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愛我家幸福永駐

    笑話笑話一大掐

    鍋臺角上種著二畝水澆旱甜瓜

    一個光屁股小小子兒偷去咧

    偷咧一褲兜兩捎麻

    聾子聽見咧

    瞎子看見咧

    啞巴學了舌咧

    瘸子追上咧

    柺子趕上咧

    癱子把他綁上咧

    用馬尾綁他

    找棉繩抽他

    瘋子急咧

    傻子哭咧

    麻臉兒講情

    看我面了上,饒了他吧。

  • 2 # 梅子145529338

    我們小時候玩得遊戲至今還耳熟能祥。在夏天,整個村莊的村民都自願把涼床,竹椅,板橙子等能夠搬動的能睡的,能坐的都統統搬到場基上乘涼,拉呱,場面壯觀之極。

    大人們談天說地,東家長,西家短的說笑,我們十幾個差不多大的男孩女孩便結伴玩著遊戲,有跳房子的,跳繩子的,下老窩的,展子子的等,最讓我難忘的是玩賣羊的遊戲,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前面有個領頭的,我們所有小朋友一個連著一個,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把一個大人裝成王婆,領頭的便唱起來:

    好大月亮好賣羊,

    賣只羊兒打燒酒,

    走一步,喝一囗

    請問王奶奶還要不要小羊仔?

    如果王婆要,領頭的便賣一隻,乆後以各種借囗把羊兒全都賣光,直剄王婆成了領頭的。

  • 3 # 功成在讀寫

    童謠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一般都記憶深刻。

    雖然過去三十多年了,但一些童謠仍然如在耳邊。它是美好的回憶,也是時代的印記,更是美好童年的象徵。

    比如小時候尿床,就有這樣的童謠時常在耳邊響起——

    誰床尿,

    尿床精,

    半夜起來數星星,

    把字天亮天不亮,

    巴它天明天不明,

    屁股欺得青麼疼。

    在無聊的時候,當時照顧我的老姥,會抱著我逗我玩,邊抱著我抖動邊唱——

    篩蘿蘿,

    打面面,

    俺問小蛋吃啥飯,

    擀麵條,

    打雞蛋,

    呼嚕呼嚕兩三碗。

    小朋友之間,也會相互之間調侃,比如看到不講衛生的小朋友,大家都會這樣唱——

    你哩頭,

    像皮球,

    你哩眼,

    像雞蛋,

    你哩鼻子拉風(xian)(注:拉風箱)

    還會比賽,看誰的童謠多,好像誰能多唱一支,就是非常有學問的人,大家都會崇拜,向他學習。那時還沒有見過手錶,但會在手腕上畫一個,然後大家這樣唱——

    咱倆對錢買個表,

    你戴戴,

    我戴戴,

    你攤叫我個老太太。

    總之,童謠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美好的回憶。我也做過一些收集工作,想編著一本這樣的圖書,後來因為工作原因,擱淺了,很是遺憾。

    不過,目前一些公交車上,還會看到一些童謠的相關宣傳,非常好。

  • 4 # 海倫526

    小老鼠上燈臺

    偷油喝下不來

    叫奶奶抱下來

    …………

    拉大鋸扯大鋸

    姥姥門前唱大戲

    …………

    月亮奶奶好吃韭菜

    韭菜齁辣好吃黃瓜

    黃瓜有種好吃油餅

    油餅有油好吃雞蛋

    雞蛋腥氣好吃公雞

    …………

    你拍一我拍一

    馬蘭開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

    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五五七

    五八五九六十一

    …………

    花椒葉耷拉枝兒

    上面坐了個小黑妮兒

    一手搓麻線一手納鞋底兒

    喜得她娘呱嗒嘴兒

    …………

    等等等等……這些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歌謠順口溜,都是三十多歲的老媽一字一句教給我的,陪伴著我的童年,是我哭鬧時的流星雨~是我睡不著時候的溫柔鄉~是我調皮時的矯正尺~也是我與老媽之間的歡樂谷~~~~

    現在的我五十多歲,老媽也已經八十多歲了,隨著年齡增長,老媽有時也有點健忘,但是每當我說起小時候這些她教我的兒歌,卻能第一時間想起來,朗朗上口的一字不落的給我從頭背到尾,我瞬間感到這些兒歌與我是老媽在我年幼時哄我的殺手鐧,與老媽卻是一個暖暖的回憶是一個永遠忘不了的念想,所以現在只要我有空都會和老媽一起背誦這些兒歌,老媽也樂的和我一起背誦,你一首我一首,背的不亦樂乎,連一開始看熱鬧的老爸也加入了裡面~~~~所以這些兒歌不僅是我童年的回憶更是母愛的溫度也是對(你養我小我陪你老)最好的詮釋~~~~~希望天下的兒女都要多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不只是春節這幾天,在這裡祝福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夠快樂安康!

  • 5 # 等著你6902

    我很深刻記得家鄉的″童謠"太多了,大部分已經時過近遷和忘記了。我們老家祖輩都是農民以種地為生計,所以對一年一季的二十四個節氣以農為本,必須讀懂,背誦熟練。大人給孩子們教會了形成了我們家鄉的"童謠,在希望的天野裡只聽到二十節氣動聽的歌謠響徹在黃士地裡,至今回味無窮。

    春雨驚春清冬天,

    夏雨芒下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到現在記憶憂新,幸苦的農民,一年四季必守二十四節氣,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耕耘者。抓緊季節忙生產,秋收及時保豐年,一年四季不得閒,農民要以食為天。

  • 6 # 上弦月A

    滴滴答,滴滴答,北京來電話。讓我去當兵,我還沒長大。

    八十年代生活簡單,卻豐富多彩。那時村子中心有個小賣部(門市部),那就是小孩子的天堂。我們常在那裡玩耍,唱著“滴滴答,滴滴答,北京來電話。讓我去當兵,我還沒長大。”

    大家還會爭執:“先給我打電話了”;“你說說電話什麼樣子”;“你最矮,當不了兵,還吹牛”。諸如此類……那時很單純,很神氣,很嚮往。

    八十年代很多歌唱祖國、邊防和軍人的歌曲,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風采、戰士第二故鄉、澎湖灣……人們的愛國情懷很淳樸,很真摯。當兵是很光榮、神聖的,哪個小孩能得到一顆五角星,都會興奮地向其他小朋友炫耀幾番。

    可是,那時我們真的都沒長大,我們當不了兵,甚至都沒有見過電話。電話對我們來說代表一種新生活,很憧憬,很興奮,很期待……那時想的很簡單:電話響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呢?

    那時總希望快些長大,好像長大了一切都會實現:一身綠裝,五角星的帽子,那麼精神,那麼神氣。那時就可以打電話了,我們都知道的。

    再後來,就是那群唱著“北京來電話,讓我去當兵……”的小孩中,有四個人實現了夢想,其中一個是我姑姑家的表哥。

    我最終選擇了繼續讀書,在他們眼裡好像我就應該好好讀書。曾經有些同學建議,自己也想過報考軍校,想想自己本來就不大又近視的眼睛……

    八十年是被春風吻過的年代,簡單,淳樸,真摯,溫情,人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渴望,就像那首對未來充滿自豪和憧憬的童謠。

    很多時候,我們眼中的慾望扭曲了心裡的美好。我們當感恩生活,莫忘初心,因為那裡有快樂。

  • 7 # 硒山一枝梅

    我出生在鄂西的土家族,這裡有著古老而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其中的山歌、哭嫁歌、跳喪舞、擺手舞……都出自於土家先祖的原生態生活場景,可謂是貨真價實的活歷史!

    記憶中最早學會的一首家鄉兒歌名叫

    《扯謊歌》

    打胴胴、上茅坡、三歲伢伢會唱歌、唱的麼子歌、唱的扯謊歌、風吹巖頭磊上坡、一匹雞毛沉登底啊、一扇石磨泅過河、去時看見牛生蛋啊、轉來看到馬長角。

    隻字未改,此生難忘,朋友們能看懂麼?

  • 8 # 雨後新晴原創

    關中的童謠,融匯秦川自然風物、民風民俗,淺白而洗練,押韻而順口,符合孩子口味,使少兒易於瞭解其中意思,領略其中情趣,進入其中意境,從而美化性靈,增長智慧……

    兒童知識淺,生活經驗有限,童謠寓教於樂,音韻自然和諧,富於音律性和節奏感,情景對應,孩子在歌唱中活躍思維,尋找生活對應的情境,激發孩子認知事物的興趣,豐富詞彙,增強表達能力,在產生共鳴的同時,建立自己心靈的世界。思無邪,單純,自然,本真,童心即詩,親近自然,詩心泉湧,滋潤性靈……

    洗衣歌

    月亮爺,明晃晃,

    我在河邊洗衣裳。

    洗得淨,捶得光,

    打發娃娃上學堂。

    讀詩書,寫文章,

    來日考上狀元郎。

    喜報送到我家來,

    你說排場不排場!

    催眠曲

    月亮爺,丈丈高,

    騎白馬,挎腰刀。

    腰刀長,殺個羊,

    羊有血,殺個雞。

    雞流淚,叫孃親,

    炸個麻花哧嘍嘍。

    月亮爺,照樹影,

    蟋蟀唱,樹兒搖。

    風兒輕,甘露降,

    花展蕊,紅自嬌。

    夜來香,孩兒睡,

    一覺睡到大天亮。

    猴娃搬磚頭

    猴娃猴娃搬磚頭,

    砸了猴娃腳趾頭。

    猴娃猴娃你別哭,

    給你娶個花媳婦。

    娶個媳婦哪裡睡,

    一起睡那牛槽裡。

    鋪啥呀?鋪簸箕。

    蓋啥呀?蓋篩子。

    枕啥呀?枕棒槌,

    棒槌滾得骨碌碌。

    猴娃喜得哈哈哈,

    媳婦睡得呼嚕嚕。

    乖娃娃

    乖娃娃,好娃娃,

    從小要聽大人話。

    吃饃不要掉花花,

    吃飯不要剩巴巴。

    走路不要踏莊稼,

    玩耍不要打和罵。

    牆上不要胡亂畫,

    對人不要說謊話。

    乖娃娃,好娃娃,

    人人見了人人誇。

    拍手歌

    你一我一,殺狗勸妻。

    你二我二,錯斬李廣。

    你三我三,寇準升堂。

    你四我四,岳母刺字。

    你五我五,庵堂認母。

    你六我六,龜山藏舟。

    你七我七,霸王別姬。

    你八我八,狀元祭塔。

    你九我九,貴妃醉酒。

    你十我十,同遊西湖。

    碎娃念

    一道坡,二道梁,

    讀書兒郎村前過。

    三里亭,四里歌,

    唱來關中春雨多。

    五經讀,六藝精,

    科舉考試得功名。

    七層塔,八條河,

    自古長安盛景多。

    九重天,十萬雲,

    皇天后土育百物。

    十才金,九才禍,

    楊堅難料江山敗。

    八座城,七處破,

    杜甫哭作秋風歌。

    六張弓,五張錯,

    韓信焉知飛鳥落。

    四朝興,三朝臥,

    馮唐易老西山閣。

    二盅酒,一杯茶,

    白髮老翁嘆蹉跎。

    日月歌

    一三五七八十臘,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皆三十,

    惟有二月二十八。

    三個平年有一閏,

    閏年二月把一加。

    世事滄桑歲月長 ,

    自小要記日月歌。

    五千年文明的國度裡,我們不要懷疑先民的智慧,古典詩詞歌賦,從《詩經》一路走來,源遠流長。傳揚於神州大地的童謠,是民間社會育兒智慧的外延。

    在過去漫長的歷史時期,當今的電視和計算機,在神話裡連影子都沒有,人的視覺受到外界客觀條件限制,或為高山所阻,或為雲霧所遮,不能暢遠其目。但聽覺則可以超越限制,在童謠聲中,想象的翅膀飄飛到廣闊空間,任情自適,思緒隨之飛向遙遠的地方。

    童年那金色夢想,一些組成部分,就在故鄉的童謠中誕生。故鄉的民歌民謠,故鄉的雲與夢,永駐心中,伴我人生風雨歷程,在夢中唱響……

  • 9 # 棲哈丶

    如今我還記得住的家鄉童謠,是奶奶的口口相傳。

    盛夏時節,納涼的晚上,搬一張竹床躺在上面。奶奶拿蒲扇輕輕搖著。望著天上的月亮,她就教我念起來。

    月亮粑粑窄(家鄉話念責),堂屋裡來了客。

    爹爹打酒喝,婆婆捨不得。

    一首童謠,記錄的卻是那個時代生活的印跡。

    客人來,主夫想以酒相待,主婦卻捨不得花錢。生活的場景畫面躍然紙上。

    春天來了,奶奶的童謠總是那一句:

    燕子來,大發財!

    秋天的時候,奶奶教我的童謠,就是看著天上飛過的大雁,隨口而出。我們家鄉把大雁叫an,於是那個簡單的歌謠就是這樣唸的。

    雁,雁

    排個人字我看看

    明天接你下來吃早飯

    鄉村生活的美麗,就是那些最原始的自然風景風貌。一座老屋,一棵老樹,一方池塘,一片稻田,聲聲鳥鳴,陣陣蛙唱……還有這些四季的童謠,久久難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入職體檢說我ALT和AST偏高這個嚴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