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具有互通有無的特點,藝術審美的實質就是把握藝術通感。從審美統覺的角度來說,藝術通感就是一種在藝術活動中以審美統覺為其基本心理機能,以感情為其心理動力,表現創造主體人格、心境、意緒的一種統覺性、整體性、創造性的審美力。所以,藝術通感應當是一種藝術創造的能力。對於一個藝術家而言,藝術通感的能力越強就越能敏感地把握形象的特徵,領悟感覺之間的藝術通感點,從而作藝術真實的描繪,創造無限的藝術想象空間;對於藝術接受者而言,其藝術通感能力越強,就越能在接受過程中與作者達到心靈的溝通,領會作者創造的意義,從而建構自己的藝術人格。所以,藝術通感能力的提高是審美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標誌和體現。 藝術通感又稱通覺、聯覺、移覺或連帶感覺,是指在各種藝術符號的流動中,從感知、表象到意象的各種感覺挪移、轉化、滲透、互通審美體驗的心理過程。它是不同感覺的相通與挪借,是社會生活實踐經驗積累的結果;運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維定勢,深化藝術思維,可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創造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及藝術境界:通感有"感覺直覺聯想"和"情感態度聯想"的方式。在藝術審美中藝術通感是使藝術符號流動起來,併產生高層次審美體驗的關鍵之一。 人對世界的感覺要靠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由此形成了視、聽、嗅、味、觸五種感覺。從"通感"的角度講這五種感覺是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相互聯絡的。"通感"在審美教育中有著極高的價值。它要求人們,不僅觀其形,更要見其神, 即從外在的形象中看到內在精神,從情感起伏中體會到它的深刻含義。因此,我認為單一感官的發展不能形成真正的藝術能力,在審美培養中應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即用"通感"豐富心靈的審美體驗,用藝術通感在各種藝術間建立審美溝通的橋樑。藝術通感不僅僅發生在感覺層,它是更高階的心理活動。其間要注意"統覺"對人的意識所進行的統一整合方面的獨到作用。統覺將分散的感覺刺激調動到一個整體集合內,各類不同刺激在整體作用下產生了關聯。統覺的綜合作用是依據關聯和聯想,由統覺的綜合作用而產生集合觀念,並引起兩種統覺分析:一種叫想象,一種叫悟性。統覺中正是有了關聯和聯想才產生了集合觀念--整體性認識。 藝術的審美特徵 在文藝學中,根據各種藝術形式塑造形象的媒介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分別把它們叫做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綜合藝術。文學是語言藝術。在藝術審美中,藝術審美特徵是通感審美的基礎,藝術家和鑑賞者必須在各種藝術審美特徵中找到一個切入點,並在相互間建立聯絡,才能使通感審美在各種藝術間自然流動。因此利用藝術通感進行審美,必須對各種藝術的審美特徵有所瞭解。下面便對各類藝術的審美特徵做簡要分析: 一、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徵。造型藝術是指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料、絹、布、紙張。石、金屬、木、竹等),透過塑造可視的靜態形象來表現社會生活和藝術家情感的藝術形式。它包括繪畫、雕塑、攝影、建築、工藝美術等具體的藝術形式。其主要審美特徵是直觀具象性;瞬間永恆性;空間表現的差異性;凝聚的形式美。 (一)直觀具象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運用物質媒介在空間展示具體藝術形象的特性。造型藝術運用物質媒介創造出的具體的藝術形象,直接訴諸人們的視覺感官。這種直接具體的形象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意蘊,把具體可視或可觸的形象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引起觀眾直觀的美感。造型藝術也可以把現實生活中某些難以顯現的無形事物,轉化為可以直觀的具體視覺形象。 (二)瞬間永恆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選取特定瞬間以表現永恆意義的特性。造型藝術是靜態藝術,難以再現事物的運動發展過程,但它卻可以捕捉、選擇、提煉、固定事物發展過程中最具表現力和富於意蘊的瞬間, "寓動於靜",以"瞬間"表現"永恆"。比如攝影藝術,攝影畫面瞬間的表達,往往抓住即將抵達高潮之前的瞬間,給人的想象留下無窮延伸空間。 (三)空間表現的差異性,是指造型藝術各門類內部在空間表現上具有彼此不同特性。如中西繪畫運用不同的透視方法在二維平面上營造虛幻的三維立體空間,在西方油畫中是用"焦點透視",中國畫則運用"散點透視"。 (四)凝聚的形式美,是指造型藝術具有在藝術形象中凝結和聚合形式美的特性。形式美法則對於造型藝術各門類都具普遍性,因而運用形式美法則對物質媒介進行加工,便可以整合出凝聚著形式美的藝術符號。形式美多種多樣的法則(如對稱、均衡、節奏、韻律、對比、比例、主從、尺度、明暗、虛實、多樣統一等)在各門類藝術的具體運用中,又凝聚成美的千姿百態。比如比例的勻稱、變化的節奏韻律、明暗對比、多樣統一、虛實相生等,都是形式美法則在各種門類藝術中的集中呈現。 藝術分類並非絕對的、無條件的,相反,各門類藝術之間的界限具有非絕對性和有條件性,它們之間在審美感受、表現手段、相互匯通等方面既存在區別,又有聯絡,相互轉化,共同發展。它們的審美特徵也有很多共通之處。實現藝術通感的審美體驗,必須緊緊把握各種藝術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並透過感覺之間的相通與挪借,使這些審美特徵在各種藝術間的審美感受中相互溝通。
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具有互通有無的特點,藝術審美的實質就是把握藝術通感。從審美統覺的角度來說,藝術通感就是一種在藝術活動中以審美統覺為其基本心理機能,以感情為其心理動力,表現創造主體人格、心境、意緒的一種統覺性、整體性、創造性的審美力。所以,藝術通感應當是一種藝術創造的能力。對於一個藝術家而言,藝術通感的能力越強就越能敏感地把握形象的特徵,領悟感覺之間的藝術通感點,從而作藝術真實的描繪,創造無限的藝術想象空間;對於藝術接受者而言,其藝術通感能力越強,就越能在接受過程中與作者達到心靈的溝通,領會作者創造的意義,從而建構自己的藝術人格。所以,藝術通感能力的提高是審美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標誌和體現。 藝術通感又稱通覺、聯覺、移覺或連帶感覺,是指在各種藝術符號的流動中,從感知、表象到意象的各種感覺挪移、轉化、滲透、互通審美體驗的心理過程。它是不同感覺的相通與挪借,是社會生活實踐經驗積累的結果;運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維定勢,深化藝術思維,可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創造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及藝術境界:通感有"感覺直覺聯想"和"情感態度聯想"的方式。在藝術審美中藝術通感是使藝術符號流動起來,併產生高層次審美體驗的關鍵之一。 人對世界的感覺要靠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由此形成了視、聽、嗅、味、觸五種感覺。從"通感"的角度講這五種感覺是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相互聯絡的。"通感"在審美教育中有著極高的價值。它要求人們,不僅觀其形,更要見其神, 即從外在的形象中看到內在精神,從情感起伏中體會到它的深刻含義。因此,我認為單一感官的發展不能形成真正的藝術能力,在審美培養中應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即用"通感"豐富心靈的審美體驗,用藝術通感在各種藝術間建立審美溝通的橋樑。藝術通感不僅僅發生在感覺層,它是更高階的心理活動。其間要注意"統覺"對人的意識所進行的統一整合方面的獨到作用。統覺將分散的感覺刺激調動到一個整體集合內,各類不同刺激在整體作用下產生了關聯。統覺的綜合作用是依據關聯和聯想,由統覺的綜合作用而產生集合觀念,並引起兩種統覺分析:一種叫想象,一種叫悟性。統覺中正是有了關聯和聯想才產生了集合觀念--整體性認識。 藝術的審美特徵 在文藝學中,根據各種藝術形式塑造形象的媒介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分別把它們叫做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綜合藝術。文學是語言藝術。在藝術審美中,藝術審美特徵是通感審美的基礎,藝術家和鑑賞者必須在各種藝術審美特徵中找到一個切入點,並在相互間建立聯絡,才能使通感審美在各種藝術間自然流動。因此利用藝術通感進行審美,必須對各種藝術的審美特徵有所瞭解。下面便對各類藝術的審美特徵做簡要分析: 一、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徵。造型藝術是指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料、絹、布、紙張。石、金屬、木、竹等),透過塑造可視的靜態形象來表現社會生活和藝術家情感的藝術形式。它包括繪畫、雕塑、攝影、建築、工藝美術等具體的藝術形式。其主要審美特徵是直觀具象性;瞬間永恆性;空間表現的差異性;凝聚的形式美。 (一)直觀具象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運用物質媒介在空間展示具體藝術形象的特性。造型藝術運用物質媒介創造出的具體的藝術形象,直接訴諸人們的視覺感官。這種直接具體的形象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意蘊,把具體可視或可觸的形象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引起觀眾直觀的美感。造型藝術也可以把現實生活中某些難以顯現的無形事物,轉化為可以直觀的具體視覺形象。 (二)瞬間永恆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選取特定瞬間以表現永恆意義的特性。造型藝術是靜態藝術,難以再現事物的運動發展過程,但它卻可以捕捉、選擇、提煉、固定事物發展過程中最具表現力和富於意蘊的瞬間, "寓動於靜",以"瞬間"表現"永恆"。比如攝影藝術,攝影畫面瞬間的表達,往往抓住即將抵達高潮之前的瞬間,給人的想象留下無窮延伸空間。 (三)空間表現的差異性,是指造型藝術各門類內部在空間表現上具有彼此不同特性。如中西繪畫運用不同的透視方法在二維平面上營造虛幻的三維立體空間,在西方油畫中是用"焦點透視",中國畫則運用"散點透視"。 (四)凝聚的形式美,是指造型藝術具有在藝術形象中凝結和聚合形式美的特性。形式美法則對於造型藝術各門類都具普遍性,因而運用形式美法則對物質媒介進行加工,便可以整合出凝聚著形式美的藝術符號。形式美多種多樣的法則(如對稱、均衡、節奏、韻律、對比、比例、主從、尺度、明暗、虛實、多樣統一等)在各門類藝術的具體運用中,又凝聚成美的千姿百態。比如比例的勻稱、變化的節奏韻律、明暗對比、多樣統一、虛實相生等,都是形式美法則在各種門類藝術中的集中呈現。 藝術分類並非絕對的、無條件的,相反,各門類藝術之間的界限具有非絕對性和有條件性,它們之間在審美感受、表現手段、相互匯通等方面既存在區別,又有聯絡,相互轉化,共同發展。它們的審美特徵也有很多共通之處。實現藝術通感的審美體驗,必須緊緊把握各種藝術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並透過感覺之間的相通與挪借,使這些審美特徵在各種藝術間的審美感受中相互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