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往事立殘陽
原文為:
浣溪沙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譯文:
獨自在西風中,誰知道我的淒涼感傷呢?不忍心面對滿眼的蕭蕭落葉,所以關上了疏窗。我佇立在殘陽中,深思往事。
(回憶當初)因為春日酒醉,她不忍心驚動我的酣睡,我和她曾經有過賭書潑花的閨房樂趣。只是那時把與她相處的美好時光當做尋常情境。
賞析:
開篇“西風”便已奠定了整首詞哀傷的基調。詞人明知已是“獨自涼”,無人念及,卻偏要生出“誰念”的詰問。僅此起首一句,便已傷人心髓,後人讀來不禁與之同悲。
而“涼”字描寫的絕不只是天氣,更是詞人的心境。次句平接,面對蕭蕭黃葉,又生無限感傷,“傷心人”哪堪重負?
納蘭或許只有一閉 “疏窗”,設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內心短時的平靜。
“西風”、“黃葉”、“疏窗”、“殘陽”、“沉思往事”的詞人,到這裡,詞所列出的意向彷彿推出了一個定格鏡頭,長久地鍥入我們的腦海,讓我們為之深深感動。幾百年後,我們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納蘭孑立的身影,衣袂飄飄,“殘陽”下,陷入無限的哀思。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這是格式較為工整的對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滿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濃時最緊要的是無人打擾。“莫驚”二字正寫出了盧氏不驚擾他的睡眠,對他體貼入微、關愛備至。
出句寫平常生活,對句更進一層。詞人在此借用了趙明誠、李清照夫婦“賭書潑茶”的典故。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夫婦倆都同樣喜好讀書藏書,李清照的記憶力又強,所以每次飯後一起烹茶的時候,就用比賽的方式決定飲茶先後。一人問某典故是出自哪本書哪一卷的第幾頁第幾行,對方答中先喝。可是贏者往往因為太過開心,反而將茶水灑了一身。成為流傳至今的千古佳話。
納蘭以趙明誠、李清照夫婦比自己與盧氏,意在表明自己對盧氏的深深愛戀以及喪失這麼一位才情並茂的妻子的無限哀傷。納蘭畢竟是個痴情的人,已是“生死兩茫茫”,天人相隔,而他仍割捨不下這份情感,性情中人讀來不禁潸然。
整首詞寫了兩種不同的生活圖景,一是和妻子一起的美好。一是眼前自己的孤單,兩相對照,越發顯出眼前的淒涼,越發突出對亡妻的思念。
比起納蘭,李義山算是幸運得多,當他問出“何當共剪西窗燭”時,是自知有“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而我們這位傷心的納蘭明知無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與無奈化為最後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這七個字我們讀來尚且為之心痛,何況詞人自己,更是字字皆血淚。當時只是尋常情景,在盧氏逝世後卻成了納蘭心中美好的追憶。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它之後我們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縱即逝,恍若曇花一現。
沉思往事立殘陽
原文為:
浣溪沙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譯文:
獨自在西風中,誰知道我的淒涼感傷呢?不忍心面對滿眼的蕭蕭落葉,所以關上了疏窗。我佇立在殘陽中,深思往事。
(回憶當初)因為春日酒醉,她不忍心驚動我的酣睡,我和她曾經有過賭書潑花的閨房樂趣。只是那時把與她相處的美好時光當做尋常情境。
賞析: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開篇“西風”便已奠定了整首詞哀傷的基調。詞人明知已是“獨自涼”,無人念及,卻偏要生出“誰念”的詰問。僅此起首一句,便已傷人心髓,後人讀來不禁與之同悲。
而“涼”字描寫的絕不只是天氣,更是詞人的心境。次句平接,面對蕭蕭黃葉,又生無限感傷,“傷心人”哪堪重負?
納蘭或許只有一閉 “疏窗”,設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內心短時的平靜。
“西風”、“黃葉”、“疏窗”、“殘陽”、“沉思往事”的詞人,到這裡,詞所列出的意向彷彿推出了一個定格鏡頭,長久地鍥入我們的腦海,讓我們為之深深感動。幾百年後,我們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納蘭孑立的身影,衣袂飄飄,“殘陽”下,陷入無限的哀思。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這是格式較為工整的對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滿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濃時最緊要的是無人打擾。“莫驚”二字正寫出了盧氏不驚擾他的睡眠,對他體貼入微、關愛備至。
出句寫平常生活,對句更進一層。詞人在此借用了趙明誠、李清照夫婦“賭書潑茶”的典故。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夫婦倆都同樣喜好讀書藏書,李清照的記憶力又強,所以每次飯後一起烹茶的時候,就用比賽的方式決定飲茶先後。一人問某典故是出自哪本書哪一卷的第幾頁第幾行,對方答中先喝。可是贏者往往因為太過開心,反而將茶水灑了一身。成為流傳至今的千古佳話。
納蘭以趙明誠、李清照夫婦比自己與盧氏,意在表明自己對盧氏的深深愛戀以及喪失這麼一位才情並茂的妻子的無限哀傷。納蘭畢竟是個痴情的人,已是“生死兩茫茫”,天人相隔,而他仍割捨不下這份情感,性情中人讀來不禁潸然。
整首詞寫了兩種不同的生活圖景,一是和妻子一起的美好。一是眼前自己的孤單,兩相對照,越發顯出眼前的淒涼,越發突出對亡妻的思念。
比起納蘭,李義山算是幸運得多,當他問出“何當共剪西窗燭”時,是自知有“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而我們這位傷心的納蘭明知無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與無奈化為最後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這七個字我們讀來尚且為之心痛,何況詞人自己,更是字字皆血淚。當時只是尋常情景,在盧氏逝世後卻成了納蘭心中美好的追憶。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它之後我們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縱即逝,恍若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