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樂澎湃君

    從古到今沒有可以排第一的將領,因為每次都是關公戰秦瓊,最後只能是越說越糊塗。

    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霍去病十七歲就有自己的部隊了,二十三歲死亡,在這短暫的一生創造出來的奇蹟,確實古今罕有,試想一下,我們這個年齡還在讀書,然而人家已經帶領百萬大軍,橫掃漠北,這個年齡,這種機會,幾千年也就出現這麼一次,然而他的光輝,也是漢武帝,衛青給的,如果起初就他帶領軍隊,和匈奴打,也不一定能打好。

    衛青已經對匈奴打過幾次仗了,對匈奴也有很多的瞭解,騎兵素質也有相當大的提高,使得霍去病上來就是玩的順風仗,年輕人有想法,膽子大,多少帶點賭博的成分在裡面,當然賭對了,歷史上就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論軍事才能,我覺得還是衛青厲害,如果說霍去病是滿天星辰最耀眼的哪一顆,那漢武帝,衛青就是照亮滿天星辰的光源。

  • 2 # 大桔觀歷史

    儘管霍去病英年早逝但不妨礙他成為一名神將。

    首先我們看看他的戰績。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河西受降,漠北之戰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可見打的匈奴是滿地找牙。

    其次,軍事成就。秦漢時期以來,匈奴就成為北方大敵,秦始皇修長城等等,都是從防禦的角度來對待匈奴的騷擾,從來不會主動出擊,因為打不過。但是直至漢武帝時期,霍去病提出騎兵的作戰方案。大規模使用騎兵集團,快速機動,長途奔襲,和匈奴騎兵對剛,成為了漢軍戰勝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突襲作戰戰術,霍去病的作戰方略可以說是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他的作戰可謂是迂迴縱深,穿插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迴穿插,對匈奴實行合圍,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這種由步兵轉向騎兵以及機動突襲的作戰方式在以後的作戰中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橫看歐洲羅馬,也是在與波斯交戰中改變了以前重灌步兵作戰方式,而是轉向騎兵。

    第三,歷史意義。正是因為霍去病取得了西域戰場的勝利,才奠定了中國的戰略發展方針,也就是由古絲綢之路演變而來的一帶一路戰略,這與漢朝時期的武帝,衛青,張騫,霍去病等人的見識分不開。再橫看一下,類似絲綢之路這樣的發展戰略在一千年後的沙俄也被提出過,就是與康熙同時期的彼得大帝,即一橫一縱戰略,然而卻比漢朝晚了幾個世紀。

    第四,人物評價。幾乎每朝每代都對其有極高的評價。如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霍去病。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霍去病亦位列其中,等等。

    雖然歷史滄桑,但是那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肺腑之言依舊響徹熱血男兒的壯志情懷中。

  • 3 # 蔡小辰辰

         “封狼居胥”是中華武將的最高榮譽(沒有之一),也是中國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和終生奮鬥的夢想——相比內戰,討伐異族,更能發起整個民族的敬仰。注:狼居胥山就是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東側的肯特山。華夏曆史上,也就霍去病/東漢竇憲/唐朝李靖和蘇定方/大明藍玉等寥寥數人能夠做到,霍去病不僅最年輕,最富有傳奇色彩,又英年早逝,自然引起最多的追捧。

       

    後人對霍去病仰慕和崇敬的情結,不光是對少年英雄的敬仰與懷念,更重要的本質內容其實是對尚武精神的推崇與嚮往。他們是一種精神象徵的豐碑,整個漢民族為之驕傲,它鼓舞著感召著一代一代的漢族兒女,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壯語更讓無數性情漢子血脈噴張,是大漢名族尚武精神的象徵,成為了古代士人與將領的共同偶像,人們競相歌詠、崇敬、緬懷他們,自古至今延綿兩千年。

        

    其生平功績就不贅述了,這裡淺談一下其對後世軍事戰術的影響:

    騎兵戰法的形成:武帝時期的對匈奴作戰,是中國軍制史上由車騎並用轉向以騎兵為作戰主體的轉折,霍去病是集大成者。大規模騎兵集團單獨行動,快速機動,長途奔襲,縱深迂迴,穿插包圍,從敵後及側翼發起攻擊,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以消滅匈奴有生力量為目的,是霍去病打擊匈奴的主要戰法。可以說這是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說是華夏騎兵戰術的開創者和閃電戰鼻祖並不為過,此後則由騎兵完全取代車兵,進而成為漢代軍隊的主力兵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的茶果地裡長了好多茅草和蕨菜草,用哪種除草劑除草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