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亭安讀書

    首先,卞壼的讀音是biàn kǔn,卞壼之所以被後世歷代帝王尊崇,是因為他因對帝王忠貞而死。他身上體現出來的忠孝,是歷代帝王所看重的。

    而為什麼卞壼被稱為“異類”大概跟他不願意被東晉朝政所同化,而是堅持自己所效忠的帝王有關。

    1、“異類”何來?

    異類是不同於普通人和大多數人的那部分人,而卞壼屬於異類,在我看來,是跟他在東晉政權中,不與把控東晉朝政的人同流合汙造成的。

    東晉是典型的門閥政治,所謂的門閥政治,就是門閥壓制皇權,皇權勢弱,皇帝只具有名分上的統治權。而實際上,東晉朝政一直都是各個門閥輪番上場,輪流與東晉皇室合作把控東晉朝政。

    例如“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就是琅琊王氏與司馬氏皇族,一起坐擁天下。而卞壼的“異類”就是存在於東晉這種特殊的統治環境之下。

    王敦之亂時,並不是僅僅是臣子叛亂那麼簡單,是王敦代表的琅琊王氏,想要獲取東晉完全權力的試探,歸根結底還是眾門閥之間,門閥與皇權之間的鬥爭。而卞壼當然知道這種叛亂的原因,但依舊領兵防備王敦,這在當時大臣當中,實屬少數派,當然屬於“異類”。

    其他多數門閥和大臣,都在坐等雙方爭鬥結果,卞壼卻貿然反抗王敦也就是琅琊王氏,要知道即便王敦被滅,琅琊王氏依然不會被徹底撲滅,王導便是例子。

    王敦叛亂後,王導依然是東晉丞相。可想而知,大部分人看來當時正確的選擇就是隨波逐流,但卞壼選擇站在皇權一方。

    2、忠貞於帝王,呵斥權臣

    卞壼的“異類”就是體現在他不跟其他人一樣,選擇站在門閥的一方,而是堅定地站在東晉政權當中弱勢的皇權一方。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忠貞”,是歷朝歷代帝王都想要宣揚的。

    卞壼為東晉三朝元老,等到晉成帝即位典禮時,與司馬睿“共天下”的王導竟然以病故缺席。卞壼為了維護朝綱,保全皇權,在朝堂上呵斥王導,王導聽到後連忙趕來參加典禮。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當時的東晉,臣子和士族大多都以家族為先,輕視東晉皇室的律令,而卞壼多次站在皇權的角度,呵斥各門閥士族,王氏、庾氏等大族皆難逃呵斥。

    在明知道門閥左右朝局的情況下,敢於呵斥當權大臣,在普通人眼中當然屬於“異類”,但這樣的異類卻是當權者喜歡的,包括東晉的皇帝,也包括後世的各朝帝王。

    3、慷慨赴死,忠孝傳家

    蘇峻之亂時,卞壼領軍與蘇峻作戰,自己身先士卒,但多番戰敗之後,壯烈殉國。卞壼的兩個兒子,為父報仇,也英勇殺敵,最後也被亂軍所殺。

    蘇峻之亂平定後,朝廷給卞壼諡號“忠貞”,彰顯他一生忠貞於晉室的氣節。

    後世對卞壼的評價,也多是忠貞二字,雖然卞壼在東晉王朝當中,名聲不顯,不能與王導、謝安之輩相比,但他身上所表現出來對於帝王的維護和效忠,被後世帝王看重。

    最後

    重禮法,行忠孝,不畏強權,雖為異類,但卻是後世帝王希望自己的臣子效仿的物件。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世歷代帝王尊崇卞壼的原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帶魚怎麼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