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麥田軍事觀察
-
2 # 雙馬尾班長
關於人類歷史上的兩次世界大戰,人們長期以來都把關注的重點聚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上,而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則相對關注較少,更是有很多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瞭解僅僅停留在這是一場發生在歐洲的,由老牌資本主義帝國與新興資本主義帝國為了重新瓜分世界所打的一場非正義戰爭。那麼就有一個問題了,這場戰爭為什麼被稱為世界大戰而不是歐洲大戰呢?
其實在稱呼上,這場戰爭的稱呼確實發生過變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它被稱作The Great War(龐大戰爭),而在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戰(The World War II)以後,才開始被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The World War I)。因為在此之前,即便是所謂的七年戰爭也沒有達到如此大規模,如此血腥,因而先是用Great War來命名。
而此時,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新興的資本主義強國德國與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的矛盾越發明顯,正如德華人所言“英華人擁有海洋,法華人擁有陸地,而德國,只擁有思想的巔峰。”那既然如此,對於德國而言,“德國的劍要為德國的犁開闊土地。”也正因為列強是為了爭奪世界市場,進而使這場戰爭具備了世界大戰的屬性。而且最重要一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也並不侷限在歐洲,美國、中國、日本以及中東地區的許多國家都參與到了這場戰爭中來,所以也應當稱之為世界大戰。最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戰勝國將一系列不合理要求強加在戰敗國身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留下了隱患。因此稱其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要比歐洲大戰更為合適。
-
3 # 班副
世界大戰是指對立的國家之間進行的全球性戰爭。具體標準就是參與人數多,參與國家多,波及範圍廣,受到損傷嚴重,最重要的一點是改變世界格局。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場是在歐洲,但是在太平洋,中東,地中海與非洲地區爆發過戰爭。33個國家參戰,參戰人數6500萬,1000萬人死亡,2000萬人受傷,15億人受到影響。已經符合世界大戰的標準。
按照主要的破壞程度和死亡人數國籍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又稱為歐洲大戰,但是不能否認這不是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平衡的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參戰國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勝敗之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歐洲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卻讓參戰的美日兩國嚐到甜頭,美國藉此一戰擺脫了歐洲的控制,國際地位也大幅度的提升,一躍成為真正的頭號經濟強國。而日本趁機搶佔了德國在中國遼東和青島的租借地,獲得戰爭賠款,一躍成為第四海軍強國,日本嚐到戰爭的甜頭,為後來的侵華戰爭打下伏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時的北洋政府即採取“明守中立,暗事參加”的“以工代兵”辦法,派遣華工出國。戰後中國在戰後得以戰勝國資格,參加巴黎和會。山東問題外,和約上還確認了廢除德國領事裁判權、取消德國庚子賠款、賠償中國戰爭損失等內容,合計2.5億元。如果當時中國不是內亂,相信憑藉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之勢,也能成為亞洲強國。
-
4 # 挖掘機式遂發槍
一戰的爆發是在歐洲的火藥桶巴爾幹半島,主戰場也是歐洲的法國和俄羅斯前線,史上稱西線和東線,德華人的攻勢主要是在西線,德華人的總參謀長小毛奇認為橫掃荷蘭,比利時直接到法國色當,就是能像一八七一年普魯士,法國之戰那麼快結束了攻勢,定下勝利之盟。
但是東線俄羅斯沙皇尼古拉和俄軍,吸取了日俄戰爭的沉迷,拖拉的教訓。短期內完成了幾百萬俄軍的動員,給日耳曼騎士的發源地東普魯士製造了極大的壓力,俄軍深入前波蘭併入德國的領土和東普魯士,使得小毛奇落入了噩夢連連的雙線作戰。
德華人開戰時候的如意算盤是利用德華人鐵路線高度發達,動員迅速,先閃電戰打敗法華人,回身再收拾俄羅斯這個不識好孬的表兄弟,(威廉皇帝和尼古拉沙皇是表兄弟,日俄戰爭中德華人與俄羅斯人是準同盟級的關係,兩個人還一塊去閱艦式,相互吹捧對方,德皇對沙皇打出來了的旗語是“大西洋艦隊司令問候太平洋艦隊司令晚安"。)
但是理想再豐滿,現實也骨感。德軍在比利時的列日要塞與荷比小鎮的運河橋樑旁陷入了苦戰,回國去克虜伯軍工廠調耒了巨炮才轟平了列日要塞。工兵重新開始架設好運河橋樑。法華人早就夥同英國遠征軍挖出來優質戰壕,架設好了大隊的火炮,小毛奇的計劃破產了,被德皇撤職了,
但是德華人人才倍出,東線的德軍在魯登道夫將軍領導的參謀部指揮下,在今天波蘭的馬祖魯湖一線大敗東線兩個俄國集團軍。俘獲餓軍無數。讓俄羅斯華人的革命想法更堅定。終於爆發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要了德國皇帝表兄弟們的碧血丹心,俄羅斯退出了戰爭。
在大洋碧藍色的海上,德華人打的相當好,相當出色。德華人的東亞艦隊,駐泊青島的巡洋艦“格奈森瑞“與“紐倫堡“號加上輕巡洋艦“埃姆登"號,在旗艦“沙恩霍斯特"號的帥領下,遠艦南太平洋和大西洋,給海洋霸主大英帝國帶回來了極大的麻煩,特別是輕巡洋艦“埃姆登"號,給英盟主的英聯邦暖水海上運輸線,造成了極大的驚喜和悲劇。
埃姆登號巡洋艦,在艦長馮,繆勒中校的領導下,孤身獨闖印度洋,在交通要衝馬六甲海峽,多次擊沉英聯邦運輸船。夜闖檳城,一發入魂,用一枚魚雷擊沉了俄羅斯戰艦"珍珠“號,這艘日俄對馬海峽大戰的幸運兒,沉入了亞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匯點。
斤斤計較的“埃姆登號,還是沒完沒了,炮轟印度馬德拉斯港灣,放火於錫蘭(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一度讓英格蘭人宣佈印度洋,馬六甲海峽禁航。
但是上得山多終遇虎,“埃姆登號"在印度洋中部的科科斯群島,終於等到你前世今生的對手,澳洲的“悉尼“號透過無線電訊號偵聽發現了這個印度洋殺手,"悉尼號/是5400噸排水量的新艦,6英時的主炮,而“埃姆登號/3600噸排量,屬於輕巡洋艦,艦炮105毫米炮,低於“悉尼“號的配製口徑,船側裝甲帶也低於英聯幫軍艦。
人員不整的“埃姆登"號在20分鐘炮戰後看到了勝敗已定,前桅和通訊艙紛紛中彈,電氣工程指揮儀被轟掉,第一煙囪又被轟倒,操作舵機系統被擊中。
"悉尼號可以拉開距離,因此更為從容淡定的進行射擊,在又被連續擊中後,一發入魂的炮彈造成了後彈藥庫的大誘爆,德華人失敗了。
埃姆登號己有33艘商船,其中英國船16艘計70360噸。
1914年11月14日,德國埃姆登市的市議會為該艦以及全體遇難官兵進行了追悼儀式,並向德國皇帝致電請其接受哀悼基督徒之意,次日威廉二世覆電批准重新開造“埃姆登號,並在艦艏上鑄造鐵十字勳章!
施佩伯爵的東亞艦隊同英格蘭帝國的兩次南美洲沿海海戰,準備以後的問答再說吧!
-
5 # 齊君
第一次世界大戰按照法律嚴格上來講,這場戰爭的確是世界大戰。這場戰爭波及並影響了全世界的人口,而且戰爭形式普及到了歐洲、太平洋、大西洋、中東、地中海、非洲,包括遠在東方的中國和日本也都開戰了,這場戰爭分為兩大陣營,一個是協約國,一個是同盟國,損失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損失最大的。
其實最主要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就是歐洲列強爭奪霸主地位,德國想主導歐洲地位,推翻當時的世界秩序,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應,一戰結束後,繼續影響著世界形式,直到二戰爆發。
所以總得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不是歐洲戰爭,只不過是由於歐洲矛盾挑起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
6 # 一線天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戰的一些主要歐洲列強,如英法德意奧俄以及後期參戰的美國,在亞洲、非洲、大洋洲都有殖民地或租界,這些地方在經濟上、外交上、軍事上、人口上都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了戰爭,故稱為世界大戰也不過分。眾所周知,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也是參了戰的,加入了英法協約國一方的。另外,亞洲列強日本也是在戰爭頭一年1914年加入了英法協議國參戰的。可恨的是,日本政府趁火打劫,打著對同盟國宣戰的幌子,侵佔了德國在中國的佔領地青島。所以,從當時一戰發生的地域和格局看,不僅僅限於歐洲,世界其他地方的國家也受到了一些影響。
-
7 # 不正經的軍棍
如果單純從戰場的角度來看,這場戰爭主要就是在歐洲打的,主要參與國就是英法德奧俄這些,但是絕對不能忽視一點,這些國家當時佔據的是全世界的殖民地。歐洲主戰場在打,而他們的殖民地之間也在打,殖民地國家也參與到了歐戰,支援歐戰,這就是世界大戰,能叫的出名的國家,基本都上了,這不是世界大戰是啥?
起初呢,德國剛統一沒多少年,德國的是要放眼世界,但是面臨的問題是,這個時候呢,世界被英法等國瓜分的差不多了,沒德國啥份,而德華人不甘心啊,憑啥我們德國就沒那麼多殖民地,殖民地少,就意味著資源產地太少,市場也不夠用。而這些殖民地,都是在亞洲、非洲、拉美這些地方,一下子直接把全世界都涵蓋在內了,這場戰爭,其實就是爭奪殖民地的戰爭。
戰爭開始的時候,同盟國協約國各自都沒幾個國家,而隨著戰爭逐步擴大,日本、拉美多國、中國都參戰了,參戰國家越來越多。各個帝國從各自殖民地一直在搜刮補給,徵集生力軍,殖民地其實是直接參戰的。新加入戰爭的那些獨立的國家,一樣在源源不斷的擴軍。
而殖民地,各個帝國主義也在打來打去,比如青島,一戰時期,日本對德國宣戰之後,隨即攻佔了當時德國佔領的殖民地青島。而在山東方面的問題,也是中國加入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時段祺瑞政府也是派了10幾萬勞工去了西線,20多萬人去了東線。
而再看結果,戰爭結果是德國打輸了,簽訂個凡爾賽和約,戰後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簽了一堆條約,就是在劃分世界,而劃分世界,就是建立在一戰結束的基礎上的,一戰等於說是為了戰後劃分世界而打的。這會兒呢,一個新的世界格局誕生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堆帝國解散,中東歐洲又有一堆新的獨立國家出現。
而歐洲在戰爭結束後呢,打了個稀巴爛,經濟損失、人員損失,都是非常嚴重的,歐洲最受傷,而美國是最得利的。世界的金融中心,其實已經從英國變成了美國了。歐洲在一戰結束後被嚴重削弱了,這直接影響世界秩序。
一戰參與國家眾多,影響世界格局,他不只是歐洲戰爭,完全就是世界大戰,只不過主戰場在歐洲而已。
-
8 # 屬馬姓楊
其主戰場主要在歐洲,歐洲列強圍繞著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展開,大戰歷時4年,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戰爭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給參戰國造成巨大災難,這符合世界大戰的標準。
同時一戰上也催生了一些新式武器的誕生比如坦克,飛機也投入到戰爭當中,航空母艦的出現絕對引領了日後海戰的潮流走向。
第一次世界大戰產生的重大成果是它嚴重消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帝國主義國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也宣告解體,戰爭促進了亞非民族獨立國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覺醒,並催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紅色政權蘇聯的誕生。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在巴黎和會上非但沒有撈到好處,戰敗國德國在中國的土地被日本全盤接收,真應了那句話弱國無外交,同時日本也藉著一戰的勝利逐步擴充實力為日後侵略中國埋下伏筆。
-
9 # 宇宙碼頭
事實上這是全球性的戰爭,因為它跨越了全球。
英國,德國,比利時和法國帝國(以及後來的美國)在西歐進行了戰鬥。俄羅斯帝國在東歐與奧匈帝國和德國戰鬥。奧匈帝國在南歐和巴爾幹地區與斯洛伐克和義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英國和法國進行了戰鬥。奧斯曼帝國在波斯與英國和俄羅斯帝國戰鬥。奧斯曼帝國和德華人在美索不達米亞 / 伊拉克與英華人作戰。奧斯曼人在南阿拉伯與英華人作戰。英國和日本帝國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與德華人交戰。皇家海軍擊敗了福克蘭群島附近的德國東亞中隊。非洲看到了戰爭的第一槍和最後一槍,因為英國和法國殖民地與德國殖民地進行了戰鬥。戰爭涉及北美,澳大拉西亞,南亞,幾乎所有的歐洲,非洲和阿拉伯國家,難道這還不是一場世界大戰嗎?
-
10 # 帝五
一戰,歐洲是策源地,這個大家沒有什麼異議。
關於你說一戰是歐洲之戰也說的過去。
在戰爭前期,主要參戰國都來自歐洲。
至於後期參戰的中國,日本和美國,中國是被迫參戰,日本與參戰國有協定不得不幫忙。而美國的參戰理由有點坐收漁利的感覺。
因為一戰消耗的是歐洲,崛起的是日本和美國,這就是明顯為別人做了嫁衣。有點得不償失啊。
一戰後,英國不在是第一帝國,法國國力也遭到重創,德國乾脆推倒重來了。
一戰主要戰場在歐洲,對其它洲的影響破壞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回覆列表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名稱,源於它是人類世界上第一次全球性的戰爭,雖說它的主要戰場在歐洲,但是戰場不止於歐洲,亞洲、非洲,參戰國家更多,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以及北美的美國,加拿大,以及亞洲的日本等等,考慮到當時幾乎整個非洲,以及亞洲的絕大多數都是歐洲的殖民地,等於全部參與,如此論來,幾乎整個世界都涉及到戰爭。而且戰爭的慘烈程度等也是前所未有的,歷時四年多,三十多個國家、15億人口被捲入了戰爭,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上損害。
只要簡單整理一下,在歐洲形成了至三條戰線,英國,法國與德軍的在歐洲西線,俄羅斯與奧匈和德國的歐洲東線,歐洲南線也有不小的戰鬥,同時在奧斯曼帝國在亞洲地區與英國和法,俄對陣。
在歐洲之外,英國又要爭奪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其中在東非打的最為激烈。日本也在第一時間參戰,搶了德華人的太平洋上的幾個島,外加青島爭奪事項。更不要說,整個大洋上都生產了海戰。
戰爭也打的異常慘烈,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重炮相繼投入戰爭,為軍工發展史的重要階段。一天死傷幾萬人,根本不算什麼事了。
無論怎麼算,這都是一場世界大戰嗎?為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對人類的影響相當深遠,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可以形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