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鄂東小汪醫生

    正常的

    肺上端鈍圓叫肺尖,向上經胸廓上口突入頸根部,底位於膈上面,對向肋和肋間隙的面叫肋面,朝向縱隔的面叫內側面,該面中央的支氣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出入處叫肺門,這些出入肺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在一起叫肺根。左肺由斜裂分為上、下二個肺葉,右肺除斜裂外,還有一水平裂將其分為上、中、下三個肺葉。肺是以支氣管反覆分支形成的支氣管樹為基礎構成的。

    左、右支氣管在肺門分成第二級支氣管,第二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所轄的範圍構成一個肺葉,每支第二級支氣管又分出第三級支氣管,每支第三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所轄的範圍構成一個肺段,支氣管在肺內反覆分支可達23-25級,最後形成肺泡。支氣管各級分支之間以及肺泡之間都由結締組織性的間質所填充,血管、淋巴管、神經等隨支氣管的分支分佈在結締組織內。肺泡之間的間質內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毛細血管膜與肺泡共同組成呼吸膜,血液和肺泡內氣體進行氣體交換必須透過呼吸膜才能進行,呼吸膜面積較大,平均約70平方米,安靜狀態下只動用其中40平方米用於呼吸時的氣體交換,是肺呼吸的重要組成。

    因此,在因疾病等原因導致呼吸膜面積小於40平方米之前,肺換氣不會出現明顯的障礙。肺表面覆被一層光滑的漿膜,即胸膜髒層。胎兒降生前,肺無呼吸功能,構造緻密,比重大於1(1.045-1.056),入水則下沉。降生後開始呼吸,肺泡內充滿空氣,呈海綿狀,比重小於1(0.345-0.746),故可浮於水中。醫生常利用這一點,鑑定胎兒死亡的時間,並提供證據。

    肺泡:由單層上皮細胞構成的半球狀囊泡。肺中的支氣管經多次反覆分枝成無數細支氣管,它們的末端膨大成囊,囊的四周有很多突出的小囊泡,即為肺泡。肺泡的大小形狀不一,平均直徑0.2毫米。成人約有3~4億個肺泡,總面積近100平方米,比人的面板的表面積還要大好幾倍。肺泡是肺部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單位。氧氣從肺泡向血液彌散,要依次經過肺泡內表面的液膜、肺泡上皮細胞膜、肺泡上皮與肺毛細血管內皮之間的間質、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膜等四層膜。這四層膜合稱為呼吸膜。呼吸膜平均厚度不到1微米,有很高的通透性,故氣體交換十分迅速。吸入肺泡的氣體進入血液後,靜脈血就變為含氧豐富的動脈血,並隨著血液迴圈輸送到全身各處。肺泡周圍毛細血管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則可以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透過呼氣排出體外。

    肺泡內的表面液膜含有表面活性物質,起著降低肺泡表面液體層表面張力的作用,使細胞不易萎縮,且吸氣時又較易擴張。肺組織缺氧時,會使肺表面活性物質分泌減少,進入肺泡的水腫液或纖維蛋白原可降低其表面活性物質的活力,引起肺內廣泛的肺泡不張,血液流經這些萎陷肺泡的毛細血管時就不能進行氣體交換。臨床上新生嬰兒患肺不張症,就是因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所致。相鄰兩肺泡間的組織為肺泡隔,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及彈性纖維、網狀纖維。彈性纖維包繞肺泡,使肺泡具良好彈性。患慢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時,肺泡長期處於過度膨脹狀態,會使肺泡的彈性纖維失去彈性並遭破壞,形成肺氣腫,影響呼吸機能。

    肺泡的組成:小肺泡細胞,又稱I型肺泡細胞,厚約 0.1微米,基底部是基底膜,無增殖能力。大肺泡細胞,又稱II型肺泡細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質(二棕櫚醯卵磷脂),以降低肺泡表面張力。 肺巨噬細胞,來自於血液單核細胞。吞噬了較多塵粒的被稱為塵細胞,而心衰細胞則是心力衰竭患者肺內出現的吞噬了血紅蛋白分解的含鐵血黃素的巨噬細胞。 肺泡與肺部毛細血管緊密相連。兩者的膜大部分融合,有助於氣體的快速擴散。而肺泡表面液體層,I型肺泡細胞與基膜,薄層結締組織,毛細血管基膜與內皮組成了所謂的氣-血屏障。 肺泡:肺泡壁是由單層扁平上皮構成,有三種細胞:

    A. 扁平上皮細胞(I型細胞),其基膜緊貼毛細血管。

    B. 分泌上皮(II型細胞),該細胞突向管腔或夾在扁平上皮細胞之間,可分泌表面活性物質。

    C. 隔細胞:位於肺泡間隔中,當進入肺泡腔內就叫塵細胞。在塵細胞的細胞質內有大量塵埃顆粒,屬於吞噬細胞。

    D. 肺泡隔:是相鄰肺泡壁之間的結構,由結締組織和豐富的毛細血管組成。 由於毛細血管內皮的對液體的通透性比肺泡細胞內皮的要高,心力衰竭患者體液會滲出到結締組織中,造成間質性肺氣腫。 肺泡為多面性囊泡,一面開口於肺泡囊、肺泡管或呼吸性細支氣管,其餘各面與相鄰的肺泡彼此相接。肺泡壁很薄,表面覆有肺泡上皮。肺泡是支氣管樹的終末部分,是肺進行氣體交換的部位。肺泡、還有毛細血管擴大表面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怎樣治療?肺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