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被放假的幼師小姐

    一歲的男孩,正是孩子探索這個世界的開始,因為他們可以“自由”了-爬或者走!孩子自出生,就對外面的世界充滿的好奇,於是孩子開始使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這個世界,包括抓、咬、打、踢,孩子根據自己能力的發展就會展現自己不同的技能!當孩子學會爬或者走,那孩子會更加興奮,因為他可以移動了,他的世界因為他的移動會變化,他可以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這個時候的家長,應該儘量去支援孩子,增加孩子的經驗體驗,這樣的孩子在有支援的環境下,才能獲得更好的人發展!切記因為怕髒怕弄亂家裡怕孩子怕的痛走得累而剝奪孩子一系列探索外界的行為,這會讓孩子失去探究的慾望!

  • 2 # 失意的潛行者

    現在必須管,否則什麼都晚了,現在是立規矩的時候了,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都要讓他有意識,像你這個小孩的情況,一定是家裡人寵的、縱容慣了,現在做家長的一些觀念一定要糾正過來,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跟他強硬到底,不行就是不行,逼不得已還是要用武力解決,不需要你打的多重,但必須讓小孩有痛感,我每次管我家寶寶的時候就打指尖,十指連心嘛,現在快三歲了,懂事多了,也沒必要那樣管了,也就沒怎麼打了。

  • 3 # 清淡的辣媽

    小孩子跟成年人一樣,有自己的個性和脾氣。但是他不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所以在我們大人看來這只不過是小孩子比較淘氣的表現。

    但是如果他每天都很頻繁的發脾氣,就屬於人們常說的壞脾氣。

    一歲的小男孩當你不滿足他的需求時。他便使用他的爆脾氣表現出他的不滿。

    那麼一歲男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容易產生暴躁的不良情緒,主要考慮以下幾點原因家人太過於溺愛孩子。家裡的大人們天天圍著孩子轉,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認為我是家裡最重要的人。父母有時候聽到孩子無理的要求。本來不想滿足他,但是他一旦發脾氣,就立刻妥協了,這便是最糟糕的家教行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惡性迴圈。家裡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的育兒觀念不同。家裡大人意見不統一。比如爸爸媽媽認為是好事兒可爺爺奶奶卻認為是壞事兒。爸爸同意的事情媽媽卻偏要阻止。媽媽教訓,孩子爸爸偏要袒護。今天不讓孩子做這件事,明天又鼓勵他去做。家教過於嚴苛。孩子只要做錯一件小事父母就嚴厲訓斥,甚至打孩子或者以暴力嚇唬他。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壓抑,不滿。遇到這些問題,父母應該適當的去控制男孩暴躁的脾氣,不然性格會變得更糟。那家長應該如何糾正男孩子的暴躁脾氣呢?可以明確告訴孩子你的想法。不如你直接告訴他,你若這樣做我會生氣,然後再耐心地給他講你會生氣的原因。這樣孩子便能體會到大人的情緒,體會到自己錯誤行為給別人帶來的痛苦。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慢慢開導她。但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先不要指責他或者體罰,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不如多多溝通,開導,化解糾紛感化他。轉移他的注意力。等孩子哭鬧發火的時候,如果他被別的事情吸引,心裡的憤怒會漸漸得到平息。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直截了當地快速行動。小孩子對什麼事物都很好奇。一歲的男孩子還不會表達。父母不如在暴風雨來臨之際先下手為強。

    總之,想要培養男孩子一個好的性格需要長時間的栽培。細心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培養一個孩子就像種植一棵樹一樣,從小扶正樹杆,精心修理樹枝,茁壯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預防關節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