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蔡國英陶瓷

    謝謝邀請 回老家過年還是有拜年這個習俗,像我婆母村子裡都是程姓家族,由於婆婆輩份大,每年初一一大早就有同族晚輩來拜年,走了一茬又來一茬,初二就是出嫁的姑娘領著女婿和孩子回孃家拜年啦!又是一番熱鬧!初三是兄弟姊妹家互拜年,兄弟姊妹多的就一家吃一餐又奔下一家,姊妹少的就一家吃一天,這樣吃到初五左右,再就是抽空回拜下族人,一般外出打工的初六,初七也回城啦,老家又剩下空巢的老人和留守的孩子啦!唉,每年的此時又不知要拋灑多少分離的淚水啦!

  • 2 # Lonely未來

    拜年是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的一種,親戚朋友們相互走訪問候,傳遞祝福,全國各地都會有一種形式。

    年三十剛過,就意味著新的一年已經開始,從初一到初八都是可以向親友們拜年送祝福。

    當然每個地方的習俗都會有所不同,形式也會不一樣,但都是大同小異的。

    主要都是向長輩行禮拜年,送祝福,還有給小孩子的壓歲錢,就是一個氛圍,許久不見的老友難得聚在一起熱熱鬧鬧挺愉快的。

  • 3 # 篤實即公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王安石的《元日》集中體現了幹家萬戶觀天喜地普天同慶的熱鬧氣氛。 自成家以來一直都在老家過年,親身經歷老家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富裕的大轉變,唯有一樣歷久靡新總也不變那就是老家人的熱情,好客。大年初一你會在鞭炮聲中開啟新的一年,緊接著三五成群的穿著一新的大人小孩挨家挨戶拜新年,熱情的男主人忙著敬茶奉煙,拿“元寶”---就是煮熟的茶葉蛋,寓意新的一年多掙錢多拿金元寶。女主人則拎著大袋小袋的糖果瓜子散發給前來拜年的孩子們。說起孩子拜年還有一件發生在我孩子身上“美談”,那是我孩子剛會走會跑的年齡,大概三、四歲的樣子,大年初一跟著大大小小一幫孩子去拜年,回來提著沉甸甸的袋子向我們一干大人炫耀,,大概是他人生第一次大豐收,那興奮伴隨他一整天,第二天一大早他高聲叫奶奶再給他袋子去拜年好再創輝煌,換來大家的哈哈大笑。而今我的孩子已長大成人,但是這件事每逢春節都會被舊事重提笑談一番。 自從春節放七天長假以來, 除了三十初一其餘時間似乎都在走親訪友和被走親訪友,熱情接待和被熱情接待中渡過的。站在家i門口放眼一望,遠處的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人群絡繹不絕川流不息,手上提著大包小包的禮物,流露著藏也藏不住的興奮和快樂。有時我也想大都市商鋪林立,車水馬龍,夜晚的霓虹燈閃,充徹著都市的繁華和暄鬧,單就過年還是家鄉高朋滿座、推杯換盞、笑聲溢位窗外的年味更濃! 只是今年感受這佳節快樂的同時總有著一絲淡淡的思念湧上心頭,去年夏天我的婆婆去世了。婆婆在世時一向對我有些偏愛,回到老家萬事不用我動手,偶爾也會引起妯娌和姑姐的小醋意,婆婆就會說她總小些又上班又帶孩子,總也忙不完,回家也就吃口現成的你們總要多體諒她,讓她也歇歇。言語之間透著母愛,而我母親早亡,總是不由自主的親近婆婆。而今斯人己去,音容宛在。常常想起那老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願天下父母都健康、安好、吉祥!

  • 4 # 誰是大白啊

    回老家過年,當然有過年這個習俗啦。

    我想,不管是什麼地區,都會有拜年這個習俗吧。

    拜年,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這種形式表達了人們辭舊迎新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願。

    古時候的拜年,晚輩要向長者叩頭施禮問候新年。

    遇到同輩的也要施禮問候。

    現如今,拜年已經沒有了古時候那些繁文縟節,拜年的形式也多種多樣了。

    有打電話拜年,發簡訊拜年。

    但是,最好的拜年方式,還是親自去家裡拜年,以表對人家的尊重。

  • 5 # 一請按上次一樣幫忙一

    我們家都有拜年的習俗、一年一度親戚之間要走動走動,不然不就失掉了嘛、也是各印兒的風俗遺傳的保留、我處有、史地`風土|人物、人情的古傳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區塊鏈文旅平臺趨於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