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史海鉤沉者小王

    東吳名將病死的多,戰死的少,還有一個被罵到憂憤而死。

    病死

    再勇武的將領,一旦被病魔纏身,也是難熬太久。比如演義的東吳“四都督”中的周瑜和呂蒙,有的則是不知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比如“十二虎臣”中的黃蓋、蔣欽、淩統。

    周瑜,208年赤壁之戰後,周瑜在爭奪荊南時大破曹仁,在這場209年的征伐過程中,周瑜曾被箭矢射中,傷勢嚴重到不得不撤兵回營,為了激勵士兵強行起身。不過在210年返回駐地江陵時,剛到湖南嶽陽就突然病死。有可能是當年的箭傷並未好全,中途又強行出戰,埋下了病根,後復發而病死。

    呂蒙,219年,呂蒙趁關羽北伐曹操時,一舉襲取了荊州。孫權非常高興,給予了大量封賞,可封賞還沒下來,呂蒙就病發。孫權想辦法為呂蒙診治護理,在國內花千金招募醫者,就是為了把呂蒙從死亡線上奪過來,雖然中間略有好轉,不過又再次加重,於220年病死。

    黃蓋,赤壁之戰,黃蓋提出的火攻戰術非常成功,不過也是被箭矢射中墜入水中,幸運的是撿回了一條命。後來武陵蠻發生叛亂,黃蓋被調任為太守鎮壓,接著長沙郡也發生了叛亂,黃蓋前往平定後,沒多久病死在任上,時間上並沒有具體年份。

    韓當,一直追隨孫氏家族的老同志,從孫堅起就四處征戰,在226年平定丹陽叛亂後,病死在任上。蔣欽,呂蒙襲取荊州時,孫權讓他帶著水軍出征,班師途中,不幸突發疾病死亡。淩統,215年在逍遙津,孫權的十萬兵馬被張遼殺得七零八落,要不是淩統的捨命斷後,孫權估計就交代了。後來,被任命去平定山越,在任上時死於突發疾病。

    非正常死亡

    對武將來說,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是最為榮耀的歸宿。比如“十二虎臣”中的陳武,淹死的董襲算“工傷”,還有被罵到憂憤而死的陸遜。

    陳武,早年跟隨孫策,後來跟隨孫權,在215年的逍遙津之戰中,面對張遼的800精兵突襲,陳武奮力迎戰,不幸戰死,孫權這一仗輸的很慘,對陳武之死也十分悲痛,還讓陳武的愛妾給他陪葬。

    董襲,在曹操進攻濡須口時,董襲跟著孫權前去禦敵,並率軍前往濡須口,運氣不好碰上暴風,又因為大風導致船體傾覆,不少士卒乘小舟逃走,董襲不跑,然後船沉淹死。雖然不是被敵人殺死,好歹也在戰場上死亡的,算個“工傷”。

    陸遜,作為東吳唯一的大都督,因為222年的夷陵之戰一戰成名,後又在228年的石亭之戰中大敗曹休,令曹魏的二代核心、東部防線的軍區司令最終氣憤而死,可他也在孫權兩個兒子的爭奪太子事中受到牽連,被孫權派使多次辱罵憂憤而死。

    老死

    除去暴病而亡和戰死的外,剩下的基本老死,這裡的老死也可能是有隱疾,歷史沒有記載。

    太史慈,“大丈夫在世,當帶三尺長劍,立不世之功”這句話,正是太史慈死前所說的演變而來,他在海昏、建昌一帶,對抗劉表從子劉磐和黃忠,南方諸多大事,孫策一併委任給他,可惜英年早逝,四十一歲死亡。

    魯肅,在與關羽約定雙方都單刀赴會後,雖然沒有結果,但是一直促使孫權維持孫劉聯盟、共抗曹操,217年死亡,才46歲,有可能操勞過度、無疾而終。

    周泰,孫權的貼身保鏢啊,跟趙雲、典韋、許褚類似,多年征戰導致身上傷疤幾十處,關羽兵敗後,孫權準備伐蜀,封周泰為漢中太守,隨後死亡。

    甘寧,逍遙津之戰是他出戰的最後一次戰爭,之後再無記載,大機率正常死亡,《演義》里加戲,延長到夷陵之戰,被沙摩柯一箭射中額頭而死。

    徐盛,在224年的曹丕南征中,曾獻計“百里疑城”,在建業周邊百里築起圍欄,圍欄上設下假樓稻草人,在江面設定浮船。碰巧魏軍碰上暴風,差點被淹,於是引軍撤退,後來正常死亡。

    潘璋,《演義》裡戲份很多,實際上夷陵之戰後,還多次參與了迎戰魏國大軍的戰爭,孫權229年稱帝時,還受到加封,直到234年正常死亡。

    丁奉,這是個老壽星,原先在甘寧、陸遜、潘璋等人麾下,經歷了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代,最後官拜右大司馬、左軍師,不過在268年的進攻合肥、269年的進攻谷陽、270年的進攻渦口中,都失利了,沒有什麼所獲,於271年正常死亡。

    周瑜屬於箭傷過重,可能一直未好,舊病復發;呂蒙當年一併死亡的人數不少,這一階段瘟疫橫行,就連赤壁之戰曹魏也受到影響,按記載孫權多方救治,可惜無效,呂蒙的襄陽戰略也就此破產沒有實行;陸遜完全是受牽連被罵死,孫權都沒出手暗害,擺明派使者去,陸遜60多歲人沒挺住。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東吳四大都督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其中周瑜活了36歲,魯肅活了46歲,呂蒙活了43歲,陸遜活了63歲,其中周瑜、呂蒙、陸遜三人的死是非正常死亡,只有魯肅是正常的去世。

    周瑜領導了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並且在戰後建議孫權不要將南郡借給劉備,並建議以南郡為基地攻取益州,全據長江以南,懷曹操劃江而治,還建議孫權軟禁劉備,孫權除了沒有同意軟禁劉備,其他周瑜提出的建議都同意了。

    但是,就在周瑜返回駐地,準備攻打益州的前夕,在路上去世,按道理來說,周瑜既然提出了親自率軍攻打益州,那麼他對自己的身體就應該有起碼的把握,如果身體有問題,顯然周瑜本人最清楚,不可能他在身體有病的情況下,或者有傷的情況下,還提出攻打益州的戰略吧,而且偏偏在見過孫權之後,回駐地的路上就去世了。

    周瑜

    如果需要追查周瑜去世的原因,那麼就應該從他最後見過的人開始追查,周瑜最後見的人就是孫權,按道理來說,孫權是有嫌疑,那麼周瑜之死與孫權是否有關呢?

    先說作案動機,孫權有沒有害死周瑜的可能?由於三國演義和影視作品的渲染,總感覺周瑜在東吳政權有功高震主的嫌疑,而且孫權既同意了周瑜攻打益州的建議,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同意了劉備借南郡的要求,這有些自相矛盾,總有人感覺孫權因此而害死了周瑜。

    在正史上,周瑜並沒有功高震主,也沒有逾越權力,事實上恰恰相反,周瑜是東吳第一個向孫權行君臣之禮的人,孫策剛去世時,繼承人是孫權,就在那個時候 ,周瑜就率軍向孫權行君臣之禮,這等於是給孫權莫大的支援,也不存在功高震主的問題,因為孫權對權力和兵權抓得相當緊。

    東吳四大都督

    至於孫權作出了自相矛盾的決定,其實並不衝突,孫權的意思是孫劉兩家共同發兵攻打益州,借南郡是讓劉備承受來自荊州地區曹魏的軍事壓力,然後讓周瑜與劉備共同攻打益州,只是後來劉備耍了滑頭,在周瑜去世後,故意阻止東吳參與攻取益州的軍事行動,因為東吳無法越過借到南郡之後的劉備去攻打益州。

    所以,孫權應該沒有害死周瑜的動機,況且當時孫權正是用人之際,荊州複雜的政治軍事形勢都需要周瑜這樣的強人來面對,所以周瑜之死應該是一個巧合,恰好在回駐地的路上去世了,周瑜的死因史書上沒有說,但據估計可能有兩個原因:

    周瑜去世

    一、感染了瘟疫去世。

    赤壁之戰前後,長江流域正好流行瘟疫,這個史書中就有記載,曹操發動赤壁之戰時,曹軍中就在流行瘟疫,瘟疫就是人傳人的,曹軍能得這個病,那麼吳軍也有可能得,所以周瑜也有可能得瘟疫去世,而瘟疫是流行病,來得快,去得也快,這符合周瑜去世的突然。

    二、傷口感染去世。

    周瑜在南郡之戰中了箭傷,古代沒有抗生素,一個小傷口就可能要了命,但一個小小的箭傷,對於參與戰爭的人來說,都不會放在心上,周瑜也是如此,結果沒有想到的是傷口感染了,當時沒有抗生素,只能等死了,再加上感染是需要一點時間的,所以周瑜就突然去世了。

    再說呂蒙,呂蒙參與了公元219年偷襲荊州之戰,趁關羽北上攻打襄樊之際,呂蒙作為東吳軍隊的主帥率軍偷襲荊州,以白衣偽裝成商人騙過關羽的崗哨,然後逼降了公安城和江陵城,拿下這兩城後不久,呂蒙就病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去世了。

    孫權

    呂蒙在病重的時候,孫權曾經很擔心呂蒙的病,把呂蒙接到自己的宮中治病,為呂蒙請最好的醫生,並且孫權還在呂蒙所住的牆壁上開孔,時不時親自觀察呂蒙的病,孫權的心情也會隨著呂蒙的病情而起伏,總感覺孫權過度關心呂蒙了,是不是有點陰謀。

    再加上影視作品中有渲染孫權殺了呂蒙,因為呂蒙不聽從孫權命令,孫權不想殺關羽怕引來劉備報復,呂蒙不聽,照殺關羽,結果孫權殺了呂蒙,不要被電視帶偏了,孫權根本沒有殺呂蒙的心思,呂蒙的死,應該也是因為瘟疫。

    因為公元220年前後,有很多名將去世了,比如有曹操、夏侯惇、程昱、黃忠、法正,東吳這邊有呂蒙、蔣欽,呂蒙在偷襲荊州戰前是好好的,還參與戰鬥,拿下江陵城後就病倒了,也屬於突然病倒的情況,當時的長江附近確實在流行瘟疫,當然也不排除呂蒙之死是其他的急病,因為在這之前,呂蒙也曾裝病欺騙關羽,說不定他就是真的有病呢。

    呂蒙

    以孫權如此重視呂蒙的情況來看,也不可能是孫權害死的,況且孫權明白,一旦殺了關羽奪了荊州,那麼緊接著劉備的報復就會到來,還需要呂蒙這樣的將領來抵擋劉備呢,這也孫權特別關心呂蒙的原因,不可能會害呂蒙了,這都不需要解釋,當時的孫權還面對了北方曹魏的壓力,雖然雙方暫時聯合,這不過是政治利益罷了,隨時會發生變化,所以呂蒙不是孫權害的。

    最後說陸遜,陸遜是在呂蒙去世後挑起了抵抗劉備的重任,並在夷陵之戰中打敗了劉備,隨後還在石亭之戰打敗了曹休,一時之間成為東吳的社稷之臣,孫權稱帝后,陸遜被任命為丞相,成為孫權治的左右手,但是,陸遜之死,確實是與孫權有關,確切是說,是孫權逼死了陸遜

    陸遜

    因為陸遜出身吳郡四大家族之一的陸氏,東吳政權中最有勢力的就是這四大家族,他們還擁有為數不少的私人部曲,並且陸遜在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爭端中主動站隊太子孫和,但是太子孫和卻一直受到魯王孫霸和孫權長女全公主的誣陷,最終,孫權擔心這會孫和與孫霸之爭會引發東吳政權的政治鬥爭,就廢除了太子孫和,賜死了魯王孫霸。

    同時參與這場爭鬥的很多大臣被處死,下監獄,或者流放,陸遜也因為站隊太子多次被孫權派人責備,想想陸遜一個60多歲的老功臣了,整個被孫權派人責備,無論是內心還是面子上都過不去,心中憂鬱之下,就這麼去世了,雖然孫權沒有明確害死陸遜,但是陸遜之死有孫權的原因,此外,還有陸遜身份的原因,孫權需要打擊吳郡四大家族,來提升皇權地位,以便於順利接班,所以也存在逼死陸遜的可能。

    所以,周瑜、呂蒙之死與孫權無關,陸遜之死,與孫權有關,而且是孫權逼死的。

  • 3 # 上官賀拔

    周瑜戲裝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歷任居巢縣長(袁術任命)、建威中郎將、中護軍、江夏太守、前部大督、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封爵,呵呵,生前孫權沒有稱帝,稱帝后也沒有給封爵;諡號,呵呵,對不起,沒有給!卻封了其子周胤一個侯爵。直至八百年後的宋朝徽宗年間才追封周瑜一個“平虜伯”。像顯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

    周瑜像

    赤壁之戰後,曹操留下曹仁等鎮守江陵,自己徑直返回北方去了。孫權於是派遣周瑜和程普兵臨南郡與曹仁隔江對峙。軍隊還沒有交手,周瑜就派遣甘寧去搶佔夷陵。曹仁得知後,即刻調遣步兵和騎兵對甘寧進行了分割包圍。接到甘寧告急,周瑜留淩統殿後,自己帶領呂蒙溯江而上馳援甘寧。這次不但解了甘寧之困,還進軍江北,和曹仁來了一次大對決。周瑜親自帶頭衝鋒,結果被流矢射中右脅,血流不止,傷勢很重,不得不撤軍回營。曹仁得報周瑜臥床不起,就派軍隊來襲擾,探探虛實。周瑜不得已爬起來大張旗鼓地巡查軍營,激勵將士;曹仁一看,這丫沒事兒,就撤軍了。

    赤壁懷古

    孫權很高興,就任命周瑜為偏將軍兼任南郡太守,並把下雋、漢昌、劉陽、州陵四個縣作為其封邑,駐守江陵。雖然周瑜人在江陵,卻十分關心各方動態。劉備從公安去見孫權,周瑜馬上就知道了。於是就給孫權上書,說劉、關、張三人“終非池中物也”,應該趁此機會把這劉備軟禁起來,在吳郡監視居住,給老劉配備眾多豪宅香車、大批美女珍玩,讓他去花天酒地,紙醉金迷。把關、張重新分配單位,隔離開,由周瑜自己控制使用。史書上說,孫權因為顧慮到曹操,統一戰線形成不易,還擔心劉、關、張一時難以控制,就沒有采取周瑜的建議。只是,這時周瑜如日中天,還要求節制關張等“熊虎之將”,講劉備“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你說會不會引起孫權的廣泛聯想?

    劉備劇照

    《江表傳》中有,“劉備之自京還也,權乘飛雲大船,與張昭、秦松、魯肅等十餘人共追送之,大宴會敘別。昭、肅等先出,權獨與備留語,因言次,嘆瑜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氣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這一段,就很有意思。劉備一來京口,周瑜就上書;劉備從京口返回,孫權就去追,並且大排宴宴。孫權在擔心什麼呢?言語之間流露出,“周瑜文韜武略,超越群倫,是人中豪傑,看他志向才能遠大,恐怕是不會總是甘心作臣下的。”這是誰講的?一般認為是劉備講的,也能講得通。孫權大概擔心周瑜會在半道上截擊劉備,特意大張旗鼓地來送行。觥籌交錯後,就剩孫劉二人。孫權順帶問了句,“玄德公,你看公瑾這人怎麼樣?”孫權可能是有意無意地在提示劉備路上當心,劉備是個老江湖,“猾虜“嘛,呵呵,立馬就很從容地給出了上述一席話。孫權聽後的態度史書不載。

    魯肅像

    正在此時,益州劉璋受到張魯侵擾,周瑜坐不住了,就跑到京口去拜見孫權,給孫權分析“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孫瑜,孫權堂哥)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這其實就是東吳版的《隆中對》,對當時天下大勢分析的和諸葛亮的意思大致相當。這個當然也有“假途滅虢”的因素,摟草打兔子,暗含要對付劉備,收了荊州的意味。孫權同意了。於是周瑜就準備返回江陵去集結軍隊,向益州進發,結果剛走到巴丘(湖南嶽陽)時,就去世了。《三國志》上講“而道於巴丘北病卒”,時年三十六歲。

    周瑜病危時,還在上班,給孫權寫報告“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憂,願至尊先慮未然,然後康樂。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得良將以鎮之。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殞踣之日,所懷盡矣。“可以說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年是公元210年,即建安十六年。

    周瑜故去後,孫權身著喪服為其舉哀,悲傷之情感動左右。當週瑜靈柩運回吳郡安葬時,孫權親自前往蕪湖去迎接,並供應辦喪事一眾費用,可說極盡哀榮。之後又釋出指令免去其家人的賦稅徭役。黃龍元年,即229年,封周胤都鄉侯,不知為什麼,居然沒有追封周瑜。只是,沒過多久,就被削去爵位,流徙到廬陵(想起了唐中宗李顯,呵呵),罪名是“縱情聲色”,後來諸葛瑾、步騭屢次求情,孫權不答應。諸葛瑾、步騭和孫權槓上了,一直為這事情奔走,朱然和全琮也參與進來,孫權這才答應了。這時,周瑜唯一留世的兒子周胤卻忽然病死了。呵呵

    孫權像

    雖然,周瑜去世時,孫權痛哭流涕說,“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稱帝后也講“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卻沒有封爵,也沒有諡號,豈不怪哉?

    周瑜、魯肅、呂蒙蠟像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歷任孫策跟隨、別部司馬、北平都尉兼廣德縣長、橫野中郎將、偏將軍領潯陽縣令、廬江太守、都督、左護軍、虎威將軍、漢昌太守、南郡太守,封爵孱陵侯,也是沒有諡號。孫權先是把潯陽、陽新為其食邑,後來又把下雋、漢昌、劉陽、州陵四個縣食邑。像顯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或220年初),去世。《三國志 吳書》之《周瑜魯肅呂蒙傳》有“封爵未下,會蒙疾發,權在公安,迎至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慽,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臣必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時權哀痛甚,為之降損。“這一段描寫,其實有些驚心動魄。為了知悉病情,孫權把偷窺都用上了。是不是有些毛骨悚然感覺?表演的有些過頭,在怎麼說也是“江左盟”的扛把子嗎?探視個人都是鬼鬼祟祟地,到底是何居心?

    呂蒙對於接收別人的人馬這件事情,總“是挑三揀四”,既擴充了實力,又拉攏了一大幫人。

    徵黃祖

    最先,呂蒙還在當別部司馬時,孫權當時想整飭軍隊。呂蒙投機取巧,在檢閱那天演示的很好,搞得孫權沒辦法,只得擴充他的部隊。這事實上就是阻礙了孫權對軍隊的改組和控制。大敗黃祖,收服甘寧,賞錢千萬,晉橫野將軍,呂蒙沒有推辭。公元208年,即建安十三年,烏林(赤壁)之戰後,益州將領襲肅率軍來投,周瑜上表請將襲肅兵馬增補給呂蒙,但呂蒙卻上表,盛讚襲肅有膽有識有才幹,仰慕王化原道而來,從道義上不應該削奪其兵力。搞得孫權沒轍,就又將兵馬歸還襲肅。

    甘寧戲裝

    建安十七年左右,成當、宋定、徐顧戰死。他們的軍營距離呂蒙的很近,孫權就想讓呂蒙統一指揮這些部隊。呂蒙堅決不要。給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說是這三位都是為國事操勞,雖然他們的子弟還小,但不能廢了他們對部曲的管轄權。為了這事,呂蒙前後三次打報告,搞得孫權有些下不來臺,勉強答應。於是呂蒙又給這些子弟安排了老師,教導他們。“其操心率如此。”

    曹魏蘄春典農謝奇的部下孫子才、宋豪等人帶領部曲向呂蒙投降,呂蒙上書孫權在濡須口修築防禦工事,並把孫、宋一干人安置在此。沒有打報告,就直接接收。

    建安十九年,孫權親征皖城,問計,於是呂蒙就舉薦自己的得力干將甘寧為成督,指揮部下攻城。攻下皖城,孫權就把繳獲的人馬都分給呂蒙,還把潯陽縣六百名屯田客賜給呂蒙,又給呂蒙配備了三十名下屬官吏。接著呂蒙又收服了廬陵的叛亂者。

    劉備佔領了荊州的全部,並命關羽鎮守。孫權就讓呂蒙進兵向西去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是長沙、桂陽都向呂蒙投降。後來,呂蒙使詐,郝普也投降了。最後劉備請求和解,孫權就把郝普等人給放了。呂蒙收了三郡的兵力,實力大增。這其中,就存在呂蒙抗命的情況。孫權已在陸口,“六百里加急”讓呂蒙放棄零陵即刻支援魯肅。呂蒙倒好,秘而不宣,仍決定第二天清晨攻城。雖然最後僥倖成功。但孫權肯定心裡不痛快!孫權把零陵還給了劉備!

    荊州城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年,魯肅去世後。呂蒙去陸口駐防,魯肅的一萬多部隊全部由呂蒙接掌。這時呂蒙明顯極度膨脹,“蒙為國家前據襄陽”,“何憂於操,何賴於羽?”,“......,蒙等尚存也。今不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耶?”。呵呵,口氣比腳氣還大!完全不把領導孫權放在眼裡。說到徐州時,更是建議捨去江北,退守江南,美其名曰“全據長江,形勢益張”,這個不符合孫權的天下戰略。

    呂蒙謀關羽時建議“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而羽可擒也。”又是兵行險著!

    關羽像

    關羽討樊城在建安二十四年,這一年建業還是東吳得都城。試想,一名驍勇善戰,計謀超群的將領擁兵入京,你說孫權當時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呢?

    呂蒙白衣渡江後收服了南郡,兼併了糜芳的部隊,“籍吏民、封府庫”,還和關羽交通訊息,於是孫權馬上就到了!收復荊州,呂蒙威望登峰造極。孫權即刻給呂蒙加官進爵,賜錢一億,黃金五百金。呂蒙堅決不要錢,孫權堅決不答應!這個就比較讓孫權害怕!

    功高蓋主,還不要錢,你欲意何為?於是封爵命令還沒有下,呂蒙就適時地“舊病復發”。

    這兩個人都是孫策留下的。可以說是孫策的左膀右臂,在行事中潛移默化地存在“小霸王”孫策的影子,這肯定讓現任領導孫權很不爽。

    孫權、孫策像

    陸遜就不一樣,是在孫權本人親切關懷下成長起來的年輕將領。陸遜,吳郡人。歷任孫權將軍府幕僚,東西曹令史、海昌屯田校尉兼縣令、定威校尉、右部督、偏將軍右部督、宜都太守、撫邊將軍,右護軍、鎮西將軍、大都督,假節,上大將軍、右都護,丞相,荊州牧、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先封爵華亭侯、後晉爵婁侯。諡號“昭”。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鞍前馬後;執掌東吳軍政二十多年,出將入相。為人忠誠耿直,深謀遠慮。被譽為“社稷之臣”,像顯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

    陸遜像

    吳太子孫和、魯王孫霸二宮之爭,也稱南魯之爭。在這次嫡庶之爭中,陸遜支援孫和,上書“太子正統,宜有磐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這樣上書孫權三五次,孫權根本不聽。接著就把陸遜的外甥顧譚、顧承、姚信以“莫須有”給流放了。太子太傅吾桀也因為和陸遜廣泛的書信來往被投入“昭獄”,給殺戮了。孫權先後很多次派宮裡的太監輪番去斥責(辱罵)陸遜,陸遜於是怨恨而死(活活氣死)。享年六十三歲。其子陸抗有乃父遺風。

    孫權後來對陸抗講“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算是遲來的道歉吧。

  • 4 # 漁樵之人W

    周瑜,東吳大都督,國之棟樑。火燒赤壁,大敗曹操,戰功卓著。為國操勞過度,於210年,病死於巴邱戰場。時年僅36歲。一般認為因妒忌諸葛亮的才能而氣死。實際是生病而死,用現代的醫學名詞說,是肺結核末期,又有箭傷,當時沒有消炎藥,無法醫治。

    呂蒙,繼周瑜後大都督,東吳名將。奪取荊州,大敗關羽後,受到孫權的重賞。不久生病,不治而死,其原因也弄不明白。大都估計與孫權有關,孫權不想殺關羽,若殺關羽,必然遭到劉備的報復,呂蒙殺了關羽,孫權內心不快,懷疑酒中下藥,於220年中毒死去,年僅43歲。

    陸遜,繼呂蒙之後大都督,東吳名將。夷陵之戰,大敗劉備,挽救了東吳,功勳卓著,孫權將他升任為丞相,而又連續立功。後來參與爭太子位,觸怒了孫權,入獄,於228年病死於獄中,時年63歲。

    太史慈、甘寧、淩統均英年早逝。

    黃蓋、丁奉、徐盛屬於老年病死。

  • 5 # 阿珍說史

    東吳給人的感覺就是武將沒有曹操和劉備猛,江東多才俊,北方多猛士。曹操有五子良將,劉備有五虎上將,個個都是成名的人物,感覺東吳就弱了一點。其實不然,江東也有十二虎臣。江東名將很多都早逝,不像曹操劉備那邊,大多都五六十以上,而且主角也是在曹劉周邊,因為他們打仗基本都是進攻,而孫權多半都是防守,水軍到時厲害,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沒有北方強悍。下面就簡單說說江東幾位名將的故事。

    周瑜,就是我們常說的東吳第一任大都督,周瑜可不簡單的,歷史上的周瑜羽扇綸巾,風流倜儻,標準的高富帥,而且能文能武,還是個有品味的音樂家“曲有誤周郎顧”。周瑜是典型的鷹派人物,主張派的領軍人物,好戰分子,胸有韜略,敢想敢做。赤壁之戰要不是他和魯肅孫權就完了,臨死前還在謀劃跟馬超合作前後夾擊曹操,想奪益州。可以說他是戰略家加軍事家,要長相有長相,要謀略有謀略,基本是個完人,可惜三十六歲英年早逝。他的病亡結束了一個時代,後來的接班人再也沒有周瑜的進攻膽識了,雖然陸遜厲害,但是達不到周瑜的高度,格侷限於劃江而治自保。所以說周公瑾的死影響了江東局勢,甚至影響三國走向。

    魯肅,他不算英年早逝,死時四十六,算是壯年而亡。魯肅可不是小說裡面的忠厚老實的老好人,他是戰略家加外交家,跟周瑜是刎頸之交,也是周瑜唯一推薦給孫權的大才。孫權一見他就坐在床上談了一整天的天下局勢,而且從始至終對魯肅都是特別尊重,登基之後還在感慨魯子敬的戰略眼光,果然自己能登九五之尊。魯肅的戰略佈局跟諸葛亮的“隆中對”基本相同,而且還更早。但是魯肅偏向於戰略方面,像個政治家,軍事方面不太突出,自保是沒問題,進攻不是他的強項。

    呂蒙進攻不如周瑜,謀略不如魯肅,但是他也是個猛人,也善戰,比起周瑜的眼光那是差點,他主要是盯著荊州方向,還沒有打到北方去想法。魯肅還在的時候就天天要魯肅打荊州,魯肅當然不能亂來,還不是時候,後來他自己當家就迫不及待的打荊州的主意,最後也成功了,可是捅了大簍子,惹怒劉備的後果很嚴重,秦國之力來抱負,幸虧有出了一個了不起陸遜。呂蒙自保還可以,眼光還是差了點,奪取荊州後就暴斃而亡,才四十二歲。

    陸遜,陸伯言給人的感覺就是個儒將,文質彬彬的。其實他是個被嚴重低估的統帥,呂蒙襲取荊州的時候陸遜出了很大的主意,基本是他的謀略,那時候他才二十出頭,少年英雄。“夷陵之戰”是他的封神之戰,打的劉備傾家蕩產。他甚至出將入相,還生了一個同樣厲害的兒子陸抗。但陸遜的戰略眼光也只限於劃江而治的自保目標,這可能跟孫權自己的想法一樣。但陸遜活了六十三,算是最長壽的名將了。

    還有太史慈那是江東一等一的猛將,也是早逝。淩統被尊為“國士無雙”也早逝。甘寧他們也是一樣。還有孫氏宗族的孫瑜、孫皎、孫桓等後起之秀都有東吳的希望,尤其是孫桓才二十五歲就病逝了,著實可惜。

  • 6 # 再言春秋

    閣下想多了,周瑜、呂蒙死的時候東吳正是最需要軍事人才的時候,孫權其人雖然有暴力的一面,但他並不是一個只有暴力而沒有頭腦的人。

    像周瑜、呂蒙這種水平的軍事人才,在那個時候,孫權不僅不會害他們,還要給他們最大的禮遇和信任,只有這樣才能讓東吳開疆拓土。

    退一萬步說,就算孫權真的要因為某些“特別”的原因去謀害這些人,他也只有可能謀害周瑜,周瑜是孫策的班底,不完全屬於孫權。至於呂蒙,孫權是萬萬不可能暗害的。

    不過,今天既然聊到這了,咱們也就把東吳名將的結局跟大家聊一聊吧。

    東吳名將,首當其衝的就是四大都督,即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當然了,如果確切地從官職上看,他們並不是都擔任過都督,只不過在東吳軍界的地位是超然的。

    周瑜,這是一個拔盡江東百年地氣的奇男子。其性格恢宏,卓爾不群,指揮打仗自是不必說,其他的才華有多高,只需要看一句江東俚語就知道了:“曲有誤周郎顧”。

    可以說,周瑜是一個360度無死角的全方位人才,如果非要找一個缺點,那就是因為過於完滿,而折損了壽元。

    終周瑜一生,都是在為東吳的開疆拓土而嘔心瀝血。而周瑜的心裡,劉備更是東吳的勁敵。所以,周瑜始終想要遏制劉備集團的發展。

    遏制劉備的發展,在周瑜時代是分兩步走的。第一步,是要從劉備本身上面進行控制,第二步,就是透過開疆拓土,以減少劉備的擴充套件方向,於是益州就成了周瑜勢在必得的戰略要地:

    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日:“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可惜的是,周瑜的戰略目標最終沒有達成,他本人也死在了征途之上。

    魯肅,這個被人稱之為“老實人”的人一點也不老實。年輕時候的魯肅,那絕對是一個二桿子的遊俠。

    後來,魯肅投奔孫策,逐漸受到重用。不過,真正讓魯肅可以留名於後的,還是孫權上位之後的事了。

    孫權上位之後,魯肅做了幾件影響當時中國歷史的事。

    他向孫權貢獻了榻上策,以確定了孫權之後的軍事、政治大方針。聯絡劉備集團,以確保和支援了赤壁的最終勝利。

    同周瑜相比,魯肅更為重視孫劉聯盟的關係。這一點上,我覺得魯肅更具有大局觀。所以,終魯肅一生,都在維繫這個聯盟。可惜,魯肅也非長壽之人,建安二十二年魯肅病逝:

    肅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權為舉哀,又臨其葬。諸葛亮亦為發哀。

    呂蒙,或許四大都督中,呂蒙是我最不看好的一個。軍事能力的謀篇佈局,呂蒙確實有獨到之處。

    不僅如此,呂蒙更是一個善學之人,否則也不會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成語流傳於後世。可呂蒙,只是一個純粹的軍事人才,他的大格局,大政略,與魯肅無法相比。

    呂蒙對東吳的最大的貢獻就是白衣渡江,巧取荊州。可這對東吳既是福也是禍。

    從表面上看,東吳的勢力範圍擴大了,劉備集團也不會透過荊州而威脅到東吳了。而這,不過是驅狼迎虎罷了,此防線上沒有了劉備的威脅,同時也意味著東吳將在荊淮防線獨自面對曹魏。

    不過,要說一點的是,呂蒙雖然榮寵極深,可他卻是一個生活簡樸之人,這一點是值得很多人尊敬的:

    時權哀痛甚,為之降損。蒙未死時,所得金寶諸賜盡付府藏,敕主者命絕之日皆上還,喪事務約。權聞之,益以悲感。

    陸遜,僅就軍事能力來看,陸遜是四大都督裡最強的。陸遜一生所主導的軍事戰爭,都可以說很有戰爭藝術。

    他幫助呂蒙奪得荊州,在夷陵之戰中擊潰劉備,石亭之戰又擊敗了曹魏,每一場戰爭如果我們細品,都會發現陸遜把兵法用到了極致。

    而陸遜,也是四大都督中最長壽的一位。很多人感覺陸遜短壽,這其實是錯誤認知,陸遜是六十三歲病死的,這在當時已經算是長壽了。

    而且,陸遜之死是因為他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到了東吳的儲君之爭。可他也不是孫權處死的,而是憂憤而死。

    東吳名將中,四大都督之外,就要數太史慈了。但太史慈這個人於東吳有些特殊,他在《三國志》中入的是《劉繇太史慈士燮傳》。

    說白了,在陳壽心中,太史慈是有當一方雄主的氣魄和能力的。太史慈的死就是正常病逝,這一點沒有什麼可以胡亂揣測的。不過他死前的那句話倒是很有深意:

    比及屯住軍馬,太史慈病重;權使張昭等問安,太史慈大叫曰:“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除了四大都督與太史慈之外,東吳最為有名的就是所謂的“十二虎臣”。這十二人分別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

    這裡面除了陳武、董襲是戰死的之外,其餘的人都是正常死亡,根本無謀害一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畢業去女朋友家見家長,開口就10萬禮金,不給就算不愛女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