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小胖幸福生活

    (一)中國的后妃制度的形成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紛繁絢麗,而皇帝后花園中的后妃制度,更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后妃,被高高的宮牆與民間社會、世俗生活所隔絕。因此,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后妃,歷來被人們看作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和文化現象。

    孔子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奠定了封建社會對女性的蔑視。孟子曰:“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是說女性服從於男人的倫理基礎。而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子受命於父,臣受命於君,妻受命於夫,諸所受者其尊皆天也”,更是把女性服從男性上升到天經地義的程度。於是“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

    因此,旨在供皇帝恣意享樂的后妃制度,其本身就是一個殘害女性的制度,皇帝擁有廣大的妻妾群,供皇帝縱情聲色,卻都是以廣衍後嗣為藉口。中國曆代的皇家都十分注重廣衍後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封建社會歷朝歷代都有一套嚴密的禮教綱常,然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穩定統治秩序服務的,至於至高無上的皇帝,是完全不受禮教束縛,表面上後宮的嬪妃有一整套堂皇的禮儀和嚴格的宮規,定下了皇后、妃子、美人、才人等等的等級差別,並明文規定各專其職,實際上都是一紙空文。

    所有的等級制度和禮儀規定其核心便是后妃們絕對服從皇帝的擺佈和玩弄,整個後宮就是皇帝一個人行樂縱慾的場所。皇帝對於女色的貪戀是他們人生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歷史很少找到不好女色的皇帝。

    中國的后妃制度發源於周,形成於秦,兩漢以後漸成定製,歷代略有增減,但大體不離周制。

    漢代史學家班固說:“天子之配謂之後,後者君也。天子之配至尊,故謂後也。”有了後,就要有一套與之相應配套的后妃制度,可以說,中國的帝制歷史有多久遠,后妃制度便會有多久遠。

    大致而言,夏殷以前,有關后妃的記載十分簡略模糊,將天子的配偶統稱為妃,如黃帝有四妃,帝嚳有四妃,正嫡叫元妃,其她的統稱之次妃或側妃。周代天子開始立後,便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妃制度。《禮·昏儀》載:“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所謂後,在宮闈中地位仿如天子,母儀天下,統率嬪妃,三夫人如同三公,九嬪相對九卿,世婦如同大夫,御妻如同士。

    《周易》中說:“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然而內卻是服從於外,女的必須服從於男人。《禮記》為婦女定製了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的“三從”,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四德”。不順從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多言、竊盜,犯一者出之的“七出”等清規戒律,而後妃制度更是用禮教法規的形式把后妃們嚴格地控制在帝王腳下,宮闈之內,剝奪了后妃們的人身自由,表現出它的專制性和殘酷性。

    人們常說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其實這僅是一種泛泛之談。民間所謂的三宮,一般指后妃所居住的中宮和東、西兩宮,其實這已經是明清年間的事了。三宮最早是指諸侯夫人所居之處,而天子后妃所居稱之為六宮。《禮記》載:“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

    《周禮·天宮內宰》中說:“王后帥六宮”。鄭玄注六宮曰:“正寢一,燕寢五,合為六宮”,六宮為皇后所居住之所,所以人們便以六宮代指皇后,就如同後來習慣於用中宮代指皇后一樣。

    所謂七十二嬪妃,僅是指皇帝后宮人數眾多而已。其實皇帝后宮何止七十二嬪妃,《管子·小匡》中言:“九妃六嬪,陳妾數千”,而且這一數字還不斷擴大。

    到了唐代,稍有不同,據《新唐書·后妃列傳》記載:“唐制:皇后而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是為夫人,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是為九嬪。婕妤、美人、才人各九,合二十七,是代世婦。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合八十一,是代御妻。”

    從記載看,唐代嬪妃制度在前期基本遵循周禮,僅多出了一位夫人,唐代之所以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是因為按照法象而言,天子周圍應有四星,皇后母儀天下,地位崇高,不應與夫人同列,於是便相應改動了周代以來皇后與三夫人為四星的做法,直接以四夫人為四星。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認為“后妃四星,其一正後,不宜更有四妃,乃改定三妃之位”,規定惠妃、麗妃、華妃為三夫人,其下置淑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各一人,合稱六儀……後來楊玉環得寵,便又恢復了貴妃之號,宮中又是四夫人。

    (遼國皇后服飾)

    (二)契丹王朝初期,嫡與庶的差別並不明顯

    五代十國政權更迭,契丹雄起於朔漠,建立了契丹王朝,從唐朝那裡借鑑了許多國家建制的方式方法,並形成了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一國兩制”的體系,恰表現出契丹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包容並舉的精神,也是對先進封建文明地繼承與發揚,促進了契丹王朝的封建化程序,有利於民族融合和社會發展,也表明契丹人開始放棄落後的生產方式向先進的生產方式過渡,提升了契丹人的素質和文化水平。“一國兩制”是一座異質文化間對話與溝通的橋樑,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格局做出不朽的貢獻。

    契丹王朝的后妃制度是契丹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有助於我們對契丹的瞭解和政權體制的瞭解,契丹王朝的嬪妃及其後族蕭氏,支撐著契丹的半壁江山,可以說,契丹興也后妃、亡也后妃,但《遼史·百官志》卻無“內命婦”及“宮人女職”的專條,《遼史·后妃傳》也未提及有關契丹后妃制度的情況。筆者參閱大量相關文獻記載,及近年來有關契丹的考古發現,淺嘗輒止地勾勒契丹王朝的后妃制度。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時期,后妃制度還沒有建立,因此,后妃也沒有相應的封號和等級,除了皇后述律平之外,阿保機的妃子無法確定。

    (壁畫,契丹女)

    據《遼史·皇子表》載:遼太祖有妃子蕭氏給他生了一個兒子牙裡果,字敵輦,得以在史料中一見。

    《後唐太祖紀年錄》中曰:天祐二年五月,阿保機會太祖(後唐李克用,當時為唐朝晉王)於雲中,約為兄弟,留男骨都舍利為質而還。其時,皇后述律平生的兒子長子圖欲才七歲,次子太宗德光四歲,這個質的兒子當長於嫡出諸子,應該是其她妃子所生。

    又《資治通鑑》載:樑龍德二年(遼天贊元年)正月,定州之役,晉王獲契丹主之子,此子又非述律平所生三子和入質的骨都,因此,阿保機的妃子當非一個。

    契丹人可以多妻妾,妻與妾應該是明媒正娶的,卻有尊卑之分,但嫡與庶的差別並不明顯。

    (三)契丹王朝後妃封號遼太宗才開始

    遼太宗即位,體制草創,化繁為簡,但他進入中原後(滅後晉),用中原皇帝的儀式進入後晉京城開封,在崇元殿身著漢族皇帝的裝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

    他深慕漢文化的各種體制建設,將後晉的方伎、百工、曆象、石經、銅人、明堂刻漏、太常樂如數運往契丹本土上京(今赤峰市林東),並且把後晉的一套漢族官制和政權形式引入本國,自然包括后妃制度,臨了還把後唐莊宗李存勗的遺妃韓淑妃與伊德妃及大批宮女納入自己的後宮,依舊以韓淑妃和伊德妃稱之。因此,契丹王朝後妃封號自此始。

    遼太宗耶律德光從中原北返途中,死於欒城殺胡林。人皇王讓國皇帝耶律倍(耶律德光兄長)的兒子耶律阮在南征將士的擁立下即位皇帝,是為遼世宗,並封得於後唐宮中的甄氏為皇后。

    (遼代契丹貴族墓葬壁畫)

    (四)王族唯與後族通婚,皇帝可以納妃子,但皇后必出蕭氏

    遼代規定皇族的娶親範圍相當嚴格“王族唯與後族通婚”,因此,甄氏雖然深得遼世宗寵幸,在皇后位置上坐了不久就被蕭姓後族述律氏集團蕭阿古只(述律平的弟弟)的女兒撒葛只取代。

    契丹僅耶律與蕭氏兩姓,耶律氏是皇族的姓氏,蕭氏是後族的姓氏。但耶律一姓之中包括大賀氏、遙輦氏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所出的世里氏,這是三個顯赫的支系;在後族一姓之中,原來只有乙室、拔裡“二審密”,世代與契丹統治集團的耶律結親。後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娶回鶻後裔述律平為妻子,立國後為皇后。

    述律平及其家族在幫助遼太祖創業立國功勞巨大,述律平的諸兄弟蕭敵魯、阿古只等人,在對內外戰爭中功勳顯著,是開國功臣。述律平的哥哥蕭敵魯被阿保機任命為北府宰相,並取得世選的資格。遼太宗耶律德光下詔“皇太后(述律平)父族及母前夫之族二帳併為國舅”,後族在原乙室、拔里氏的基礎之上增加了述律氏一族,成為蕭姓三氏之一,並形成了屬於阿保機家族的世里氏一系與蕭姓的述律氏一系世為婚姻,娶後尚主。只有述律家族后妃後生子嗣才可以稱為嫡子,有繼承皇位的資格與權力,其餘都是庶出。

    (蕭太后的影視形象)

    雖然契丹王朝皇后之位的爭奪時有發生,但皆在述律家族大父帳與少父帳之間進行。這除了延續兩姓為婚的古老傳統外,更重要的是與契丹王朝的政權體制有關。因為遼代實行的是皇族與後族共同執政的國策,透過與後族的聯姻,擴大其統治基礎,以鞏固和加強其政治地位。正如馬克思所講的“結婚是一種政治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起決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決不是個人的願望”。

    遼天祿五年(公元951年)九月,遼世宗耶律阮在歸化州行宮(今河北宣化一帶)被皇室成員泰寧王耶律察割弒殺。遼太宗耶律德光長子耶律璟被擁立為皇帝,是為遼穆宗。遼穆宗是一個暴君,生平兩大愛好:飲酒與狩獵。有關他的嬪妃情況更是難以確知。

    他被近侍小哥等人殺死,遼世宗耶律阮的兒子耶律賢即位,便是遼景宗。

    景宗皇后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承天太后蕭綽,小名燕燕。

    (契丹武士)

    遼景宗去世,其長子耶律隆緒十二歲即位,是為聖宗。

    統和四年九月“納皇后蕭氏”,之後在與北宋的戰鬥中拔深州下武疆,得南唐李後主李煜的妹妹永禧公主李若蓮,納為妃。

    聖宗親政前後,進行了許多封建化改革,並於開泰年間仿照唐玄宗時期后妃制度,確立了皇后位下有貴妃、德妃、淑妃、惠妃四夫人為四星,“以馬氏麗儀、耿氏淑儀、尚寢白氏昭儀、尚服李氏順儀(李後主妹妹)、尚功艾氏芳儀、尚儀孫氏和儀”是為六儀,又有美人,尚宮左右夫人等為六尚,又有才人、御侍等名號,此後遼興宗、遼道宗、天祚帝均依此例,略有增減。

    后妃制度是一種歷史現象,與當今社會永別了。但是,人類社會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瞭解歷史,正是為了借古鑑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季聯賽郭艾倫砍下20分,接受採訪被問到衝擊NBA,連說數個沒有,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