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振廷1
-
2 # 梅里一了
謝邀,春節,孩子們喊,正月初一過大年囉!這句話有三個概念,年,月,日。按一定規律和標準安排年月日稱為曆法。每一年正月初一稱為歲首,也就是一年開始的日子。春節的來歷,傳說很多,有一種說法是虞舜繼天子位帶領諸侯祭祀天地的日子,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按這種說法,春節應該起源於五帝時代的末期,舜帝時的虞朝。為什麼認為這一說法有一定道理呢?因為按照《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虞舜是一位耕於歷山的農業專家,搞農業關鍵點在不誤農時,怎樣才會不誤農時,就是要懂曆法。據說舜在歷山耕種時就編了本物候學的書叫《七十二候》,可見種地首先要掌握一些天文物候方面的知識。中國現存最早的這方面書籍《夏小正》就是虞朝後繼者夏朝修訂的。虞夏時的大禹治水,個人認為是山地農業向平原種植的擴張期需要。中國屬於季風性氣候,掌握時令節氣,對於農業耕種的雨水溫度日照的調控至關重要,因此,中國古代的歷法叫做農曆。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陰曆,指月亮的運動週期,繞地球一週為一個月,在地球上肉眼可見期圓缺變化,稱為朔望月。陽曆指太陽的運動週期,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一年。在地球上肉眼無法看太陽,透過地上圭表投下日影長短方向的變化來判斷。把這種判斷與晚上的星相結合起來,確定一個太陽視運動的迴歸年週期。這個星相中重要的概念是二十八宿,就是二十八個位置相對的星座,相當於鐘錶上的刻度,另一個是相當於鐘錶上指標的北斗七星,一年中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不同的時區,這個時區是以地支劃為十二個等份,稱為陽月的十二月。其中冬至所在的那一月為起始點,稱為子月。陽曆月陰曆朔望月並不對等,陰曆月為29.5天,陽曆平均下來每月30.4天。為了把陰曆和陽曆合起來,彌補這種誤差,華人透過設定閏月的辦法解決,17年剛好設定9個閏月。
-
3 # 質躍
起源於那個遙遠遙遠的朝代,已經遙遠的很模糊很模糊了,已經模糊的看不清了,看不清的結果是以至於現在我只好模糊的告訴你,反正是久遠的一個朝代經過不斷的發展演變不斷形成的。
古人如何過春節?一如問古人如何吃飯一樣?睜眼閉眼間我能盡我想象到的是,古人也是白天活動夜晚休息,一樣吃喝玩樂,走親訪友,拜呀拜,祭呀祭,祈福呀祈福等等。
若問與今天有什麼不一樣,嚴格說,除去現代人自以為的抽象概括的看似永恆的靜止的意識文化體,歷史發展實踐活動的看沒有任何一點完全一樣的,即是,人不可能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流。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都是一樣的道理。
好了,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原於民國。開始稱年,年瘟神也,每到秋後死亡的人特多,也不知過年改了多少次,多少個月份,延伸到現在的正月初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