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
2 # 使用者4912889400776
網球是在十四世紀起源於法國路易斯王朝時代,在宮廷中舉行的"jeude paume"(意為"用手掌擊球的遊戲")。後來在十九世紀引進英國,改良在草皮上舉行。 因為最原始的網球運動是起源於宮廷之中,所以計分方法就地取材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拿可以撥動的時鐘來計分,每得一次分就將時鐘轉動四分之一,也就是15分(aquarter,一刻),同理,得兩次分就將時鐘撥至30分,當然一切都是以他們的方便為基礎。這就是15分、30分的由來。 至於40分,它比較怪異,它不是15的倍數。這是因為在英文中,15分唸作"fifteen",為雙音節,而30分唸作"thirty",也是雙音節;但是45分,英文唸作"forty-five",變成了三個音節,當時著英華人覺得有點拗口,也不符合"方便"的原則,於是就把它改成同為雙音節的40分(forty)。這就是看來不合邏輯的40分的由來。
計分規則如下:
1.一局 (1)每勝1球得1分,先勝4分者勝1局。 (2)雙方各得3分時為“平分”,平分後,淨勝兩分為勝1局。
2.一盤 (1)一方先勝6局為勝1盤。 (2)雙方各勝5局時,一方淨勝兩局為勝1盤
3.決勝局計分制 在每盤的局數為6平時,有以下兩種計分制。 (1)長盤制:一方淨勝兩局為勝1盤。 (2)短盤制(搶七):決勝盤除外,除非賽前另有規定,一般應按以下辦法執行。 A.先得7分者為勝該局及該盤(若分數為6平時,一方須淨兩分)。 B.首先發球員發第1分球,對方發第2、3分球,然後輪流發兩分球,直到比賽 結束。 C.第1分球在右區發,第2分球在左區發,第3分球在右區發。 D.每6分球和決勝局結束都要交換場地。
4.短盤制的計分 (1)第1個球(0:0),發球員A發1分球,1分球之後換髮球。 (2)第2、3個球(報1:0或0:1,不報15:0或0:15),由B發球,B連發兩分球后換髮球,先從左區發球。 (3)第4、5個球(報3:0或1:2,2:1,不報40:0或15:30, 30:15),由A發球,A連發兩球后換髮球后換髮球,先從左區發球。 (4)第6、7個球(報3:3或2:4,4:2或1:5,5:1或6:0,0: 6) ,由B發1分球之後交換場地,若比賽未結束,B繼續發第7個球。 (5)比分打到5:5,6:6,7:7,8:8……時,需連勝兩分才能決定誰為勝方。但在記分表上則統一寫為7:6。 (6)決勝局打完之後,以方隊員交換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