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工業網際網路研習社
-
2 # 工業網際網路
擁有該專業的學校有: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汕頭大學。是全國首批開設智慧製造工程專業的學校,其中三所在上海,一所在廣東,具體的專業情況可以參考下面的介紹:
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的智慧製造工程專業開設於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機械自動化工程系;以已有10年曆史的上海大學機械工程卓越工程師班為基礎。專業設定體現新工科理念,面向智慧製造新興工程領域,以機器人為載體,融入人工智慧技術,課程體系以“數字化為核心”、“智慧化為方向”,具有“理論教學+校內實踐+科研專案+產學研聯合培養+國際化培養”的人才培養特色,致力於為上海乃至全國培養智慧製造交叉學科領域高階領軍人才。
同濟大學
智慧製造工程專業與機械類專業都開設在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強調多學科融合,課程體系涉及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培養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系統級人才。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國際化教育與合作:與德國、芬蘭、瑞典、澳洲、紐西蘭、愛爾蘭、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等30多家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專案。
教育教學改革:實行教育部、財政部的“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教育部綜合試點改革專業和上海市教委的教育高地、應用型試點本科建設。
汕頭大學
該專業將依託汕大電子工程系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實驗室的資源,讓學生具備知識庫、動態感測、自主決策,先進製造等專業知識。
-
3 #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智慧製造使人類科研創新能力的一次顛覆性變革,它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各國綜合實力的競爭,軍事實力的競爭,都是智慧創新能力的競爭。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和腦科學的加速發展,以智慧手機,智慧駕駛,智慧製造和機器人為代表的智慧技術,開始逐漸成熟,人類社會正處於資訊時代,智慧時代的關鍵轉折期。智慧時代。智慧晶片,智慧製造將影響和引領著人類的將來。現在國內開設本專業的大學越來越多,人工智慧研究的方向也更加廣泛和深入,一大批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競相進入人工智慧製造的相關領域,現把中國人工智慧專業排前十名的大學推薦如下;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
4 # 京領新國際
這兩年人工智慧的火熱,帶動了一大批專業越來越火。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專業就是智慧製造。在2011年前後,德國率先提出了工業4.0,隨後各個大國都相繼推出各自的工業發展藍圖。比如美國2011年宣佈啟動“先進製造夥伴計劃”,日本也提出了製造業“十年計劃”。在之後,英國、南韓相繼公佈了自己的工業發展路線圖。2015年,中國也出臺了《中國製造2025》發展藍圖。雖然各國的具體路徑不盡相同,但是其關鍵的核心都在於智慧製造。
戰略佈局、科研為先,在智慧製造領域,各國的科學研究都在穩步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次美英德等國家走在了前面。一是在該領域的研究發文數量上,美國居首位,其次是英國和德國,再次是日韓兩國,而中國的發文數量與上述幾個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研究內容,上述國家的研究內容更加細化,從早期的概念、理論研究轉入了計算模擬、資料研究、案例研究定量研究階段,並且這些研究往往都更具備實踐意義。
在這樣的勢態下,中國進入了智慧製造發展的關鍵轉型節點,這體現在,行業規模的擴大。根據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釋出的《2017—2018中國智慧製造發展年度報告》顯示,中國智慧製造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在2020年達到2200億美元。同時也體現在該領域人才基礎較為薄弱。
面對這一現象,2017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和審批結果中,終於出現了智慧製造工程專業,同時公佈了開設此專業的5所大學,他們是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汕頭大學、南華大學。2018年9月,這些大學的智慧製造工程本科專業相繼開學。
從目前可查閱的資料來看,由於學校的背景不同,該智慧製造專業的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同濟大學的優勢在於依託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工業工程、機械工程、電子資訊、工業軟體等優勢學科專業教學積累,加上多年與德國大學、海外企業的合作,學校請到德國、美國、日本的教授授課,給學生提供提國際化平臺。
上海大學的智慧製造工程專業則是開設於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機械自動化工程系,主要面向的還是機器人、人工智慧等交叉學科。汕頭大學則是利用電子工程系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實驗室的資源來進行辦學。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則是新成立智慧製造與控制學院,該學院的前身是機電工程學院,優勢在於機械工程學科。
縱觀五所大學開設的智慧製造工程專業,都有很強的應用教學元素,部分院校也有著很強的國際資源支援,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教學上還處於探索階段。未來,這些專業將面臨學科建設、企業合作、產業融合、科研反哺教學、實際就業方面的考驗。相比之下,美國的院校則是利用學分制,鼓勵學生在不同階段進行跨學科研究以推動智慧製造學習和探索。
這兩種方式孰優孰劣尚不好說,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大學推動該專業本科教學,重在培養系統性人才,而只有在人才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才能更好的實現跨學科培養,從當下來看,這樣的路徑更加因地制宜。對於解決行業發展首要面臨的人才缺口問題有著很好的作用。
回覆列表
根據《教育部關於公佈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18〕4號)公告,中國高校首次開設智慧製造工程專業。只有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以及汕頭大學透過稽核。
自2015年“中國製造2025”正式釋出,智慧製造被確定為主攻方向,至今已三年有餘。在智慧製造政策體系、正規化構建、人才培養、實踐探索等各有著墨,但力度不盡相同,有些儼然走在前面,而諸如人才培養等方面,依然缺乏有力支撐。
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啟動了新工科建設,審批設定了智慧製造工程、智慧醫學工程、智慧建造、大資料管理與應用等新工科專業。關於新工科的討論在學界瀰漫,主要在教育系統探討,但未能引起產業界的更多興趣。據[造奇智慧]新媒體瞭解,目前教育部首批同濟大學等四所高校率先開始“智慧製造工程”新工科專業。
智慧製造工程專業
一、智慧製造新工科專業設定背景
新一代資訊科技和新一代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正在引發深遠的變革。為了在世界製造業格局變化中佔據有利地位,德國提出“工業4.0”,美國提出“工業網際網路”,中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其主攻方向就是智慧製造。為此教育部首批同濟大學等四所高校率先開始“智慧製造工程”新工科專業。
智慧製造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強調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智慧裝備、智慧機器人、物聯網(工業乙太網)、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關鍵技術的整合,涉及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該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將成為具備綜合設計、最佳化能力的智慧製造系統工程師,在企業中能夠進行結構性、系統性的最佳化設計以及解決方案的提出。
機械工程基礎、控制工程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網路與工業物聯網、RFID技術與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計算機智慧控制系統、嵌入式系統與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與應用、數控機床與程式設計、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感測器與檢測技術、智慧裝備故障診斷與維修、智慧儀器技術、數字化製造技術、智慧生產計劃管理(MES/ERP)、智慧工廠整合技術、智慧生產系統與CPS建模。 [2]二、培養目標
培養面向智慧製造及可持續發展需要,適應未來科技進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掌握機械、電子和控制等基本原理和知識,工程基礎紮實、專業知識寬厚、實踐能力突出,獲得良好工程訓練,能夠勝任智慧製造系統分析、規劃、設計、運營管理,具有繼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國際視野、社會責任、組織協調能力、團隊精神與職業道德的專業精英和社會棟樑。
畢業後可在智慧製造相關領域從事系統的架構、規劃,對產品進行全生命週期管理、科學研究、教學等工作,並具備向研究應用型(碩士)以及創新型、研發型高階人才(博士)的發展潛力。
—近300位付費研習社社友遍佈上海、北京、深圳蘇州、杭州、武漢、蕪湖等工業重鎮,初步構建起覆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工業軟體、底層資料採集、工業資料分析、系統整合商、大學及產業資金在內的全國價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