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魏保良

    用筆(技法)、結字、章法、墨法等,中國書法的基本構成部分。而書法的技法包含著“行”、“轉”、“折”、“提”、“按”、“捻”等六種技法。

    理論上講,六種技法結合使用,隨機應變,筆勢縱橫,完成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歷代書家書風各具特色,王羲之六種技法運用最為自如,歐陽詢多用“折”,虞世南多用“轉”,林散之最重“提”、“按”,最具爭議的當屬“捻”。

    為什麼?

    首先,我們書寫毛筆字,最重要的是執筆要穩,而“捻筆”最易影響“穩”字,所以此技法不易掌握。其次,今人寫毛筆字運用“捻筆”的地方並不準確,如“捺筆”“鉤筆”(其實“捺”“鉤”不用“捻筆”同樣寫好)。而“捻筆”運用最多的地方應是碑派書法,如康有為、沈曾植等。王羲之《平安帖》歐陽詢《卜商帖》

    虞世南《潘六帖》林散之草書軸康有為行書軸沈曾植作品

  • 2 # 秩和律師147753

    我的經驗,一般用不上,大多數都可以透過手腕動作完成。但有時,適度捻筆,作為補充。

    起筆藏鋒,大方頭

    下筆駐鋒,捻筆形成方頭,捻筆調回中鋒。這樣,筆豪正好鋪開。

    連續轉圜時調鋒

    由於連續轉圜,筆豪也會成螺旋狀,捻管調回。

  • 3 # 莫安營

    唐朝以前,人們席地而坐或坐在矮床上,寫字時一手執捲成筒狀的紙、簡,一手執筆。從傳世唐畫或摹本人物可以看到,執筆方式是傾斜的,和現在一般筆管垂直的方式不同。那時,毛筆有“柱”有“被”:健毫居中為“柱”,以得挺勁;柔毛覆外為“被”,以蓄墨汁。這樣,在寫字時,大都以斜側入勢,並需手指不斷來回捻搓轉動筆桿。古人書法理論中高深莫測的所謂“筆法”,大體就是指這種捻筆技術。

    歐陽率更《九成宮碑》,謹嚴中寓靈動,平正裡見險絕。其筆畫轉折處之方勁陡峭之氣,應是書寫時捻轉筆桿達到的效果。北宋以後,有了散心毛筆,不再有柱有被,寫字姿式也有了改變,書寫時更加揮灑自如,捻筆轉筆的筆法漸漸失傳,大約僅在一些書法大家家族中秘密留存。

    清代書家劉墉,是運用捻筆筆法的高手。劉墉喜用彈性好的健毫,在關起門來(保密!)寫字的時侯,“筆如舞滾龍”。據劉墉家的僕人說,劉大人有時捻轉筆桿太瘋狂,毛筆都會脫手掉到地上。細看下圖劉墉書法中筆畫轉折的牽連照應處,當可體會到他捻筆筆法的奧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吃草莓很厲害,每天都要吃一些,可有的說草莓農藥殘留物很多,不能吃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