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毛魚鷹
-
2 # 陳浩65172
按照現在次新股常態化發行的情況來看,是絕對不能和15年那樣開板無腦買入,大部分的次新股開板以後就開啟了漫漫下跌之路,所以對於次新股的購買還是要有一定的技巧的,個人總結了以下幾點:
1.價Grand SantaFe低越好,國內的a股是以散戶為主的市場,散戶對價格低的股票有天生的偏好心裡,對於價格極低的次新股,往往開板會蜂蛹而去,低價次新也是牛股輩出,出了很多開板後還是翻倍的股票。
2.最好的開板的次新能契合當時的市場熱點,政策導向。這裡以中持股份為例,當時剛好四月份國家出臺政策建立熊安新區,有全國炒熊安的氣勢,而汙水處理又是綠色熊安的一大主題,中持股份剛好在當地有一個汙水廠,於是乎連續七個漲停板,再比如貴州燃氣,開板後依然走出了三倍的行情,其中天然氣價格上漲,扶貧政策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把握當時市場的氛圍。這說起來很懸,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如果當時次新股的賺錢效應比較好,市場上在炒作次新,那麼我們可以順勢而為,去做開板次新,往往也能得到比較好的回報。
其實總結一點來說對於次新的把握就是對股市天時地利人和的把握,所謂得散戶者得天下,民心所向,牛股所在。順勢而為,只做最強
-
3 # 小散李大鵬
次新股一般我不碰,原因有幾個。第一,次新股沒有結構性。次新股歷史記錄少,沒有形成結構趨勢,對於技術判斷來說,沒有參考,也就無所謂研判了,所謂的次新股炒作,博弈的成分居多,也就是說,成了就是股神,敗了就是神股。第二,次新股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很大。市場一但有風吹草動,最先反映的往往是次新股,次新股開板後,振幅鬥比較大,很難掌握,對於穩健投資者來說,不是好選擇。第三,次新股在開板前由於連續的空板拉昇,積累了大量的高額獲利盤,籌碼很不穩定,一但出現不計成本的獲利拋盤,再加上游資的介入,很難控制,散戶對其風險的抵禦能力和手段都很有限。
但為什麼這麼多人熱衷於交易次新股,都是獲利的誘惑。次新股股性活躍,瞬間漲停的不在少數,股價翻飛中,讓很多人忘記了風險。如果說次新股交易技巧,可以說一個:如果開板後,次新股的換手率低於50%,可以繼續持有,一但高於50%,清倉離場。更安全的交易策略是:耐心等待它走出結構性趨勢,再進場交易。如果覺得對你的交易有點幫助,點贊評論就是最大支援!
-
4 # 一夜股東1
我是“一夜股東”,超級短線,去年以來將目標鎖定次新股,也就是說非次新股不炒。
我買賣的次新股限定在上市半年之內,多數不超兩個月,主要是剛剛開板的。
炒次新股的方法技巧,與老股確實不同,各有所好。我自己主要是依靠公式選股,形態判斷,重倉出擊,見好就收。
公式是自己編的,用於判斷股票的價值所在。有用沒有?非常有用。我用這個公式判斷新股何時開板,準確率85%吧。股票的價值,絕非每股收益啦,市盈率啦某一兩個指標所能判斷的。至少應該包括每股收益、市盈率、流通盤(總股本)、股價高低、成長性、行業屬性、淨資產以及市場環境等。比如,養元飲品的市盈率不高吧?每股收益也不少吧?為什麼上市次日就跌停?還是由於估值過高了。估值是上述各方面因素的綜合體現,把它們統一在一個公式裡,一目瞭然。其相互之間的權重(佔比),不是加減乘除那麼簡單,我這裡用的是指數函式,因而感覺比較靠譜。比如說,同一時段開板的次新股振盪幾天後,估值會趨於同一水平。當然,也有偏離的,甚至大幅偏離的,這就成為我們重點關注研判的目標。
形態判斷,即對K線組合的研判。主要靠經驗,結合當時的市場形勢。
重倉出擊,有利就有弊。把握比較大時,不要怕重倉,如果似是而非,沒有多大把握,千萬不要重倉。
見好就收,超級短線以賺取複利為目標,不要戀戰。每次5、6個點就行。當然,遇到上等走勢、上等好股另當別論。有時,自己手中的股票漲停了,遇到同類股票還沒跟上來,及早換股,一天干十幾、二十個點也是有的。相反,一旦勢頭不對,割幾個點也不要猶豫。
炒次新,收益大,風險也大。一句話,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磁器活。
回覆列表
你好,本人認為炒開板新股,對於散戶來說就是上天和入地的分別,大盤好,氛圍允許的時候可能還好些,追板成功,效益好。但是大盤不好,炒新股氛圍不允許的時候接板就是災難了。所以,我覺得散戶就不要參與開板新股的炒作,或是小量參與。現在這個環境,就沒有估值比較合理的新股,開板後更是無從判斷方向,還是不參與的好。謝謝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