 d(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3次。
(2)化學藥劑防治。
土壤處理:定植前每畝撒施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千克+嘉美紅利400克後,耙入土中防病效果好。
噴霧防治:一般以花期和坐果期為重點防治時期,藥劑噴施部位主要是殘花、葉片、葉柄和果實。發病初期選用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0%啶醯菌胺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或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5-7d(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次。由於灰黴病菌容易產生抗藥性,要注意交替輪換用藥或藥劑混合施用,有利於提高藥效,延緩抗藥性的產生。也可以直接使用巴斯夫翠澤(啶醯菌胺+醚菌酯 )、先正達綠妃(吡唑萘菌胺+嘧菌酯)、德國巴斯夫健達(氟唑菌醯胺+吡唑醚菌酯)+嘉美金點等交替進行灰黴病的治療。
煙燻防治:草莓花期用藥,往往會影響授粉受精而產生較多的畸形果,同時果實用藥易造成果實汙染,因此,這個階段儘量不使用藥劑噴霧,可用採煙劑燻蒸。保護地栽培每畝用45%百菌清煙劑250克,或10%腐黴利煙劑200克、3%噻菌靈煙劑300克,燻煙滅菌。在大棚內設若干放煙點,均勻擺放,將煙劑引燃發煙,關閉門窗、風口5個小時,一般在晚上11點點燃,早上5點開啟。5-7天一次,連燻2-3次。
四、灰黴病防治注意事項:
1、噴藥時在晴天上午結露消退後進行,將地表、葉面、葉背均勻噴霧。
2、不能與鹼性農藥及銅製劑同時使用。
3、使用熏蒸劑時,做到棚室密閉,以提高防效。
4、施藥和燻蒸時要做好安全防護,以免發生人員中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