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白啟明
-
2 # 倔強的小蝦
我們這裡也有幾句俗語,姑父姨夫,舅舅的媳婦。這幾個人過世是不需要穿孝的!
在過去,男尊女卑比較嚴重,所以女方這邊的親戚都不怎麼尊重。
還有幾句,姑舅親,輩輩親,打折骨頭連著筋。兩姨親,不算親,死了姨娘斷了親!
姨夫本來就是姨的老公,你們所有的聯絡,就是有這個姨。當姨過世後,也就沒什麼聯絡了。
現在社會不同了,親戚一般走動的比較多,就親近許多。
以前子女多,每家人都有很多的親戚,合得來的就親近。合不來走動就減少了。親情也就慢慢淡了。
80後很多的獨生子女,又生活在封閉的樓房內。很難再看到,一大堆親戚其樂融融的在一起了!
-
3 # 鴻鵠迎罡
80年代以前出生的農村人,基本上都聽過“姨夫不算親,牛糞不算糞”這句俗語,它是什麼意思,表達了怎樣的人生觀呢?
先說“姨夫不算親”的具體含義。
眾所周知,中國曆來是由血緣關係組合起來的人情社會,親情是人情社會中最重要的紐帶,一家人跟另一家人的關係是否親密,往往是用血緣關係的親疏來衡量的,有血緣關係和親戚關係的人,自然會聯合在一起,關係顯得十分親近,誰若遇到了困難,親戚們自然而然會伸出援助之手,幫他渡過難關,在幫助親戚的同時,也給自己樹立了威信。
首先,從血緣關係上來講,姨夫沒有姨媽那麼親近。一個家庭中,父親一方的兄弟姐妹,如,叔伯、姑媽,母親一方的兄弟姐妹,如舅舅、姨媽,都是非常重要的親戚,跟父母親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俗話說血濃於水,真正遇到困難,這些人不會袖手旁觀。
而嬸嬸、姑夫、舅母、姨夫等人,雖然也是親戚,但跟自己的父母親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他們是因為跟父母親的兄弟姐妹結婚後,才攀上了親戚關係,如果沒有這層婚姻關係,他們就是外人,如果離婚,他們就是陌生人。因此,跟他們的親戚關係自然是淡薄和疏遠了一些。
再者,姨夫畢竟是女婿,在地位上沒有舅舅高。農村常說“一個外甥半個兒,一個舅舅半個爸”,說明舅舅在所有親戚中的地位是最高、最重要的,其他親戚根本比不了。如果參加過農村紅白喜事宴席的朋友,一定知道每一個席面上都設定了上席,上席專門是為舅舅這種級別的親戚預留的,旁人沒有資格去坐到上席。
舅舅是外公家的頂樑柱,是掌握話語權的一家之主,而姨夫,不過是外公家的女婿,在地位上自然沒有舅舅高,姨夫來到外公家就是客人,在處理外公家的大事時,他必須聽從舅舅的意見。
並且,自古以來,尤其在農村,當一個家庭出現大事需要商討時,往往會參考舅舅的意見,舅舅有責任為外甥家出謀劃策。
“牛糞不算糞”的意思很好理解。
過去很少有化肥,即使有大多數人也用不起,人們通常使用自家生產的農家肥來增強土地的肥力。農家肥以人畜的糞便為主,是效果良好的有機肥。
大家都知道,牛是草食動物,豬是雜食動物,牛糞跟豬糞比起來,有機肥料的含量比較少,肥力太小,對莊稼增產增收的作用並不大,對農村人來說,牛糞可有可無,因此,就有了“牛糞不算糞”的說法。
當“姨夫不算親,牛糞不算糞”聯絡在一起,組成一句話時,卻道出了複雜刻薄的人情世故,把姨夫比喻為牛糞,是說明姨夫在人情社會關係裡,身份比較尷尬,變成了可有可無的角色,掛著親戚的名義,卻達不到理想的親戚地位。
回覆列表
我就是個姨夫。聽了這句話覺得心裡很不爽。主要是這句話把姨夫和牛屎放在一起比較了。其實姨夫當好了,孩子也會非常喜歡和依賴的。大言不慚地說:比如我就是個好姨夫。當年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就是我這個當姨夫的義無反顧、不計報酬的付出,才使孩子上了理想的大學,孩子也懂事,每年逢年過節就會來家看望我,心中暖暖。
在中國的老話中,有“三親、三不親”之說。所謂的“三親”指的是姑、舅、姨,姑是父親的姐妹、舅是母親的兄弟、姨是母親的姊妹,都是與父母有血脈親緣的“親人”;所謂的“三不親”,則指的是姑父、舅母與姨夫,他們都是“三親”的配偶,論血緣,他們是比“三親”要遠了一層的。姨夫在這種以血緣為基礎的關係樹中,位置相對偏遠些,所以,才會有“姨夫不是親”的表達。這只是個比喻,論的只是親疏,並不涉及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