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魂的感觸
-
2 # 詩詞書院
在古代,點在少女手臂的硃砂,稱作守宮砂。
那守宮砂是什麼呢?守宮指的是壁虎,又名蠍虎。因其常守伏於宮牆屋壁以捕食蟲蛾,故名守宮。守宮砂,就是用硃砂餵養的蠍虎。晉朝的《博物志》有記載:用硃砂餵養壁虎,壁虎全身會變赤。吃滿七斤硃砂後,把壁虎搗爛並千搗萬杵,然後用其點染於處女的手臂,顏色水洗也不會消褪。只有在發生性關係後,其顏色才會消褪。
由於守宮砂配方已失傳,是否有效,難以印證。現將兩種說法都陳述一下:
1、有效說:
美國的卡斯滕教授在考察時,意外發現幾隻交配後死亡的變色龍,他透過對這種變色龍的激素變化研究認定,這種變色龍體內含有非常高的雌、雄性激素,在這種性激素的刺激下,它們瘋狂交配,待激素一但完成釋放則會虛脫死亡。於是,他想起了東方傳說的守宮砂,認為其是以發情期雌性變色龍所制,內有高含量的雌性激素。其一旦遇到雄性激素時,就會抵消或中和,從而導致“守宮砂”變淡,最後消失。
梁朝的名醫陶弘景說:“守宮喜緣籬壁間,以朱飼之,滿三斤,殺幹末以塗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脫;不爾,如赤志,故名守宮。 ”這三斤重的守宮應該就是指變色龍。似乎與美國教授的研究相互印證。
2、無效說:
明代李時珍編的《本草綱目》,並沒有收錄守宮砂的配方,其認為《淮南.萬畢術》、張華《博物志》、彭乘《墨客揮犀》中說的大抵不真,恐怕別有術而不傳了。
而重訂唐本草的右監門長史蘇恭則表示:守宮又名蠍虎,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宮,亦名壁宮。飼朱點婦人,謬說也。
依此,也有很多學者認為守宮砂只是封建時代,男人們虛擬出來,強加在古代女子身上的枷鎖。目的只使女子有所畏懼,不敢輕舉妄動。其實有無守宮砂與貞操毫無關係,並認為,此做法最早始於對皇宮的宮女。
-
3 # 無月文化館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所謂的“守宮砂”其實一點用也沒有。
在北宋的時候,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
四川有一個財主,家裡兩點萬頃,妻妾成群,眾多的女人當中,他最喜歡的是排行最小的那個何氏。
當時北宋朝廷為了安撫四川百姓,便拔擢四川名流入開封為官,這個財主也在拔擢之列。
財主高興之餘,也有煩惱,就是生怕自己不在四川的這段時間裡,妻妾們作出令他蒙羞的事情來。
於是財主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臨近一所道觀的道士,這位道士直說不難,給了財主一些硃砂,並告訴了財主使用方法。
這個道士給財主的就是傳說中的“守宮砂”。
財主欣喜不已,回到家之後就叫來妻妾們,親自將硃砂點到了每一個妻妾的手臂上。
做完這一切,財主便放心地上路了。
財主走了之後,除了那個小妾何氏,每一個妻妾都非常小心,有些人甚至不再洗澡,怕的就是這硃砂到時候會不見。
只有那何氏全不當一回事,照樣洗澡,時間一長,手臂上的硃砂就不見了。
一年以後,財主在開封穩定了下來,便將家眷們全部接到了開封。
家人重聚的那一天夜裡,財主將女眷們都叫到燈下,親自檢查他們她們手臂上的硃砂,前面都沒問題,只是到了何氏的時候,財主的臉色一下子變得難看了。
何氏並沒做過對不起財主的事,在財主的逼問下自然無話可說,惱羞成怒的財主便動起手來,最後竟然將何氏活活打死。
此事很快傳到了開封府,開封府尹聽說此事,便命人取來財主用剩下的硃砂,又找來三位女子,將守宮砂塗在三位女子的手臂上,然後用水清洗,結果,很容易就洗掉了。
於是,一切真相大白,財主為此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所以,守宮砂的作用真的只是一個傳說。
守宮砂是什麼守宮是什麼呢?守宮是一種蜥蜴。
守宮喜緣籬壁間,以朱飼之,滿三斤,殺幹末以塗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脫;不爾,如赤志,故名守宮。從梁朝名醫陶弘景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明白,守宮是古代的一種蜥蜴。用硃砂來飼養,長大到三斤後,就把它殺掉,搗碎成粉末,塗抹在女子的身上,當發生交合時便會脫落,不然會一直存在。
所謂“守宮砂”的意思就是吃砂長大的守宮。
古人為何會有守宮砂一說儘管守宮砂名不副實,但守宮砂的存在也是事實,那麼古人為何要使用這種方法呢?
守宮砂,藥性偏鹹,寒。其水溶液對人體肝癌細胞的呼吸有明顯抑制作用。而且富含維生素E,有一定的抗癌活性。主治祛風、活絡、散結、抗癌。而丹砂藥性甘涼,可安神、定驚、明目、解毒。
古人之所以以兩種藥物配和使用,其一,是取其寒涼之性,置於玉臂,使之延手三陽經遍行絡脈,涵養心神,去慾女心火;
其二,從現代醫學角度看,主要是一種心理暗示療法,使女性潛意識裡,產生敬畏廉恥之心,不敢越過道德的底線。主要受封建社會道德的約束,令多數未和男人有合歡行為的女子有一個思想警示。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回覆列表
“守宮”這個詞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但我更相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不知道它的真正含義,從而對它產生了誤解。
首先糾正一點,古代點在少女手臂用來檢驗少女是否為處女的東西並非簡單的硃砂,而是守宮砂,想必大家在古裝電視劇中也一定聽說過“守宮砂”,這是中國古代驗證女子貞操的藥物,那麼這種藥物真的有那般神奇能判別女子是否為處女嗎?在這裡可以明確告訴大家,守宮砂其實是沒有這種作用的。想知道有關守宮砂背後的秘密嗎?我們接著往下看吧。
何為守宮,守宮砂“守宮”是什麼?可能真會令你大吃一驚,它是蜥蜴的一種,即我們熟知的壁虎,壁虎的別稱便是守宮。那麼守宮砂又是什麼呢?
據晉朝神話小說《博物志》中記載:“用硃砂餵養壁虎,壁虎全身會變赤。吃滿七斤硃砂後,把壁虎搗爛,然後用其汁液點染處女的肢體,顏色不會消褪,只有在發生房事後,其顏色才會變淡消褪。”
其實所謂的守宮砂,其實就是將食用硃砂的壁虎,或直接將壁虎與硃砂一起搗碎而製成的一種藥物,因壁虎又稱守宮,於是有了守宮砂這一名稱。
這個東西既然在晉代小說中出現,可見起源在晉代之前。然而有些不明就理的人以為“守宮”就是守住那神聖的一方妙處,便聯想到了女人的貞操,加之後來人們的不斷猜測,於是便有了相傳少女只有在發生房事後,點在手臂的“守宮砂”顏色才會變淡消褪的說法,逐漸使得後人曲解了守宮砂的含義,變成了現在大多人理解的那種意思。
守宮砂的興起守宮砂真正流行起來還是開始於宋朝,它隨著宋代理學的興起而得到推廣,那時只用在未結婚的女子身上,已婚婦女是絕對不靈驗!
守宮砂的藥理壁虎藥性偏鹹,寒,主治祛風、活絡、散結、抗癌;丹砂藥性甘涼,可安神、定驚、明目、解毒;兩種藥物從功能主治上來說,都屬於寒涼類,主治內毒。
歷代醫學對守宮砂的認識梁朝的名醫陶弘景就認為守宮砂確實可以達到試貞的作用,他曾說:
"守宮喜緣籬壁間,以朱飼之,滿三斤,殺幹末以塗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脫;不爾,如赤志,故名守宮。"
但並沒有確鑿的事實記載能證明。
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對"守宮"釋名中雖有講到守宮試貞的話,但他也認為張華《博物志》中說的大抵不真,只是覺得有其他一種方法,只是做了一個籠統的猜測。
據現代科學表明,雌性變色龍在繁殖期,全身充滿雌激素,當它和雄激素相遇時,雌激素和雄激素便會中和消失,所以古人用它來標記女子的貞操,雖不能全信,但可能存在一定科學道理。但在現代醫學角度來看,守宮砂與少女貞節毫無關係,守宮砂能達到試貞的機率幾乎為零,所以這是歷史上的一種誤解,一種謬論罷了。
好了,看到這,大家對“守宮砂”是不是有了新的認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