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_listen141814398
-
2 # 羈遊書生
崇禎帝曾經說:“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可見崇禎帝認為自己一生並沒有多大錯誤,反而是朝臣誤了國。可這“誤國之臣”究竟是誰起用的?真可謂“用此亡國之君即鑿然亡國之君也”。
歷史上對崇禎皇帝的評價褒貶不一,有將他奉為明君的,也有將他奉為暴君的,但這些回答大部分都是泛泛而談,總覺得不真實,那麼我今天就舉幾個具體的例子來詳細說明,見微知著。
識人不清,剛愎自用崇禎在位17年,時間不長也不短,但任用的宰相數量卻是歷代罕見。在這17年中,他一共起用了50位宰相。宋朝960年開國到元祐1094年,一百三十四年間才一共用了51位宰相,這廂對比之後,就可以看出崇禎帝對於宰輔的更替有多頻繁。
說了數量,我們再來看質量。
崇禎帝最初是起用了一些天啟年間所遺留下來的閹黨,這些閹黨依附於當朝的宦官派系,宦官、閹黨把持朝政,這本來就是很大的隱患。後來崇禎帝在這些人之中挑選合自己心意的人,這時候溫體仁、周延儒就上場了,其中溫體仁更是諂媚崇禎帝,深得崇禎帝信任,攻訐賢臣,禍亂朝綱。《奸臣傳》裡溫體仁、周延儒的大名登記在冊,人所共知。
短短17年,“收穫”兩位奸臣,這在明代本朝歷史也是少有。胡惟庸、陳瑛、嚴嵩這三位被打入奸臣行列的宰相,出現的時間間隔也長達二百幾十年……除此之外,崇禎年間刑部更換了17位尚書,並且多數不得善終,比如劉之鳳,忠心耿耿,心繫黎民,敢於上諫,遭受周延儒記恨報復,再加上魏忠賢餘黨落井下石,被下獄定了絞刑,劉之鳳上書自白,崇禎帝不予理會,最終冤死獄中。
兵部尚書這個職位上也有多人被下獄冤死。
親小人而遠賢臣,人人自危“帝初甚向之,關門兵以缺餉鼓譟,帝意責戶部,而鴻訓請發帑三十萬示不測恩,由是失帝指。”
劉鴻訓在崇禎元年(1628年)被欽點進入內閣,剛開始挺受崇禎帝欣賞和倚重,後來士兵因為拿不到兵餉而喧鬧,崇禎帝想要呵斥戶部失責,劉鴻訓卻上書皇帝讓他拿出自己私庫的錢給士兵發兵餉以示君恩,劉鴻訓本是一心為民,卻不想崇禎帝是個小氣的君王,不捨得用自己的錢發兵餉,他的這一提議觸動了崇禎帝的利益,惹得崇禎帝不高興。
劉鴻訓在內閣做事,銳意進取,大刀闊斧,議事時常與崇禎的意見不同,議事完畢後對人說:“皇帝畢竟是年輕的君王啊。”這話讓崇禎帝給知道了,他懷恨在心,找機會要將劉鴻訓置於死地,幸而有多位大臣力保,才留得性命,被貶去了代州守衛邊防,最後也死在了代州。
可見崇禎帝不是一位心胸寬廣的君王,他不能容忍大臣對他的一點點評價,即使是治世能臣也難逃一死。
“至崇禎朝遂以亡明,蓋由外困於建州,內民生日蹙故耳。”
多位賢臣的相繼死亡,讓崇禎帝身邊聚集了大批卑劣小人,諂媚君王,獲取利益。
勤勤懇懇,勵精圖治以上兩點,我們談論了崇禎帝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以及一些負面評價,但是崇禎帝在位期間,也做了一些實事,比如:
修撰了《崇禎曆書》,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資料;稱帝初期剷除前朝奸佞魏忠賢等人,整頓了吏治;一生勤勤懇懇,勵精圖治想要中興大明朝。志向很美好,只是沒有治世之才。
總得來說,“思宗而在萬曆之前,非亡國之君也,在天啟之後,則必亡而已矣。”(孟森)
崇禎帝也是一位被時代所裹挾著前行的君王。
參考資料:《明史講義》
回覆列表
人是很難從表面上看出來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惡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壓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明朝末年的華人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些。 崇禎王朝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直到崇禎末年,周延儒上臺以後,才禁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周延儒此舉深得民心。但後來周延儒因為提拔馬士英而被列入《明史》奸臣傳中的六大奸臣之一。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 周延儒、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傳》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馬士英執政期間,批評馬士英就會遭到嚴厲的打擊,連《讓馬瑤草》的作者,在馬士英逃跑以後,馬士英已經很大程度失去權力的時候情況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脅的準備,《明史·奸臣傳》稱馬士英日事報復,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惡魔一樣。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東林黨實際上是處於被打壓的地位,執政的機會並不多,他們執政的共同理念包括:減稅、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以及全民參政,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風聲雨聲雷電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末年的東林黨和復社的人出資幾萬兩白銀,資助周延儒再度出山,當時的周延儒因為減稅以及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的隱私,使得當時明朝的內患大為減輕,被時人稱為救時之相,但他提拔了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馬士英一起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難從感性的角度看出來,一般的人往往會把小人當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看起來非常好的人其實可能壞的要死,而看起來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實際上在明朝末年,馬士英非常討人喜歡,朋友圈極廣,給人一副精明強幹的印象。周延儒就是東林黨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黨爭劇烈。崇禎14年,周延儒為了復出接受了阮大鋮贈送的萬金,作為活動經費。但阮大鋮作為閹黨分子,東林黨人都不接受。馬士英不是閹黨分子,跟周延儒的關係也很好。後來馬士英當政之後,周延儒有一個弟弟家的親家的親戚,找到馬士英,馬士英對這個周延儒家的親戚贈送了大量金錢,又封官又改名。馬士英對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說的。阮大鋮被江南計程車大夫們視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為阮大鋮當年當時曾經背叛出賣過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們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後來阮大鋮企圖緩和雙方的關係,比如他出錢3000兩白銀給侯方域去為李香君開苞,侯方域已經答應和解,但李香君堅決不同意,阮大鋮就構陷罪名準備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後來還是被阮大鋮關了起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黨爭。對於馬士英大家都沒有意見,都願意接收馬士英。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馬士英的印象還很好,不少人還認為他是于謙再世,能救民於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當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傑派到開封去擔任河南巡撫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意見,儘管越其傑先前因為貪腐被處理過。本來,馬士英是把河南巡撫拿給阮大鋮當的,如果這樣的話,阮大鋮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似乎後來會少了很多故事。
中國式的人際關係註定了中國近代的悲慘命運。明朝末年,李自成能夠透過行賄官員多次成功逃脫。而很多不夠世故的知識分子卻被極端殘暴的虐殺致死。 在秦淮八豔中李香君痛斥馬士英,馬士英罵李香君是賤人,實際上,馬士英才是最大的賤人。 《續明紀事本末》記錄了馬士英的晚節。鄭芝龍和方國安,都是馬士英的好朋友。馬士英在潞王政權覆滅以後,在清軍的追擊之下,潰不成軍。馬士英聯絡降將張存仁,企圖投降清朝但對方不接收。於是透過馬士英的私人關係,在一幫包括方國安、鄭芝龍在內的死黨的幫助下,馬士英得以進入方國安帳下,方國安的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要支柱,方國安手下有超過10萬人的部隊,在南明軍隊中最有實力。馬士英在方國安面前大談軍事,然後說當年弘光政權的覆滅都是阮大鋮惹的禍,吹完之後,卻跟阮大鋮依然情同手足。然後唆使方國安攻擊友鄰的部隊,使得南明的抗清部隊要麼無糧草供應,要麼在方國安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閩浙道路中斷,南明軍隊的抗清事業從此基本瓦解。然後馬士英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準備以此獻給清朝,作為將來在清朝晉升的階梯,馬士英阻斷前來營救的張國維,橋墩上刻下十個大字。但被馬士英派去的心腹大將忽然生病了,朱以海登舟入海。方國安阮大鋮後來都投降了清朝,不久後跟馬士英一起被清朝殺死。鄭芝龍後來也投降了清朝。 據史書記載,馬士英之所以能在明末的大環境下飛黃騰達,根本不是有什麼過人的能力,而是他非常善於交結權貴,他之所以在第一次當縣令的時候就被彈劾,就是因為用公款交結權貴,馬士英非常善於拉攏很多狐朋狗友,這才使得他一再飛黃騰達,並且在搞垮了幾個南明政權之後,別人仍然動不了它一根毫毛。馬士英扣押了朱以海,作為投降清朝的政治資本,據史書記載,被馬士英策反的方國安其破壞力比已經投降清軍的金聲桓還要大。在江陰保衛戰的81天中,江陰孤城就抵抗了清軍重兵圍困長達81天,體現南明王朝真正的抵抗能力。之後在浙江地方,勢力超過幾百個江陰的魯監國政權割據政權,幾乎又成為了南明政權光復的希望,但馬士英又徹底毀滅了南明政權的最後希望。方國安敗退就敗退了,但他之後成為了消滅南明王朝的主力,對於消滅南明魯王政權,本來方國安沒有投降清軍,但經過馬士英策反之後,手握重兵的方國安的對於消滅南明王朝的貢獻甚至超過已經投降清軍的金聲桓。 《續明紀事本末》記錄了馬士英的晚節。鄭芝龍和方國安,都是馬士英的好朋友。馬士英在潞王政權覆滅以後,在清軍的追擊之下,潰不成軍。馬士英聯絡降將張存仁,企圖投降清朝但對方不接收。於是透過馬士英的私人關係,在一幫包括方國安、鄭芝龍在內的死黨的幫助下,馬士英得以進入方國安帳下,方國安的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要支柱,方國安手下有超過10萬人的部隊,在南明軍隊中最有實力。馬士英在方國安面前大談軍事,然後說當年弘光政權的覆滅都是阮大鋮惹的禍,吹完之後,卻跟阮大鋮依然情同手足。然後唆使方國安攻擊友鄰的部隊,使得南明的抗清部隊要麼無糧草供應,要麼在方國安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閩浙道路中斷,南明軍隊的抗清事業從此基本瓦解。然後馬士英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準備以此獻給清朝,作為將來在清朝晉升的階梯,馬士英阻斷前來營救的張國維,橋墩上刻下十個大字。但被馬士英派去的心腹大將忽然生病了,朱以海登舟入海。方國安阮大鋮後來都投降了清朝,不久後跟馬士英一起被清朝殺死。鄭芝龍後來也投降了清朝。 據史書記載,馬士英之所以能在明末的大環境下飛黃騰達,根本不是有什麼過人的能力,而是他非常善於交結權貴,他之所以在第一次當縣令的時候就被彈劾,就是因為用公款交結權貴,馬士英非常善於拉攏很多狐朋狗友,這才使得他一再飛黃騰達,並且在搞垮了幾個南明政權之後,別人仍然動不了它一根毫毛。馬士英扣押了朱以海,作為投降清朝的政治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