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鯉魚用什麼打窩好?鯉魚窩料怎麼做:
1.窩料移位要考慮
大家最常見的打窩方式大概是這樣的:將玉米粒、面狀物等含有大顆粒物和小顆粒物以及能快速溶解的面狀物的東西混到一起,握成團,咕咚咕咚扔到釣點裡,就算打窩了。我想說的是,採用這種打窩辦法前,一定要考慮水底地形。如果水下斜坡比較大,球狀物會老老實實地停留在釣點內嗎?加上各種魚的拱食,窩料球一定會向更深處滾落,導致窩料遠離釣點。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有的人會用形狀不規則的塊狀物打窩,比如糠餅塊,這種想法和初衷是對的,但是同樣也會被魚拱來拱去最後遠離釣點。
2.打窩分晝夜
同樣一個釣點,白天和晚間也有區別。白天有太多小雜魚去消耗和破壞窩子,為了避免窩子遭到破壞,窩料應以大的顆粒物為主,比如水發的或者水煮的老玉米。
晚間,喜歡高光的小魚們安靜下來,對窩子的破壞力大大降低,可以適當地加一些小的顆粒物、面狀物。需要注意的是,面狀物的使用比例要做到心裡有數。雖然面狀物誘魚速度較快,但如果該水域內鰱鱅很多的話,新增面狀物一定要保守、謹慎,一旦招來鰱鱅,這個窩子就廢了。
3.自然水域和收費魚塘
野釣和釣黑坑型的水域也有區別。野釣鯉魚打窩子強調的是原生態,所謂原生態,我的理解是人為加工痕跡很少的或者不明顯的餌料。比如有很多新人在野庫用養殖魚用的顆粒飼料打窩子,效果很差。他們認為同為鯉魚,養殖鯉魚愛吃的東西野生魚也會愛吃,這個觀念其實是錯誤的。養殖鯉魚長期食用顆粒飼料,已經形成了慣口,野生鯉魚則不然,在天然的環境中,它們的食物是比較匱乏的,它們所能吃到的也都是純天然的東西,所以它們不但不接受顆粒飼料,有些甚至還會排斥,水庫越大,這種現象越明顯。也就是說,越是大水庫裡面的鯉魚,越喜歡自然餌料。
4.長期駐釣和“快餐式”釣魚
大多數上班族通常沒有太多時間釣魚,只有週末那麼一兩天的時間出釣,打窩子自然要求能夠快速發窩。所以,窩子的量不用太大。有的人越是不上魚就越打窩子,打來打去將窩子成功“打死”了,這樣的窩子就像雞肋一樣,放棄吧,覺得可惜,畢竟投入了那麼多,釣下去吧,還不會有什麼效果。所以,我建議初學者打窩子寧少勿多。
在水庫,我看到有的人不加節制地打窩子,善意地勸上兩句,得到的回答是:“反正都帶來了,也不能再帶回去了,就打裡吧。”錯!寧可臨走的時候把多餘的窩料扔水裡餵魚,也不能扔到釣點內,過量的窩料一定耽誤自己釣魚。當然,如果能夠待上兩天以上,這麼做第二天以後可能會上魚。
打窩子有個不變的規律——短時間內窩料的投入不是和魚獲成正比的,打得多不一定釣得多。長期駐釣的則可以打大窩、打重窩,尤其是海竿送線釣法,江湖上有句話——要想魚上岸,就拿糧食換。
5.窩料的覆蓋面積值得注意
窩料的面積也是值得注意的。我有個朋友,人稱“大爆炸”。用同樣的打窩勺,別人打窩子會把窩料拋撒得很集中,他則揚出一大片水花。更誇張的是,他會在面前十幾米的距離內擺上三四支魚竿,然後往後面一坐,專等鯉魚經典的大黑標。大家想想,他面前的窩子起碼有20平方米。
6.打窩量的決定因素
魚的大小決定了它食量的多少。同理,魚的密度也決定著窩料的多少,魚多,消耗得自然就多。另外,由於同樣體型的魚在不同的季節因為食量存在差異,所以窩料的量也要有增減,並且窩料的成分也要有所變化。比如,同一水域的鯉魚,它們在春天剛剛恢復食慾,此時小雜魚還沒完全甦醒,如果完全用夏天用的老玉米打窩效果肯定不好,不如以粉狀物為主,輔以少量的嫩玉米或者水發小麥。但是,到了夏天,小雜魚非常囂張,小顆粒物在短時間內就會被它們撿拾乾淨,粉狀物又會招來鰱鱅,這時我們就應該以大顆粒物為主了,況且夏天鯉魚的食慾旺盛,窩料的總量也要相應增加。因為誰都不敢保證每一條進窩的魚都能上鉤,也許它們吃幾口就走了,這個量要考慮進去。
釣鯉魚用什麼打窩好?鯉魚窩料怎麼做:
1.窩料移位要考慮
大家最常見的打窩方式大概是這樣的:將玉米粒、面狀物等含有大顆粒物和小顆粒物以及能快速溶解的面狀物的東西混到一起,握成團,咕咚咕咚扔到釣點裡,就算打窩了。我想說的是,採用這種打窩辦法前,一定要考慮水底地形。如果水下斜坡比較大,球狀物會老老實實地停留在釣點內嗎?加上各種魚的拱食,窩料球一定會向更深處滾落,導致窩料遠離釣點。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有的人會用形狀不規則的塊狀物打窩,比如糠餅塊,這種想法和初衷是對的,但是同樣也會被魚拱來拱去最後遠離釣點。
2.打窩分晝夜
同樣一個釣點,白天和晚間也有區別。白天有太多小雜魚去消耗和破壞窩子,為了避免窩子遭到破壞,窩料應以大的顆粒物為主,比如水發的或者水煮的老玉米。
晚間,喜歡高光的小魚們安靜下來,對窩子的破壞力大大降低,可以適當地加一些小的顆粒物、面狀物。需要注意的是,面狀物的使用比例要做到心裡有數。雖然面狀物誘魚速度較快,但如果該水域內鰱鱅很多的話,新增面狀物一定要保守、謹慎,一旦招來鰱鱅,這個窩子就廢了。
3.自然水域和收費魚塘
野釣和釣黑坑型的水域也有區別。野釣鯉魚打窩子強調的是原生態,所謂原生態,我的理解是人為加工痕跡很少的或者不明顯的餌料。比如有很多新人在野庫用養殖魚用的顆粒飼料打窩子,效果很差。他們認為同為鯉魚,養殖鯉魚愛吃的東西野生魚也會愛吃,這個觀念其實是錯誤的。養殖鯉魚長期食用顆粒飼料,已經形成了慣口,野生鯉魚則不然,在天然的環境中,它們的食物是比較匱乏的,它們所能吃到的也都是純天然的東西,所以它們不但不接受顆粒飼料,有些甚至還會排斥,水庫越大,這種現象越明顯。也就是說,越是大水庫裡面的鯉魚,越喜歡自然餌料。
4.長期駐釣和“快餐式”釣魚
大多數上班族通常沒有太多時間釣魚,只有週末那麼一兩天的時間出釣,打窩子自然要求能夠快速發窩。所以,窩子的量不用太大。有的人越是不上魚就越打窩子,打來打去將窩子成功“打死”了,這樣的窩子就像雞肋一樣,放棄吧,覺得可惜,畢竟投入了那麼多,釣下去吧,還不會有什麼效果。所以,我建議初學者打窩子寧少勿多。
在水庫,我看到有的人不加節制地打窩子,善意地勸上兩句,得到的回答是:“反正都帶來了,也不能再帶回去了,就打裡吧。”錯!寧可臨走的時候把多餘的窩料扔水裡餵魚,也不能扔到釣點內,過量的窩料一定耽誤自己釣魚。當然,如果能夠待上兩天以上,這麼做第二天以後可能會上魚。
打窩子有個不變的規律——短時間內窩料的投入不是和魚獲成正比的,打得多不一定釣得多。長期駐釣的則可以打大窩、打重窩,尤其是海竿送線釣法,江湖上有句話——要想魚上岸,就拿糧食換。
5.窩料的覆蓋面積值得注意
窩料的面積也是值得注意的。我有個朋友,人稱“大爆炸”。用同樣的打窩勺,別人打窩子會把窩料拋撒得很集中,他則揚出一大片水花。更誇張的是,他會在面前十幾米的距離內擺上三四支魚竿,然後往後面一坐,專等鯉魚經典的大黑標。大家想想,他面前的窩子起碼有20平方米。
6.打窩量的決定因素
魚的大小決定了它食量的多少。同理,魚的密度也決定著窩料的多少,魚多,消耗得自然就多。另外,由於同樣體型的魚在不同的季節因為食量存在差異,所以窩料的量也要有增減,並且窩料的成分也要有所變化。比如,同一水域的鯉魚,它們在春天剛剛恢復食慾,此時小雜魚還沒完全甦醒,如果完全用夏天用的老玉米打窩效果肯定不好,不如以粉狀物為主,輔以少量的嫩玉米或者水發小麥。但是,到了夏天,小雜魚非常囂張,小顆粒物在短時間內就會被它們撿拾乾淨,粉狀物又會招來鰱鱅,這時我們就應該以大顆粒物為主了,況且夏天鯉魚的食慾旺盛,窩料的總量也要相應增加。因為誰都不敢保證每一條進窩的魚都能上鉤,也許它們吃幾口就走了,這個量要考慮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