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一白聊歷史
-
2 # 亦有所思
個人以為,應是見過。
因為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的結尾曾經說過“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也就是說,在左丘失明之後所著的《國語》他是聽過的,自然也是見過的。而且是依於孔子的《春秋》而作。司馬遷雖然承認是一家之言,並且在《史記》為了豐富人物的思想和性情難免有所加工或渲染,但是史官的本職決定了其必然不可能憑空捏造,頂多是根據事實進行藝術加工。
《左傳》著於《國語》之前,那麼《左傳》司馬遷讀過麼?
之所有有人認為司馬遷可能沒有讀過《左傳》,是因為歷史上對《左傳》的真實作者存有異義,但是從海外迴歸的竹簡來看,《左傳》成書於戰國時期確定無疑。
司馬遷寫史記,不是所有的資料都是第一手資料,他一方面遊歷天下,四處搜尋,然後根據現有資料進行分辯和整理,另一方面他充分利用已經存有的典藉進行歸納和總結。是的,他沒有在《報任少卿書》中點明左傳,只是說了國語。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讓後人爭論不休。
必須要說明的是,在《報任少卿書》中司馬遷引入《國語》的最大目的不是論述左丘明有哪些著作,而是擷取“失明”一事和其化事實組成排比,強調“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也就是說,不論左丘明寫了多少書,以失明之後所寫的《國語》更能符合司馬遷的訴求。
這一點不能說明,左丘明只寫了《國語》,沒有寫《左傳》。
因為,在《報任少卿書》中也寫到了孔子,原文如下“仲尼厄而作《春秋》”,那麼我們能認為孔生一生只編補了《春秋》麼?顯然不能,孔子編了《詩(經)》,也論了《(周)易》,哪怕周易沒有百分百的證據,但《詩(經)》卻毫無分歧,但這種理論來說,豈不是說《詩(經)》並不是孔子編撰的麼?
竊以為,左傳為史記提供了許多資料和和素材,正如小可當年讀《孟嘗君列傳》,還特意看了相記記載的《戰國策》,明顯可以看出,對於馮諼這個人物,司馬遷進行了藝術加工,以讓這個人物更加符合邏輯,更加突性,也更加合理,但基本事實卻沒有絲毫變化,只是人物和情節更顯得豐滿。
《左傳》已經被證明確實著於戰國時期,那麼對於司馬遷而言,根本不可能沒有讀過,因為在當時,能夠接觸到各國史書的最佳人選只能是司馬遷父子。如呆《左傳》這麼出名的並且可以流傳下來的史書,司馬遷父子卻看不到,根本不可能。
當然,後世學者認為《左傳》和《國語》的體裁和表達方式並不同,因此認為非一人所作,確切地說不是左丘明所說,也有道理,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哪怕不是左丘明所作,它也是戰國圖書,既然是戰國圖書,司馬遷不可能看不到。
因為他是史官!而《左傳》又不是禁忌之書,所以無論怎樣理解,無論作者是不是左丘明,太史公一定會看到!
當年,讀書之博之廣,司馬遷堪稱當世第一,他若沒有讀過,那麼根本不會流傳下來!
回覆列表
司馬遷是有可能沒見過《左傳》的。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有“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的話,但卻沒有提到過《左傳》,所以很多人據此認為司馬遷沒有看過《左傳》,甚至不少學者認為《左傳》不是左丘明所做,而是西漢劉歆的偽作。不過這個結論是不大能站的住腳的,跟主題也無關,暫不敘說。
認為司馬遷看過《左傳》的,主要依據是司馬遷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此處提到左氏春秋,也就是後來的左傳。
我的觀點是司馬遷很大的可能是知道左丘明作了《左傳》這本書,但是沒有具體拜讀過。
《春秋三傳》裡面《公羊傳》和《榖梁傳》應該是因為有家族收藏流傳,所以在西漢初期便被寫成書籍,成功面世。而《左傳》是因為劉向、劉歆父子的整理,,才逐漸受到重視。等到《左傳》成書面世時,司馬遷早已逝世,所以司馬遷沒有看過《左傳》也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