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看過這期的《國家寶藏》,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出於《漢書·趙充國傳》,在裡面指的是針對羌人的戰事。且他並非是反對攻打,而是錯誤的出戰方式。趙充國是漢宣帝對匈奴方面的專家,在匈奴歸順後,漢宣帝畫麒麟閣十一功臣,趙充國名列第四。
趙充國是隴西上邦人,即出身於邊塞,因為善於騎射被選為羽林衛士。漢武帝時期以假司馬(古文假有代理,副職的意思)的身份追隨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匈奴。期間遭到重兵圍攻,斷糧數天,死傷慘重。
趙充國率領一百餘壯士作為敢死隊,衝破匈奴包圍圈,才使得主力部隊得以脫困。此戰趙充國全身負傷二十多處,但也以此大功得到漢武帝的召見,授官中郎,任車騎將軍長史。
漢昭帝時,趙充國又以大將軍護軍都尉之職平定武都氐人叛亂,被升為中郎將,駐軍上谷郡,任水衡都尉。後來還率兵攻打匈奴,俘虜了西祁王,升為後將軍。
再到後來趙充國與霍光一起扶立劉詢為帝,被封為營平侯。漢宣帝本始二年,漢朝與烏孫聯合擊敗了匈奴,趙充國應該以蒲類將軍參與過此戰,斬敵數百。
此時的趙充國已經年近七十歲,大半生都在與異族作戰,是漢朝對於四夷問題上,資歷最老、經驗最豐富的宿將權威,更是威懾匈奴的“戰神”。
一次匈奴率了十幾萬大軍準備南下搶掠,結果題除渠堂逃跑降漢,並通知了這件事。大漢派趙充國率四萬人駐軍邊境九郡上。單于知道後不敢來犯,引軍退回。
渡過湟水,尋找漢人不耕種的地方放牧。當時渠安國沒有警覺就答應了,並將此事上報了漢宣帝。
趙充國知道後彈劾渠安國的不敬之罪。這應該是趙充國已經察覺出了這是羌人做的試探,果然不久後羌人就憑藉渠安國的話,渡過湟水,郡縣無法禁止。
到了元康三年,先零又和各羌族酋長兩百多人接除恩怨並交換人質結盟。漢宣帝知道後,就此諮詢趙充國。
趙充國回答說:
意思就是羌人之所以好治理,就是因為內部勢力眾多,沒有統一領導,自相攻擊。在三十年前,羌人造反也是和現在一樣的情況,最後花了五六年時間才平定。而且當時也有匈奴的參與,並在羌人間傳播李廣利率十幾萬人投降匈奴的謠言。所以這次的情況也是一樣,其中也有匈奴的參與,而且不止現在的情況,還會繼續發展,需要及早準備。
果然一個月後,羌侯狼何果派人到匈奴借兵,並打算攻擊敦煌,切段漢朝和西域的通道。
趙充國判斷此時匈奴使者已經到了羌人部落,到了秋天戰馬貼完秋膘後一定會起兵作亂。應該馬上派使者出使羌人,分化激化他們之間的仇恨,分化同盟。
結果漢朝又派了之前壞事的渠安國,他來到西羌後,先是召集了三十多個酋長,並認為他們都是狡詐殘暴的,全部斬首,又派兵攻打他們的部落,殺死了一千多人。於是,歸義羌侯楊玉等原先歸順大漢的羌人酋長都感到了怨怒恐懼,背叛了漢朝,攻打邊城,殺死漢朝官員。
而渠安國則集結三千騎兵以防備羌人,結果到達浩疊時,被羌人擊敗,損失大量的物質兵器,只能退回令居。
這時的趙充國已經七十多歲了,漢宣帝認為他他老了,於是派丙吉去諮詢他的意見,認為應該派誰前往領兵平亂。趙充國認為沒有比自己更合適的了,並說“百聞不如一見”,毛遂自薦親自前往瞭解詳情後再製定作戰計劃。得到了漢宣帝的允許。
趙充國來到金城,集結了一萬左右的騎兵,渡過黃河,至西部都尉府。他採用謹慎固守的態度,不理會羌人多次的挑戰。在一次抓大俘虜後得知,羌人內部已經產生分歧,互相推諉:“叫你不要造反,現在天子派趙將軍來了,人家八九十歲了,可會打戰了。現在還想決一死戰,可能嗎?”
然後趙充國又把沒有造反的羌人人質都放了,然後讓他們回去和各酋長說:“漢軍只殺有罪的人,不要在和叛亂者一起自取滅亡了。犯法的人只要捕殺其他犯法的人免罪,斬殺造反的大酋長賞金四十萬,中的酋長十五萬,小酋長二萬,成年男子三千,老弱婦孺一千,還能得到被捕殺者所有的財物。”於是羌族各部落前的同盟開始逐漸瓦解。
但就在這個時候,大漢內部主戰情緒高昂,漢宣帝已經從各地調集了六萬的兵馬。酒泉太守辛武賢更上奏表示,武威、張掖、酒泉有騎兵上萬,可以增加草料把馬養肥,然後在7月的時候,一匹馬帶三十天的糧食,張掖、酒泉分兵出擊支援先零的罕、開羌人,即使不能趕盡殺絕,也要奪取他們的牲畜,妻子兒女,再退回,等到冬天再大軍出動,敵人一定會崩潰。
但趙充國從實際分析,從張掖、酒泉出兵來回千里,三十天的糧草要米二斛四鬥,麥八斛,再加上衣服兵器,馬就追不上敵人了。敵人只需要計算路程緩緩後退,逐漸誘敵深入,到達險峻的地方,切斷糧道,漢軍必然潰敗。而且張掖和酒泉是邊關要地,這時候匈奴和羌人率大軍前來攻打,兵力空虛的兩地必然陷落,前往西域的道路就會被切段。因此張掖和酒泉的兵馬更不應該輕易的出動了。
並且提出了,羌人大多數是被先零部落劫持的,只要擊敗先零,再對其他羌人進行安撫,邊境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但是當時滿朝文武都認為先零實力強大,不先消滅罕、開部落,就不容易對付先零。為此漢宣帝甚至還言辭激烈的下書責備趙充國,並說:
但趙充國不願妥協,上書言辭懇切的詳細分析真實狀況,在其堅持之下,終於在當年七月得到了漢宣帝同意他計劃的回覆。
於是趙充國帶領大軍來到先零羌所在地,由於先零人之前以為漢軍會馬上來進攻,結果遲遲沒有等到,所以防守時間過長開始鬆懈。
這時候看到趙充國率大軍前來,於是計劃放棄輜重,渡過湟水撤退。而趙充國也只是帶領大軍在後面慢慢的追趕,眾人不解,說應該速戰速決,為什麼現在行軍如此緩慢。
趙充國回答說:“這就叫窮寇莫追,我們追的太急了,他們一定會回過頭來決一死戰,我們現在慢慢的進逼,他們只會頭也不回的逃跑。”
果然,羌人一路慌忙逃跑,淹死數百人,投降或被斬首五百人,俘獲牛羊十數萬頭,車子四千倆。當漢軍經過罕羌領地的時候,趙充國又約束軍隊不得擾民,罕羌族人得知後說:“漢軍果然不攻打我們。”罕羌酋長靡忘親自前來歸降。此後其他羌人逐漸前來歸降,反叛被瓦解。
但由於局勢尚未完全穩定,考慮到長治久安的解決辦法,趙充國又上書漢宣帝,提出了“以兵屯田”的策略,這種軍屯田制度對於中國後世的戰爭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第二年五月,趙充國上書:“羌人原先一共有兵力五萬,現在被殺七千六百人,投降三萬一千二百人,黃河、湟水中淹死五六千人,最後逃跑的大概不到四千人。羌人靡忘等已經承諾一定全部抓獲他們,請求撤回屯田軍。”得到了漢宣帝的允許,趙充國得勝班師。
不久後,趙充國告老致仕,但經常擔任大漢“四夷”問題的顧問。甘露二年,趙充國去世,享年八十六歲。甘露三年,匈奴歸降,漢宣帝於麒麟閣畫十一功臣圖,趙充國位列第四。
雖然沒有看過這期的《國家寶藏》,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出於《漢書·趙充國傳》,在裡面指的是針對羌人的戰事。且他並非是反對攻打,而是錯誤的出戰方式。趙充國是漢宣帝對匈奴方面的專家,在匈奴歸順後,漢宣帝畫麒麟閣十一功臣,趙充國名列第四。
趙充國是隴西上邦人,即出身於邊塞,因為善於騎射被選為羽林衛士。漢武帝時期以假司馬(古文假有代理,副職的意思)的身份追隨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匈奴。期間遭到重兵圍攻,斷糧數天,死傷慘重。
趙充國率領一百餘壯士作為敢死隊,衝破匈奴包圍圈,才使得主力部隊得以脫困。此戰趙充國全身負傷二十多處,但也以此大功得到漢武帝的召見,授官中郎,任車騎將軍長史。
漢昭帝時,趙充國又以大將軍護軍都尉之職平定武都氐人叛亂,被升為中郎將,駐軍上谷郡,任水衡都尉。後來還率兵攻打匈奴,俘虜了西祁王,升為後將軍。
再到後來趙充國與霍光一起扶立劉詢為帝,被封為營平侯。漢宣帝本始二年,漢朝與烏孫聯合擊敗了匈奴,趙充國應該以蒲類將軍參與過此戰,斬敵數百。
此時的趙充國已經年近七十歲,大半生都在與異族作戰,是漢朝對於四夷問題上,資歷最老、經驗最豐富的宿將權威,更是威懾匈奴的“戰神”。
一次匈奴率了十幾萬大軍準備南下搶掠,結果題除渠堂逃跑降漢,並通知了這件事。大漢派趙充國率四萬人駐軍邊境九郡上。單于知道後不敢來犯,引軍退回。
渡過湟水,尋找漢人不耕種的地方放牧。當時渠安國沒有警覺就答應了,並將此事上報了漢宣帝。
趙充國知道後彈劾渠安國的不敬之罪。這應該是趙充國已經察覺出了這是羌人做的試探,果然不久後羌人就憑藉渠安國的話,渡過湟水,郡縣無法禁止。
到了元康三年,先零又和各羌族酋長兩百多人接除恩怨並交換人質結盟。漢宣帝知道後,就此諮詢趙充國。
趙充國回答說:
“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種自有豪,數相攻擊,勢不一也。往三十餘歲,西羌反時,亦先解仇合約攻令居,與漢相距,五六年乃定。至徵和五年,先零豪封煎等通使匈奴,匈奴使人至小月氏,傳告諸羌曰:‘漢貳師將軍眾十餘萬人降匈奴。羌人為漢事苦。張掖、酒泉本我地,地肥美,可共擊居之。’以此觀匈奴欲與羌合,非一世也。間者匈奴困於西方,聞烏桓來保塞,恐兵復從東方起,數使使尉黎、危須諸國,設以子女貂裘,欲沮解之。其計不合。疑匈奴更遣使至羌中,道從沙陰地,出鹽澤,過長坑,入窮水塞,南抵屬國,與先零相直。臣恐羌變未止此,且復結聯他種,宜及未然為之備。”——《漢書·趙充國傳》意思就是羌人之所以好治理,就是因為內部勢力眾多,沒有統一領導,自相攻擊。在三十年前,羌人造反也是和現在一樣的情況,最後花了五六年時間才平定。而且當時也有匈奴的參與,並在羌人間傳播李廣利率十幾萬人投降匈奴的謠言。所以這次的情況也是一樣,其中也有匈奴的參與,而且不止現在的情況,還會繼續發展,需要及早準備。
果然一個月後,羌侯狼何果派人到匈奴借兵,並打算攻擊敦煌,切段漢朝和西域的通道。
趙充國判斷此時匈奴使者已經到了羌人部落,到了秋天戰馬貼完秋膘後一定會起兵作亂。應該馬上派使者出使羌人,分化激化他們之間的仇恨,分化同盟。
結果漢朝又派了之前壞事的渠安國,他來到西羌後,先是召集了三十多個酋長,並認為他們都是狡詐殘暴的,全部斬首,又派兵攻打他們的部落,殺死了一千多人。於是,歸義羌侯楊玉等原先歸順大漢的羌人酋長都感到了怨怒恐懼,背叛了漢朝,攻打邊城,殺死漢朝官員。
而渠安國則集結三千騎兵以防備羌人,結果到達浩疊時,被羌人擊敗,損失大量的物質兵器,只能退回令居。
其實這裡就看出來了,漢武帝后,隨著經歷過當年匈奴強大的老人逐漸去世,百官中充斥了盲目自大的情緒,他們其實並不瞭解異族,可能大多數只是透過書本得到了非常片面和刻板的資訊。渠安國其實就是這種思想大代表,為什麼他在第一次犯錯後,第二次又被委以重任,說明當時滿朝文武都是他這樣的人。用現在的話說,滿朝的鍵盤俠。這時的趙充國已經七十多歲了,漢宣帝認為他他老了,於是派丙吉去諮詢他的意見,認為應該派誰前往領兵平亂。趙充國認為沒有比自己更合適的了,並說“百聞不如一見”,毛遂自薦親自前往瞭解詳情後再製定作戰計劃。得到了漢宣帝的允許。
趙充國來到金城,集結了一萬左右的騎兵,渡過黃河,至西部都尉府。他採用謹慎固守的態度,不理會羌人多次的挑戰。在一次抓大俘虜後得知,羌人內部已經產生分歧,互相推諉:“叫你不要造反,現在天子派趙將軍來了,人家八九十歲了,可會打戰了。現在還想決一死戰,可能嗎?”
然後趙充國又把沒有造反的羌人人質都放了,然後讓他們回去和各酋長說:“漢軍只殺有罪的人,不要在和叛亂者一起自取滅亡了。犯法的人只要捕殺其他犯法的人免罪,斬殺造反的大酋長賞金四十萬,中的酋長十五萬,小酋長二萬,成年男子三千,老弱婦孺一千,還能得到被捕殺者所有的財物。”於是羌族各部落前的同盟開始逐漸瓦解。
但就在這個時候,大漢內部主戰情緒高昂,漢宣帝已經從各地調集了六萬的兵馬。酒泉太守辛武賢更上奏表示,武威、張掖、酒泉有騎兵上萬,可以增加草料把馬養肥,然後在7月的時候,一匹馬帶三十天的糧食,張掖、酒泉分兵出擊支援先零的罕、開羌人,即使不能趕盡殺絕,也要奪取他們的牲畜,妻子兒女,再退回,等到冬天再大軍出動,敵人一定會崩潰。
但趙充國從實際分析,從張掖、酒泉出兵來回千里,三十天的糧草要米二斛四鬥,麥八斛,再加上衣服兵器,馬就追不上敵人了。敵人只需要計算路程緩緩後退,逐漸誘敵深入,到達險峻的地方,切斷糧道,漢軍必然潰敗。而且張掖和酒泉是邊關要地,這時候匈奴和羌人率大軍前來攻打,兵力空虛的兩地必然陷落,前往西域的道路就會被切段。因此張掖和酒泉的兵馬更不應該輕易的出動了。
並且提出了,羌人大多數是被先零部落劫持的,只要擊敗先零,再對其他羌人進行安撫,邊境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但是當時滿朝文武都認為先零實力強大,不先消滅罕、開部落,就不容易對付先零。為此漢宣帝甚至還言辭激烈的下書責備趙充國,並說:
“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戰者吉,弗敢戰者兇。將軍急裝,因天時,誅不義,萬下必全,勿復有疑。”但趙充國不願妥協,上書言辭懇切的詳細分析真實狀況,在其堅持之下,終於在當年七月得到了漢宣帝同意他計劃的回覆。
於是趙充國帶領大軍來到先零羌所在地,由於先零人之前以為漢軍會馬上來進攻,結果遲遲沒有等到,所以防守時間過長開始鬆懈。
這時候看到趙充國率大軍前來,於是計劃放棄輜重,渡過湟水撤退。而趙充國也只是帶領大軍在後面慢慢的追趕,眾人不解,說應該速戰速決,為什麼現在行軍如此緩慢。
趙充國回答說:“這就叫窮寇莫追,我們追的太急了,他們一定會回過頭來決一死戰,我們現在慢慢的進逼,他們只會頭也不回的逃跑。”
果然,羌人一路慌忙逃跑,淹死數百人,投降或被斬首五百人,俘獲牛羊十數萬頭,車子四千倆。當漢軍經過罕羌領地的時候,趙充國又約束軍隊不得擾民,罕羌族人得知後說:“漢軍果然不攻打我們。”罕羌酋長靡忘親自前來歸降。此後其他羌人逐漸前來歸降,反叛被瓦解。
但由於局勢尚未完全穩定,考慮到長治久安的解決辦法,趙充國又上書漢宣帝,提出了“以兵屯田”的策略,這種軍屯田制度對於中國後世的戰爭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第二年五月,趙充國上書:“羌人原先一共有兵力五萬,現在被殺七千六百人,投降三萬一千二百人,黃河、湟水中淹死五六千人,最後逃跑的大概不到四千人。羌人靡忘等已經承諾一定全部抓獲他們,請求撤回屯田軍。”得到了漢宣帝的允許,趙充國得勝班師。
不久後,趙充國告老致仕,但經常擔任大漢“四夷”問題的顧問。甘露二年,趙充國去世,享年八十六歲。甘露三年,匈奴歸降,漢宣帝於麒麟閣畫十一功臣圖,趙充國位列第四。
總結:滿朝文武力主出兵為功,恐怕當時只有趙充國一人,不為個人榮辱,一心為國保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