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墨水荳

    弗萊在《批評的解剖》中指出,原型就是“反覆出現的意象”。從《詩經》到現代作品,梧桐這一意象被歷代文學不經意地傳遞著,並在延續的過程中再生著多種類似而又別開生面的含義。它是無數經驗的形式,是許許多多同類經驗在民族文化心理上留下的痕跡。創作過程是啟用原型意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家的自由創作只是一種幻想,因為他必然受到傳統歷史文化、社會時代背景以及作家本人的理解結構的制約。從一脈相承發展而來的梧桐意象來看,原型意象就是作家自由意志背後的一種力量,驅使他沿著某種文化方向發展,使其作品意象帶有集體無意識的痕跡。讀者的文學活動也因此具有更加深邃的層次。由於作品意象是集體無意識的體現,超越了人類意識經驗的範圍,讀者在閱覽時不可能完全是理性的把握,而只能透過直覺來感悟。一旦古老的原型與讀者發生內在的深刻的聯絡,就能夠左右讀者的感情和幻想,使讀者在不自覺的神往之中理解它的深刻意蘊。 梧桐意象在古典詩詞中使用頻繁,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和文化內涵:富貴、祥瑞、愛情、愁苦等。西方評論家稱這些特定意象為“原型”或“種族的記憶”。梧桐意象源於原始混沌意識,是每一個作為個體的人先天獲得的意象和模式,它藉助於文藝載體,不斷地以本原的形式反覆出現在藝術作品和詩歌中,不但與種族的歷史聯結在一起,而且與人類整個漫長的發展歷史聯絡在一起。因此,榮格說在文學作品中,“一旦原型的情境出現,我們會突然獲得一種不尋常的輕鬆感,彷彿被一種強大的力量運載或超度。在這一瞬間,我們不再是個人,而是整個族類,全人類的聲音一齊在我們心中迴響。”隨著歷史的發展,梧桐意象被世代傳承,又反覆被歷代文人強化、啟用,與宏觀的宇宙相溝通,與生命的律動相結合,以極大的靈活性表現人的精神意趣,成為文學中永恆的主題。 梧桐雨聲在古詩詞中層出不窮,它通常所表達的主題有三:一是離別傷情主題,二是思鄉懷人主題,三是悲秋主題。 在日常生活中,梧桐是一種很普通的樹木,但從意象初創時期的《詩經》起一直到清詞,“梧桐”意象頻繁出現在文人筆下,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審美象徵意象。

    一、梧桐的原型及比興的審美象徵意象

    梧桐作為人們喜愛的樹木,種植歷史已經有3000多年,它最早出現於《國風?鄘風?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樹之榛慄,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從這首詩中可見梧桐材質美好而高潔,是造琴的良好木材。桐琴音質清越而悲涼,“弦泛桐材響,杯澄糯酴醇”。古代的琴瑟是一個人高貴身份的象徵,彈奏者用它來抒發自己的悲歡離合情懷。如李白《長相思》(其二)“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梧桐可以招致鳳凰,是祥瑞的象徵。如北宋安徽銅陵人陳翥在其《桐譜?斜源第一》中寫道:“夫鳳凰,仁瑞之禽也,不止強惡之木。梧桐柔軟之木也,皮理細膩而脆,枝杆扶疏而軟,故鳳凰非梧桐而不棲。”鳳凰非梧桐不棲的說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萋萋,雍雍喈喈。”後代文人把梧桐這種象徵義發揚光大,出現了許多名篇名句。如諸子百家中的《莊子?秋水》:“夫鴆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裡的“鴆雛”是指鳳凰一類的鳥,在《晉書》中也有記載,《苻堅載記下》雲:“長安又謠日:‘鳳凰鳳凰止阿房。’堅以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及植桐竹數十萬株於阿房城以待之。”最具有藝術魅力的數杜甫的一句名詩:“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自古以來,鳳凰是百鳥之王,是真、善、美的化身,梧桐作為它唯一的棲身之地,可說是一種祥瑞樹,能給主人帶來幸福和好運。所以在古代人們大量種植梧桐,它們或被植于田地、庭院,或種於道路兩旁。 愛情是古今文人筆下永恆的主題。古人常藉助不同的意象含蓄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愛情觀。意象是作者為了表達一定的意念情感的需要而選取的能夠引起某種聯想的具體物象的語言藝術形象,它是作者觀念的物化。常見的意象有:鴛鴦、鳳凰、斑鳩、蝴蝶、紅豆、梧桐等。當這些現實中的東西進入文學創作,融合了作者的人格情意和審美趣味後,它們帶給讀者的是無窮的審美想象和欣賞魅力。相傳梧桐是雌雄異株,梧為雄樹,桐為雌樹,兩相偕老,同生共死。文人們便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寄予了它愛情的審美意蘊。遺憾的是梧桐常暗示著愛情的失落,如“嘆梧桐未秋,露井先覺”,預示著飄零搖落的命運、中道分離的悲劇是必然的。賀鑄《鷓鴣天》用“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痛悼愛妻的逝去。樂府詩《孔雀東南飛》:“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這裡梧桐作為連理枝的意象,象徵著意中人由於現實中無法實現相伴相隨,只能寄希望於死後形成連理枝、相思鳥。白居易的《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點明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發生的悽清氛圍。後人多沿用“秋雨梧桐”來形容二人的愛情悲劇。如高明《詠別》中的“準備著夜雨梧桐,和淚點常飄灑”。

    二、與“秋”有關的梧桐複合審美意象

    梧桐在秋天是最早落葉的。《廣群芳譜?木譜六桐》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宋玉《九辯》有“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白露既下白草兮,奄離披此梧木揪”之句。對於心情悲苦的人來說,肅殺的秋天,真是觸目成愁。於是,“秋”、“梧桐”與“愁”結下了不解之緣。 而在一首詩或一首詞中,作者往往不是借單個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是透過多種整體意象來顯示的。詩詞意象的組合,一般由情感的鏈條連線著、維繫著,在創作過程中紛至沓來的意象零亂破碎,不成章法,不成生命,必須有情趣事來融化它們,貫注它們,才內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3]。所以文人用情感鏈條將“梧桐”意象與其他意象結合,構成具有內在生命的完整形象,用它來烘染氛圍,寓含象徵,營造意境。為了鋪敘景緻,渲染秋色,梧桐往往與金井、風、雨、月、殘照等一起營造一種悽清孤怨的意境。 (一)金井梧桐 華人喜歡在水井邊種梧桐樹,這體現了華人的吉祥民俗觀念。民間認為水井中有龍神,而梧桐樹又可以招來鳳凰,所以在水井邊種梧桐樹,是上有鳳下有龍的民間龍鳳吉祥民俗觀念形式化呈現。 當肅殺的秋季來臨時,水井邊的梧桐落葉最早送來了訊息,所以文人在詠歎秋季時,“金井梧桐”是不可缺少的複合意象。陸龜蒙《井上桐》詩云:“美人傷別離,汲井長待曉。愁因轆轤轉,驚起雙棲鳥。獨立傍銀床,碧桐風嫋嫋。”寫一閨怨女在碧綠的梧桐樹下的水井邊汲水,靠在井欄上若有所思。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雲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的少女,在淒涼的深宮中,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在這些古詩詞句中,“金井”這個意象是作為“梧桐”意象陪襯而出現的,但帶給讀者的是整體的藝術效果。古井邊的梧桐落葉是和人的悲涼、憂傷悵惘等特殊心境相契合的,所以文人們緣物託情,使金井梧桐也有了生命的靈性――會孤獨、寂寞、愁苦。它通常傳達的感情有:對秋的詠歎,秋夜懷人之情,失意文人的寂寞,孤獨情懷。 (二)秋風梧桐 縱觀中國古代詩詞,在對秋季景色的描寫中,“風”是一個出現頻率較高的意象。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詞不著一字言愁,卻在颯颯西風烘染的氛圍裡自有一縷無言的愁情讓人低徊不已。梧桐葉在秋風的吹動下,紛紛飄落,只是一種客觀的自然景象,但是一旦詩人將它寫入詩裡,就不是完全的客觀物象,而給人帶來一種寂寞蕭瑟之感。 張掄《醉落魄?詠秋十首》:“火雲方見奇峰簇。颯颯西風,驚墮井梧綠。”李清照《憶秦娥》:“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吹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朱淑真《菩薩蠻?秋》:“秋聲乍起梧葉落,蛩吟唧唧添蕭索。”柳永《玉蝴蝶》:“水風輕、蓼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趙長卿《卜算子?秋深》:“何處最知秋,風在梧桐井。”孟郊《秋懷》:“梧桐枯崢嶸,聲響如哀彈。”這些都透過“秋風梧桐”這個複合意象表達了悲秋的主題。 (三)梧桐雨聲 藉助“雨”意象的淒冷的氛圍,以襯托出孤枕不眠的離愁客愁,莫過於摹寫靜夜雨聲。當夜幕垂下後,人們對雨的聽覺非常敏銳,那淅淅瀝瀝的雨聲特別具有穿透力,直人深夜未眠人的心裡。為了追求夜雨更加清晰的聲響效果,古代文人們往往藉助於梧桐樹葉寫雨之聲。著名的有晚唐溫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借三更時分梧桐冷雨的一葉葉、一聲聲,烘托出閨中女子的一懷離愁別怨,極為悽婉動人。溫庭筠此詞中的“梧桐雨聲”作為一個特寫的意象,一再出現在以後的宋詞創作中,它由個體意象成為公共的意象,帶有渲染離情愁懷的特定色調。相似的有,張輯《疏簾淡月》“梧桐雨細。漸滴作秋聲,被風驚碎”、周紫芝《鷓鴣天》“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劉過《賀新郎》“一枕新涼眠客舍,聽梧桐疏雨秋風顫”、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晏幾道《清平樂》“聽疏雨梧桐,雨餘淡月朦朧”等。總之,梧桐雨聲在古詩詞中層出不窮,它通常所表達的主題有三:一是離別傷情主題,二是思鄉懷人主題,三是悲秋主題。 (四)月亮梧桐 宗白華《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認為:“空靈和充實是藝術精神的兩元。”“空”的產生離不開距離,詩歌創作除可感可觸的生動形象外,還需要營造沒有“實體”的“空白形象”,在一種依稀飄忽的距離中,使詩歌意象充滿靈動之感。所以詩人們根據他們獨特的審美眼光,經常描寫稀疏月光下的梧桐,使它有了淒涼、悽清之美。其實,月亮在古代作品中常作為離鄉懷人的意象。梧桐與月一起構成畫面不僅產生了朦朧悽清之美的藝術效果,同時也使梧桐不可避免地有了思念之愁。南唐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在清秋之季,在夜晚之時舉首見新月如鉤,低頭見梧桐深鎖,愈顯淒涼,愈能勾人情思。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夜深人靜,一鉤彎月掛在那棵梧桐稀疏的樹枝上,月色婆娑,讓人備感寂寞孤獨。相似的有:晏殊《採桑子》“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周邦彥《詠秋夜》“戶外井桐飄。淡月疏星共寂寥”等。總之,朦朧月色之所以給人美感,是因為朦朧虛化了景觀,使人與景觀之間有了間隔,產生了距離美。文人常用“月色梧桐”這個複合意象表達閨中少女的哀怨情絲和羈旅異鄉的文人對故鄉親人的思念等。 (五)殘照梧桐 遊子漂泊在外看到黃昏落日,對家鄉的思念更添了幾分,因此“殘照”的體驗也就分外刻骨銘心;閨中少婦想念遠離家鄉的愛人,看到黃昏落日,這種相思之情更難以忍受。因此“殘照梧桐”這個複合意象更寄託了一番傷情別緒。馮延巳《虞美人》:“須臾殘照上梧桐,一時彈淚與東風,恨重重。”張先的《虞美人》:“亭亭殘照上梧桐,一時彈淚與東風,恨重重。”前者主要表現心理的悵恨,後者主要表現閨情。 總之,上述五個複合意象主要表達了一個這樣的主題,“秋——梧桐——愁——相思”。而梧桐和其他意象一起營造意境,起到了烘染氛圍、奠定抒情基調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的文藝理論中,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指出:“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其中的“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的範圍比較大,通常指整首詩詞、幾句詩詞或一句詩詞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過是構成詩詞意境的一些具體的、細小的單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築,意向只是構成這建築的一些磚石。歐陽修《芳草渡》:“梧桐落,蓼花秋,煙初冷,雨才收。蕭條風物正堪愁。”這兩句詞中包含了四個意象――“梧桐”、“蓼花”、“煙”、“雨”,這四個意象相互作用構成了秋季蕭條冷落的意境。當由諸多意象融合成意境時,往往有一個意象起主導作用,用以聯結其他的意象。“梧桐”意象在詩詞創作中,有時就像是一條主線,將其他零散的意象串聯成一個整體,來營造詩境詞境。在《芳草渡》的四個意象中,“梧桐”是主導意象。那秋季中凋零的蓼花,寒冷的煙霧,纏綿的秋雨,都由“梧桐”葉落而生髮和延伸。再如吳文英《鷓鴣天》:“池上紅衣伴倚闌,棲鴉常帶夕陽還。殷雲渡雨疏桐落,明月生涼寶扇閒。”這幾句詞中正是有了殷雲渡雨梧桐落的意象,才使全詞呈現出孤寂淒涼的色調。同樣還有乩仙《憶少年》:“落盡梧桐秋影瘦。菱鑑古、畫眉難就。”梧桐葉落是形成這首詞意境的主導意象。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文人們正是在這樣的意境中,或表達漂泊異鄉的孤寂情懷,或表達失意的寂寞之感,或表達閨中少婦的傷感悵惘之懷,或表達蕭瑟秋季中的悲苦之感。 選取幾首帶有“梧桐”意象的詩詞烈女操 唐代:孟郊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貞女貴殉夫,捨生亦如此。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代: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 宋代:晏殊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 宋代: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木蘭花令?梧桐葉上三更雨 宋代:蘇軾 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夢中歷歷來時路。猶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問君人,為道別來心與緒。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唐代: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五代:李煜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鬚在玉鉤。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浣溪沙?雨歇梧桐淚乍收 清代:納蘭性德 雨歇梧桐淚乍收,遣懷翻自憶從頭。摘花銷恨舊風流。簾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蒼蘚徑空留。兩眉何處月如鉤? 梧桐影?落日斜 唐代:呂岩 落日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更漏子?玉爐香 唐代: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沉醉東風?七夕 元代:盧摯 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閒亭。蛛絲度繡針,龍麝焚金鼎。慶人間七夕佳令。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宋代:周紫芝 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踏莎行?碧海無波 宋代:晏殊 碧海無波,瑤臺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冬夜寄溫飛卿 唐代:魚玄機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疏散未閒終遂願,盛衰空見本來心。幽棲莫定梧桐處,暮雀啾啾空繞林。 鷓鴣天?佳人 宋代:蘇軾 羅帶雙垂畫不成。殢人嬌態最輕盈。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無限事,許多情。四弦絲竹苦丁寧。饒君撥盡相思調,待聽梧桐葉落聲。 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 宋代:晏殊 別來音信千里,恨此情難寄。碧紗秋月,梧桐夜雨,幾回無寐。樓高目斷,天遙雲黯,只堪憔悴。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 相見歡?秋風吹到江村 清代:顧彩 秋風吹到江村,正黃昏,寂寞梧桐夜雨不開門。一葉落,數聲角,斷羈魂,明日試看衣袂有啼痕。 酹江月?夜涼 宋代:黃升 西風解事,為人間、洗盡三庚煩暑。一枕新涼宜客夢,飛入藕花深處。冰雪襟懷,琉璃世界,夜氣清如許。剗然長嘯,起來秋滿庭戶。應笑楚客才高,蘭成愁悴,遺恨傳千古。作賦吟詩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闌干,微雲河漢,耿耿天催曙。此情誰會,梧桐葉上疏雨。 傾杯?金風淡蕩 宋代:柳永 金風淡蕩,漸秋光老、清宵永。小院新晴天氣,輕煙乍斂,皓月當軒練淨。對千里寒光,念幽期阻、當殘景。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細把,舊約前歡重省。最苦碧雲信斷,仙鄉路杳,歸雁難倩。每高歌、強遣離懷,奈慘咽、翻成心耿耿。漏殘露冷。空贏得、悄悄無言,愁緒終難整。又是立盡,梧桐碎影。 清平樂 宋代:晏殊 春來秋去。往事知何處?燕子歸飛蘭泣露。光景千留不住。酒闌人散忡忡。閒階獨倚梧桐。記得去年今日,依前黃葉西風。 臨江仙?深秋寒夜銀河靜 唐代:尹鶚 深秋寒夜銀河靜,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夢等閒成。逡巡覺後,特地恨難平。紅燭半條殘焰短,依稀暗背錦屏。枕前何事最傷情?梧桐葉上,點點露珠零。 立秋 宋代: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眼神令人著迷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