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A煩躁得很

    一戰爆發的時候,是因為歐洲國家在劃分世界其他地方殖民地的時候,鬧了很大矛盾。魚和熊掌,每個國家都想兼得,誰也不願意放手,最後只好打起來了。 二戰爆發的原因,更為複雜。因為一戰過後,出現了德國為例的戰敗國。英國、法國、美國的戰勝國。戰勝國想要更多賠款,戰敗國無力支付賠款。為了想要賠款,戰勝國就會花更大力氣壓迫。這種壓迫對於後來納粹德國上臺,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是有很大影響的。

    在一戰爆發之前的幾年,這些大國們之間就已經在政治和經濟上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角逐,歐洲列強為了自保都不得不選擇自己的陣營。於是就誕生了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派別,協約國包括英國、法國、俄國、塞爾維亞,戰爭打響之後又加入了義大利、羅馬尼亞、希臘、日本、美國等等,就連中國的北洋政府也審時度勢加入了協約國。而同盟國則是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當然你別看這有四個國家,除了德國之外另外三個都很廢柴,所以你基本可以模糊的理解為德國對抗全世界。

  • 2 # 瘋狗的輕武

    政府要打仗總得先造勢吧~ 而且幹仗的理由總要得到人民支援才能發動吧?

    尤其是巴爾幹半島這塊,本身是奧斯曼帝國的堂口,但19世紀帝國衰敗之後,這兒出現了權利真空,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希臘等等一杆巴爾幹國家群起反抗了奧斯曼帝國,獨立之後又對巴爾幹的分贓不均鬧了矛盾,而政府當然對吃瓜群眾各種抹黑對手。加上這塊地盤對當時的兩個大佬,沙俄和奧匈帝國很有吸引力,兩大佬介入之後情況就變的更復雜起來,那會政府還總是以極端民族主義來搞事,因此人民普遍覺得自己的人種最牛逼,巴不得一頓抽死對手。

    德國那邊雖然原因和巴爾幹不一樣,一方面是德國統一之後殖民地資源大多被英法分了,而自己作為一個強勢崛起的工業化國家因為資源短缺總是處處受制。因此總想在殖民地上搞點事情。而英法總不能忍一個新崛起的帝國來分他們的贓。所以德國和吃瓜群眾說:我們總是背英法限制,阻礙了德意志的崛起,所以要幹他丫的。

    英法對群眾說:德華人妄圖用武力來奪取我們的財產,所以要幹他丫的。

    我的意思是,沒有人民會渴望著發生戰爭。只有一些事不關己的投機分子,有利可圖的商賈,野心政客才會對戰爭有憧憬。而戰爭不是一下子打起來的,往往會有前邊很多鋪墊的發酵,等到戰爭已經無法避免時,參戰國,尤其是發動國的群眾往往已經被政府洗腦的差不多了,支援戰爭也無可厚非。

  • 3 # 科普道人

    《知史以明鑑·查故以至今》

    第一次世界大戰,又稱第一次世界大戰或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國際衝突,1914 - 1918年,歐洲大部分國家與俄羅斯、美國、中東和其他地區捲入其中。這場戰爭使同盟國—主要是德國、奧匈帝國和土耳其—與同盟國—主要是法國、英國、俄羅斯、義大利、日本,以及1917年以來的美國—發生戰爭。它以打敗同盟國而告終。這場戰爭幾乎是空前的,它造成了屠殺、屠殺和破壞。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20世紀地緣政治歷史上最偉大的分水嶺之一。它導致了四大帝國王朝(德國、俄羅斯、奧匈帝國和土耳其)的垮臺,導致了俄羅斯的布林什維克革命,併為歐洲社會的不穩定奠定了二戰的基礎。

    塞爾維亞已經因為兩次巴爾幹戰爭(1912-1913年)而大受鼓舞,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把注意力轉向了“解放”奧匈帝國的南斯拉夫人。塞爾維亞軍事情報部門負責人德拉古廷·迪米特里耶維奇上校也在“Apis”這個秘密組織聯盟或死亡組織的頭目領導下,承諾追求這個泛塞爾維亞野心。阿皮斯相信,奧地利大公弗蘭茲·費迪南德(弗蘭茲·費迪南德是奧地利皇帝弗蘭茲·約瑟夫的繼承人)的死將為塞爾維亞人的事業服務,並獲知大公即將訪問波斯尼亞進行軍事視察,於是策劃了他的暗殺。塞爾維亞總理尼古拉·帕什奇奇是阿皮斯的敵人,他聽說了這起陰謀,並警告奧地利政府,但他的話措辭過於謹慎,讓人難以理解。

    1914年6月28日上午11點15分,在波斯尼亞首都薩拉熱窩,弗蘭茲·費迪南德和他的摩登妻子,霍亨伯格公爵夫人蘇菲被波斯尼亞塞族人加夫裡洛·普林西普槍殺。奧匈總參謀長弗蘭茲、格拉夫(伯爵)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和外交部長利奧波德、格拉夫·馮·伯克特認為,這次犯罪是採取措施羞辱塞爾維亞,從而提高奧匈在巴爾幹半島的聲望的契機。威廉二世已經向康拉德(1913年10月)保證,如果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發動一場預防性戰爭,德國將予以支援。在威廉王子於7月6日啟程前往挪威北開普島的一年一度的巡航之前,在遇刺後一週,這一保證得到了證實。

    奧地利人決定向塞爾維亞提交一份無法接受的最後通牒,然後依靠德國來阻止俄羅斯的干涉,宣佈戰爭。儘管最後通牒的條款最終在7月19日獲得批准,但最終通牒的交付被推遲到7月23日晚上,因為到那時,法國總統雷蒙德·龐加萊和他的總理雷內·維維安尼(RenéViviani)將在7月15日啟程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他們將在回家的路上。因此無法與俄羅斯盟國立即作出反應。當7月24日宣佈交付時,俄羅斯宣佈奧地利匈牙利不能被允許壓垮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於7月25日對最後通牒作出答覆,接受其大部分要求,但對其中兩項要求提出抗議,即塞爾維亞官員(匿名)應根據奧匈帝國的命令被解僱,奧匈官員應在塞爾維亞領土上參與對組織的訴訟。對奧地利匈牙利的敵視。雖然塞爾維亞提出將此事提交國際仲裁,但奧匈兩國立即切斷外交關係,並下令部分動員。

    從7月27日的巡航中,威廉在7月28日得知了塞爾維亞是如何回答最後通牒的。他立即指示德國外交部告訴奧匈帝國,戰爭不再有任何理由,它應該滿足於暫時佔領貝爾格萊德。但與此同時,德國外交部一直鼓勵伯希特爾在7月27日已經說服約瑟夫授權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事實上,戰爭是在7月28日宣佈的,奧匈帝國炮兵第二天開始轟炸貝爾格萊德。俄羅斯隨後下令對奧匈帝國進行部分動員,7月30日,奧匈帝國在俄羅斯邊境上發出動員命令,按照慣例進行反擊,俄羅斯下令進行全面動員。自7月28日以來,德國一直希望奧匈戰爭能夠“本土化”到巴爾幹半島,儘管英國早些時候曾發出警告,但就東歐而言,德國現在已破滅了幻想。7月31日,德國發出了24小時的最後通牒,要求俄羅斯停止動員,並要求18小時的最後通牒,要求法國在俄羅斯和德國之間的戰爭中承諾中立。

    俄羅斯和法國都預見到了這些需求。8月1日,德國下令全面動員,向俄羅斯宣戰,法國也下令全面動員。第二天,德軍派遣軍隊進入盧森堡,要求比利時為德國軍隊在其中立領土自由通行。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

    8月3日至4日晚上,德國軍隊入侵比利時。因此,大不列顛不關心塞爾維亞,也沒有明確的義務為俄羅斯或法國作戰,而是明確承諾保衛比利時,8月4日宣佈對德國發動戰爭。

    奧匈帝國8月5日對俄宣戰,塞爾維亞8月6日對德國宣戰,黑山8月7日對奧匈帝國宣戰,8月12日對德國宣戰,法國和大不列顛分別在8月10日和8月12日對奧匈帝國宣戰,日本8月12日對德國宣戰。23,奧地利匈牙利8月25日對日本,8月28日對比利時。

    1914年2月26日,羅馬尼亞恢復了1883年與中央列強的秘密反俄同盟,但是現在選擇保持中立。1912年12月7日,義大利確認了三人同盟,但現在可以提出無視它的正式論據:第一,義大利沒有義務在侵略戰爭中支援它的盟友;第二,1882年的原始條約明確地表明該同盟不反對英國。

    1914年9月5日,俄羅斯、法國和大不列顛締結了倫敦條約,每個條約都承諾不與中央列強單獨建立和平。從那時起,他們可以被稱為盟國、協約國、強國,或者僅僅是同盟國。

    1914年8月爆發的戰爭一般受到歐洲各華人民的信心和歡欣鼓舞的歡迎,其中也激起了愛國情緒和慶祝的浪潮。很少有人能想象歐洲大國之間的戰爭會持續多久,會造成多大的災難,而且大多數人相信他們的國家會在幾個月內取得勝利。這場戰爭既受到愛國主義的歡迎,被視作國家需要的防禦戰爭,又被視作理想主義的戰爭,被視作維護反強權、條約的神聖性和國際道德的戰爭。

  • 4 # 歷史碩士生

    那時候歐洲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特別強,列強政府為了瓜分利益,這時候正處於暴風雨前的寧靜,只需一根導火索,戰爭就可以打響,而奧匈帝國王儲謀殺正是點燃了這個導火索。所以人民希望自己的國家在戰爭中勝利,取得自豪感;政府則希望謀取更多利益。

  • 5 # 共論矛盾

    這是矛盾的世界。

    有愛好和平的華人民,就有愛好戰爭的西方人民。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 6 # 清淨虛無愛國愛人民

    我中華民族徹底的勝利就在眼前!

    餘曾經說過“最重要的是與子孫留一個清明、祥和、富強的祖國!就是跑到國外,如果祖國都沒有了,你什麼都不是!”!

    那些國外疫情嚴重了回來的孩子的父母要好好想想啊!如果沒有了現在這個國,你們的孩子往哪兒送啊?!

    如果發生大災大難,移民獲得西方美帝國籍的華人好好想想啊,別人救自己民族的人都救不過來,還管的了“移民”!?

    一、堅決“閉關鎖國”!

    二、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中央摸清中國存糧,一定要至少夠全華人民吃一年以上!以中國人民的勤勞,只要一動員,全國所有邊角餘料土地(比如城市、小區綠化帶)全部利用起來,一年就可以農業大豐收。農業重心適當向西部山區轉移!國家種子中心向西部山區轉移並且多備用幾個!能夠自行留種的作物種子就是再生稻、玉米等以前那種產量少但是能夠自己留種的必須要有儲存並且向西部山區分散儲存!

    三、不能放棄以前那種老式發報機及操作人員的培訓(密電碼永遠重要)!一旦相互擊落通訊衛星及擊毀電視、通訊塔,老式發報機及操作人才就是唯一最可靠的快速通訊方式!

    四、大量建造、儲存好那種“三蹦子”飛機!一旦相互擊毀公路、鐵路、機場,它就是最好最快的交通工具!最好改變一下它的樣子,就是弄成隱身的!

    設計、建造、儲存好大量小型履帶摩托車!

    五、軍隊做好戰爭準備!

    美帝“民兵”要飛!

    美華人民唯一出路,儘快罷免特朗普!美帝政府是小政府大市場!政府其實只是壟斷集團的代言人!不可能像我朝一樣全國封閉, 因為美帝壟斷集團不可能讓勞動者封閉耍起!但是,一旦美帝國家亂套,美帝人民暴亂,美帝壟斷集團一樣玩完!所以美帝壟斷集團包括特朗普代表的壟斷集團必須轉變觀念,就是散財!學我朝,全國封閉!

    否則美帝玩完!

    美帝亂前,聯合國出兵控制美帝“民兵”!

  • 7 # 紅色手電筒

    其實當時的普通平民百姓也沒有多盼望打仗,當時的普通老百姓都是覺得自己的國家能夠很快的打勝這場戰爭,而且現場戰爭能夠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好處,所以是比較擁護自己國家政府採取比較激進的戰爭政策。

    一戰前,當時主要參戰國都以為戰爭很快就會結束,時間不會超過一年,而且傷亡也不會很大。日俄戰爭的經驗教訓根本沒有吸取,各國的高階軍官還是想著拿破崙是怎麼打的,根本沒想到戰爭會是這個樣子。

    一戰前,歐洲無大戰,歐洲國家大部分都是和殖民地用著大刀長矛的武裝打,都以為戰爭可以輕易獲勝。

    一戰前的歐洲國家裡邊,象英法德這種相對發達的國家已經是普及了小學教育,小學教育裡邊肯定是宣揚什麼忠君報國之類的東西,法國沒有國王但是即便對於德國也是說不了什麼好話,肯定是以報仇的教育為主,所以法華人一聽是要打德華人,那肯定是沒有意見,揍他!

    在一戰之前,歐洲國家爆發的戰爭普遍是規模小,時間持續短,但是戰爭的收益比較大,而歐洲的仗基本打完了以後,歐洲國家出去打仗都是用步槍大炮去對付殖民地的大刀長矛,這種殖民地戰爭更是代價小而收益巨大,所以歐洲人也覺得戰爭沒什麼了不起,而且對於年輕人來說還是一個能夠迅速飛黃騰達的機會,所以從上到下,對於戰爭的殘酷性根本沒有直觀的感受。

    西線無戰事是反戰電影的開山之作,對於那時候的情況描繪的非常清楚。

    我覺得朱可夫當兵的經歷在當時的歐洲青年中可以算是典型代表。

    象電影《西線無戰事》裡邊,德國的年輕人都是熱衷於戰爭,都是希望在戰爭中去建功立業、飛黃騰達。而象俄國這種國家,由於社會分化比較嚴重,普通老百姓對於戰爭其實沒有興趣,象朱可夫在回憶錄裡邊寫到自己當兵的時候就回憶到,一戰爆發的時候,他當時在他舅舅的皮毛店裡邊做工,他的表哥拉他去當兵,他自己拿不準就去問了他們店裡的師傅,這個老師傅就說,“你為什麼去打仗?你的表哥是富家子弟,可是你呢?去打仗如果最後傷了或者慘了,到那時除了你的媽媽誰也不會要你。”所以朱可夫就沒有去,而他的表哥過了幾個月變成殘廢回來了。而朱可夫是應徵入伍的,受到當時教育,朱可夫是覺得雖然自己不想打仗,但是既然俄羅斯讓我去打仗,那我就要忠實的為俄羅斯打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希望《魔獸世界》在以後的版本中給目前種族增加哪些可選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