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杏花島
-
2 # 遼瀋名醫
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骨關節科的蔡振存副主任醫師分享這樣一個病例,供大家參考。
患者海大娘95歲,在家摔了一跤,拍X光檢查後發現老人右側的股骨頸骨折,建議行股骨頭置換術。
這麼大的年齡了,還能換股骨頭嗎?
但要知道,這病十分嚴重,被稱為“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或者稱為“死亡骨折”。很多老人就這麼一摔,沒多久,人就“沒”了。
因為如果不手術,很多老人遇到這種情況都需要長期臥床,容易形成血栓,肺梗塞,褥瘡,呼吸道和泌尿系惡性感染,併發症高,死亡率高:骨折1年內因併發症的病死率15%~25%,骨折後50%的人會終身殘疾,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15%~25%的人需長期陪護,最佳治療方案為人工股骨頭置換。
交代了老人病情各種治療方案的利弊,家屬及患者最終決定行手術治療。 我們對海奶奶進行了全面的手術前檢測評估,並邀請麻醉科,心臟內科、呼吸內科等多科室會診,調控老人生命體徵。完善術前準備,老人狀態穩定後,在手術室等多個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局麻下進行了右側的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手術過程順利,總共股骨頭置換時間為30分鐘,手術過程中老人一直保持清醒。
手術後當日,海奶奶回到病房後右下肢就可以自由活動,術後第2天,老人就在醫生指導下下床站立,術後第3天,老人在助步器輔助下可以自己行走。 術後第4天出院時,海奶奶及家屬都表示沒想到這麼大年紀竟然可以做手術,並且做完手術可以這麼快下地走路。
近年來臨床上骨科碰到的高齡患者越來越多。提醒老年人以下幾點:(1)預防骨質疏鬆,防止摔倒。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骨骼系統也逐漸老化,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骨質疏鬆,骨骼的強度、硬度均有所下降,所以當老人受到輕微的外力時就有可能導致骨折發生。特別是在北方冬季,老年人外出活動、曬太陽時間少,骨密度下降更快,加之冬季地滑,容易摔倒,引發最先著地的髖部骨折,海奶奶就是因為摔倒而產生的股骨頸骨折。
(2)要初步瞭解髖部骨折的診斷特徵。 老年人摔傷後,如果出現髖部疼痛、活動受限,要考慮到髖部骨折的可能性,此時不要急於站立,因為此刻可能發生的是部分骨折或者骨折沒有移位,一旦站立或者大幅度活動,可能會引起骨折完全斷裂或者明顯移位,後期治療將比較困難。當摔傷後髖部出現明顯骨質摩擦感或者下肢短縮、髖部變形,則一定是出現了髖部骨折,此時要靜臥原地,放鬆肢體,防止神經血管損傷,呼救或者撥打120,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
(3)髖部骨折並不都需要股骨頭置換治療。 如果髖部骨折為不完全骨折或者骨折移位不重,臨床上可以採用非手術治療,臥床,適當牽引,骨折可以自行癒合。如果骨折發生於血運較好的股骨粗隆部,及時移位比較明顯,可以採用微創方法行髓內釘固定術,創傷小,骨折一般都能癒合。骨折如果發生於血運較差的股骨頸部,但是患者年齡較低,體質較好,也可以採用微創透視下螺釘固定,骨折癒合率也比較高。但是,如果股骨頸骨折發生於高齡老年人群,特別是80歲以上老人,並且移位明顯,那麼就需要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了。
最後提醒大家:“股骨頸骨折手術並沒有年齡上限,只要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高齡仍然可以手術,且術後可正常行走,恢復傷前日常生活能力。”
回覆列表
針對這個問題,我要說的是股骨頭骨折是很少見的,所以問題所指的股骨頭骨折應該是指股骨頸骨折,或者說是老年人的髖部骨折。老年人的髖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針對這種骨折最重要的無外乎就是延長患者生命,保證生存質量。治療和護理是分不開的,所以這裡從治療上一起談談護理。
針對髖部骨折的治療其實就兩種方式,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首先說保守治療,患肢穿防旋鞋牽引固定6~8周,3個月後可逐漸拄拐下地活動,保守治療只適合一些特殊型別的病人,比如:全身狀況很差,不能耐受手術的再一次刺激;患肢功能已經喪失者(截癱病人等)以及家屬強烈要求保守治療者。保守治療最大的弊端就是臥床併發症,這也是護理的難點,為了避免下肢靜脈血栓,應鼓勵患者在不影響骨折癒合的情況下多進行主動的肢體活動。深呼吸等肺部功能鍛鍊可減低墜積性肺炎的發生。因牽引固定往往需要患者平臥,褥瘡便很容易發生,這時可應用氣墊床。
手術治療,目前老年人髖部骨折,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一把均建議手術治療。粗隆間骨折可進行PFNA、解剖鋼板甚至股骨頭置換等治療,一般均可取得不錯的療效。針對股骨頸骨折,老年高齡患者可行股骨頭置換以及內固定等方式治療。尤其是頭下型骨折,骨折斷端再次癒合的機率很低,一般均建議直接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治療老年髖部骨折有諸多優點,其中最大的優點就是可早期下地活動,避免臥床併發症,提高生存期及生活質量。術後病人的護理,應嚴格遵醫囑進行功能鍛鍊,早期雙柺助行,避免再次摔傷。針對股骨頭置換患者,早期應保持患肢外展位,避免內收內旋,預防假體脫位。
本期答主:萬乾 醫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