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厲若海
-
2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我是餘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致力於情感,情緒,親子,人際關係方面的諮詢。榮格說過:向內看,你就醒來。我一直堅信:只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內看,人與人的相遇,就會愈發真實而生動。
十歲,無論對父母還是孩子,都是一個特別的年齡。從大的環境來看,十歲的孩子,大多已經進入或者將要進入小升初的程序,壓力和焦慮,難免會稱為籠在家庭頭上的烏雲;偏偏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識資訊的快速膨脹和傳播,青春期的界定,也已經向前推進,十歲,恰恰是青春前期。而青春期,幾乎就是叛逆的代名詞。
那麼究竟如何看待孩子的行為和觀念呢?首先,我們需要更多的瞭解這個階段的孩子,瞭解在這種“叛逆”的背後,究竟在表達著什麼。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青春期是一個人形成“我是誰”形成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而為了形成獨立的區別於他人的這些觀念,形成真實的自我,就必須要和原來依賴父母的方式做個告別,換句話說,完成分離。而這樣的分離,需要強大的能量和態度。青春前期則是儲備能量的開始。孩子常常需要第三方給與這樣的支援才能保持強大的能量。在中國傳統社會里,會有各種各樣的儀式,來標誌著這個階段的到來,父母,親人,朋友,所有相關的人,都透過儀式認可了這個分離,這樣被認可的孩子就能夠獲得極大的心理能量。
而現在社會足夠自由,卻也缺乏了這些儀式來提醒父母和孩子,這個階段將要或者已經到來,彼此的方式需要進行調整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如果要形成真實的自我,就需要用更為激烈的方式來把父母推開,從而在這個心理空間中,找到自己的和父母的不同,這樣一來,自然就顯得“叛逆”。
其次,在生理層面,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開始出現了身體上明顯的性別特徵,生理發育在快速的進行著,這也給孩子帶來了煩惱和不適應,而青春前期,則是萌芽階段,有些孩子已經呈現出發育的前兆,也有一些已經開始發育,這都在為進入青春期做著準備。然而,這個階段大部分孩子都被學業困擾著,尤其父母更是常常關注在學業上,不容易發現孩子生理上的變化和心理上的困擾,反而孩子和同伴之間會出現更多的交流,這也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顯得更加情緒化和“不聽話”(相對於同伴之間的“聽話”)。
那麼對於孩子這些心理生理的變化,作為父母如何應對呢?首先還是要了解青春期的孩子發育的情況,這部分可以透過許多途徑來獲知,一些書籍或是講座能夠很好的彌補這一部分的缺乏;而對於孩子心理的發展,父母應該更多給孩子表達的空間,並且在傾聽的同時,理解到這是孩子為了分離不得不採取的姿態。越是親子關係親密的家庭,分離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強大,自然也會顯得更加“叛逆”。我們只要明白,這是孩子長大成為自己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那當然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語言或者行為來替代儀式的缺失,給孩子認可,這也意味著分離是被允許的。在這樣的允許之下,孩子會更加安全而不內疚的完成自我的探索和成長。
那當然也有分離帶來的痛無法承受的時候。如果孩子的學習生活受到了影響,無法正常進行,又或者父母的心理感到衝擊過大,那也可以尋找一些專業的諮詢師來進行一段時間的討論,又或者父母可以考慮一些同輩的團體,交流相似的資訊,交換彼此的想法和方法,那也有可能會找到適合的路。
回覆列表
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不是優點嗎?怎麼在你看來變成缺點了。
你想你的小孩怎麼聽話?做提線木偶嗎?
怎麼辦?不聽話就打。久而久之,你孩子就會很聽話的。在家聽父母的,學校聽老師的,上班會聽領導的。
不過他習慣了聽話,可能沒人吩咐他,他就不知道做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