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015034488338936
-
2 # 海之聲助聽器孝感驗配中心
選配合適的助聽器,儘早地利用殘餘聽力,堅持長期不懈的康復訓練,聾兒佩戴助聽器後應到專業康復中心做語訓,家長在家也要幫孩子做語訓,糾正發音。
-
3 # 海之聲助聽器咸寧中心
語言教學也是聾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語言是聾教育的目標也是聾教育的工具。語言是聾童在社會中與人溝通的工具,掌握和發展聾童的語言能力能有效改善聾童的社會交往質量。因此,形成和發展聾生的語言能力,是提高聾校教育教學質量,助殘成才的關鍵。 語言教育是聾教育的根本,沒有語言教育,聾校的一切教育形式就難以存在,一切教育目的都不可能實現。語言能力是聾童發展的核心能力之一。聾童的學習、生活、交往、就業無一不與語言能力相關。從這點來看,沒有語言就沒有聾童的一切。加強閱讀教學,鼓勵學生多讀多寫,不斷提高他們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從而自如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從二年級下半學期開始我們把重點轉移到課外閱讀和寫句能力的培養,以激發聾童習用語言的興趣。因為聽力障礙直接影響著聾童對習用語言的興趣和溝通效果,如果能使語言活動與聾童興趣需要相適應,依據聾童的興趣及個性精心設計語言活動過程,就比較容易吸引聾童產生興趣。這是激發聾童積極主動地去感知語言現象,努力探尋和總結語言規律的必要條件。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充套件和延續,大量的閱讀,對於聾生來說,既可豐富詞語,又可廣泛地學習語言的表達方法,提高語言能力,還可以開闊聾生的知識面,幫助他們掌握讀書方法。同時藉助多媒體,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在朗讀訓練中,我鼓勵學生朗讀大量的古詩、詩歌及精彩的片斷,在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如何停頓,如何抑揚頓挫,甚至連四個聲調我也耐心地給學生糾正。因為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加深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了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感,我適時地運用電化教學,增強學生的語音感知能力。除了朗讀訓練外還鼓勵學生寫日記寫實的東西,引導學生善於觀察周圍的事物,不斷提高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當學齡兒童已經萌發自我意識時,便具有強烈的表達慾望,耳聾學生由於聽覺障礙,客觀地抑制了這種要求,致使他們潛在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甚至不會觀察和思考,更談不上日記和作文言之有物,情動辭發。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從訓練學生寫日記入手,著重進行方法上的指導,培養他們樂於和勤於記日記的好習慣。 堅持每天進行聽覺訓練,為耳聾學生學習語言創造條件正常的發音器官,正常的智力水平等,這是獲得正常語言發展不可缺少的生理基礎。聾童失去了正常的習得語音的自然環境,他們對語言的學習和理解與正常兒童相比,難度大得多。聽覺缺陷,引出語言發展的障礙,使聾童在知覺、記憶、注意、思維、想象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中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心理學研究表明,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為2~6歲,聾童若在語言發展關鍵期接受語言訓練,其效果絕對好於在語言發展關鍵期之後進行訓練。就目前情況看,因種種原因我校聾童的早期教育尚未普及,一些聾童失去了最佳訓練時期的機會。另外,語言訓練必須與聽覺訓練同時進行,一旦殘餘聽力得以應用,語言訓練就能事半功倍。而實踐中往往更重視語言訓練,忽略助聽器的正確使用與聽覺的訓練,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誤區。首先要引導耳聾學生藉助助聽器來增強聆聽意識,養成自覺聆聽的習慣,這是培養學生依靠殘餘聽力,提高語言能力的主要途徑。其次,經常利用辨別不同的聲響來鞏固和提高耳聾學生的聽覺功能,在課堂無知覺中,隨時隨地進行聽與說的訓練,在辨聽訓練過程中重視發展學生的語言。取得家長的支援,在家庭與學生的交往中讓他們親自體驗,多去實踐。家庭生活中的語言,往往是課本中所學不到的,因此讓家長有意識地聯絡生活實際同聾生進行言語交往,對豐富他們的語言,提高其聽說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學校家庭兩位一體,教師與家長相互配合對聾生進行聽說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以看促聽、聽看並舉”,是提高耳聾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條件首先要重視背誦,給學生創造口語交流的機會。其次要組織多種形式的聽(看)話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後教師要讓學生在一個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交流,可以促使學生想說、敢說。教師要細心觀察,熟知學生喜歡哪些活動,瞭解學生有哪些要求,然後圍繞學生熟悉的情景和感興趣的內容展開主題談話。不管他是語無倫次,還是答非所問,都要耐心傾聽,肯定他的進步,並及時表揚。當學生參與了話題之後,再逐步引導他組織語句,學習有針對性地和他人對話。聾生一旦能正確地表達意思,就會對自己的發言和談話產生滿足感,耳聾學生反覆接觸語言,鼓勵他們多用口語與人交往,讓學生在聽看的基礎上逐步由學話當然,發展聾生的語言,提高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並非一蹴而就的事,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相信透過學校、家庭、社會等共同的不懈的努力,一定會幫助聾童在語言能力的發展更上一個新臺階,讓他們和健聽人在同一片藍天下,共享與人交流的快樂!
回覆列表
你好 怎麼樣提高聾兒的言語能力?
選配合適的助聽器,儘早地利用殘餘聽力,堅持長期不懈的康復訓練,是實現聾兒聾而不啞的根本措施,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聽覺訓練其目的是儘早利用聾兒的殘餘聽力,培養他們注意聆聽的習慣,讓聾兒感知聲音的存在、聲音的有無、聲音的大小、聲音的高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對日常各種聲音的辨別和理解能力。
2、發音訓練人類的語言生理基礎是由聲帶振動發聲並由呼吸器官、咽腔、口腔、鼻腔等器官協調活動所產生。耳聾使聾兒缺少聽覺的反饋,不能及時校正自己的發音,發音時存在許多缺陷,比如:發音不準,發音音量小,缺少聲調變化,有時發假音,冒高調,有時又發低音等等。面對這些問題,要使聾兒清楚流利地說出每一個字音,就要訓練他們掌握各種發音的技能,並利用聽覺、視覺、觸覺其他感官的代償作用,有計劃有目的持之以恆地訓練。這包括:呼吸訓練、舌部訓練、口部運動訓練、嗓音訓練、鼻音訓練。
3、語言訓練一是理解性語言能力的培養,二是表達性語言能力的培養。發展語言能力的第一步是理解語言,理解是表達的基礎。在語言訓練中應當使聾兒在獲得大量的語言刺激的同時,與語言的意義結合起來,發展聾兒的語言理解能力,引導啟發聾兒把口型、語音、實物和詞有機地聯絡在一起,明白每個詞都是有所指的。只要聾兒理解了語言的意義,他就會逐步懂得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相應的詞為代表。在理解了語言的條件下讓聾兒先學一些短句後,再訓練語言的表達能力,教他們說完整的話,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意願。學會表達的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等以及提高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複合句。要注意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增多聾兒的語言實踐,時時鼓勵聾兒用他所理解的詞彙和句子進行表達和交往。如何利用實際生活情境進行康復訓練孩子在有意義的情境中學習語言,可以讓語言康復更自然更富有情趣。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設計一些場景。比如:當小手、衣服、桌面等弄溼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拍幾張照片(比如:已弄溼的衣服、桌子;拿布擦一擦、擦乾淨了等不同的情景),當活動結束時,和孩子一起收拾並使用相關短語“哦,好溼喔!”“sh–水溼溼的!”“幫忙擦一擦!”擦桌子、幫孩子洗手、洗胳膊時,就重複地使用這些短語。指著弄溼的手、衣服(比如:手溼溼的,好溼喔;擦一擦,沒有溼溼的)也可重複這些描述性短語。生活場景和照片的同時使用,能更好的幫助孩子理解相關語言,打好堅實的聽能基礎。比如:洗、晾衣服的場景。一旦衣服洗乾淨,我們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分類”的遊戲,根據是誰的衣服進行分類。如果家庭成員不在家,可以用他們的照片來替代,在分類衣服時,舉起每件衣服說 “這是媽媽的/爸爸的。”也可以示範“這是爸爸的衣服。”(把爸爸的衣服放在爸爸的照片下方)。再拿另一件衣服和孩子說“這是誰的衣服啊?”(請停頓等待孩子的反應)孩子很有可能會以“手勢”去表達,比如:拿著筆指著爸爸,家長可以幫孩子說出來:“對的,是爸爸的,是爸爸的衣服,給爸爸。也有可能孩子會有指著家人的照片或者跑去找這個家人等不同反應,我們都應該用語言去描述孩子的行為。再如:利用家居用品進行訓練。——每次吃飯的時候,都說“這是爸爸的椅子。”、“這是我/(寶寶的名字)的椅子。”——床:“這是寶寶的床。”“這是媽媽的床。”——衣服:“是寶寶的衣服,給寶寶穿。”——鞋:“誰的鞋子?爸爸的,這是爸爸的鞋子。”諸如這樣的生活活動,每天都會發生。這樣不斷重複的經驗,對於孩子語言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在重複的活動中,我們語言的豐富擴充套件,可以幫助孩子更容易學習新的語言。這樣的重複策略對於孩子來說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