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旗漫卷西風廣州
-
2 # 危笑刺容
不知道你要問哪種導彈?反艦導彈的話要接收戰場資料鏈裝訂飛行路線來發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要先對自身定位,然後規劃路線。發射後以地形匹配或慣性制導,輔以GPS和星光修正。至於罕見的防空導彈則是紅外製導射後不理。
-
3 # 老鷹航空
潛艇對於水面或者陸地上目標的探測手段其實比較有限,往往只能依賴自身的聲吶系統進行水聲訊號的偵測,探測距離有限,一般不超過100km,多數集中在50km,再遠就沒有辦法了。而現有的潛射導彈射程往往都超越了100km,在其飛行過程中這些導彈的制導方式是不一樣的,這就要具體分析了。
下面以目前海軍潛艇搭載的導彈型別來做逐一說明:
1、洲際彈道導彈
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一般在5000-15000km之間,專門用來攜帶核彈頭打擊敵方陸地戰略目標,是鎮國重器。面對這種超遠射程,潛艇其實並不需要負責彈道導彈的飛行制導工作,實際上從通俗意義上講,潛艇對於彈道導彈只負責發射,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
對於潛艇而言,只需要將自己的發射位置資訊輸入到彈道導彈彈載計算機中就可以了,目標的座標資訊其實也早就提前輸入完畢,發射前核對密文並輸入正確的啟用密碼。彈道導彈發射之後飛行過程中,完全依靠自身的慣導系統來奔向目標,對於飛行過程中的航線糾正,則依靠自身攜帶的星光制導系統來實現,全過程不依賴於外部任何導航系統,衛星定位系統那也是不可能介入的,這樣才能保證飛行過程中不會受到外界任何干擾,從而確保打擊可靠性。
2、巡航導彈
巡航導彈的射程一般在1000-1500km,屬於縱深攻擊載具。這種導彈的制導模式則非常依賴於複合制導模式,具體而言就是慣導+衛星定位系統+地形匹配技術三合一,潛艇發射前輸入敵方陸地固定目標座標,發射之後巡航導彈依靠慣導向目標飛去,期間依靠GPS或者地形匹配方式對航跡進行修正,從而確保打擊精度。
3、反艦導彈
反艦導彈和導彈彈道、巡航導彈不同,其打擊的是水上移動目標,因此需要為其配置主動/半主動雷達導引頭,從而能夠在飛抵目標附近時能夠及時開機搜尋目標,完成最後的攻擊。
而在潛艇發射到抵達目標區域上空的過程中,反艦導彈依靠的還是慣導和衛星定位系統,潛艇發射之前不過是給予反艦導彈一個初步的目標資訊,發射之後就看導彈自身的效能了。要是末端自身的搜尋雷達沒有找到目標,那就屬於沒打中,可能還要再次發射。
總的來說,由於潛艇在水下航行過程中,因為海水的原因,潛艇很難和外界保持有效長時間的資料鏈交換,因此潛射導彈發射之後主要還是要靠自己,而不是潛艇。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
4 # 資訊所長
我是雷達工程師,導彈發射後的制導和飛行,一般離不開雷達的制導,所以我來解釋一下潛艇發射導彈後是如何控制其飛向目標,也就是如何制導的。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潛射導彈。
潛射導彈一般認為,潛射導彈指的就是在水下發射的導彈,不過我這裡把它定義為:潛艇發射的導彈,這樣也就包括了水上和水下發射了。
我們知道,潛艇發射導彈也有多種發射方式,簡單的說就是上面說的水面和水下發射,其中水面發射和其它水面作戰艦隻一樣,潛艇需要上浮到海面,只不過潛水艇發射完導彈,可以立即下潛隱蔽自己。
另外一種就是潛艇不需要上浮,直接在水下發射導彈,這樣隱蔽性更高,不過技術難度要求也更高,目前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全世界也就只有幾個。
其中水面發射方式,前面說了和普通水面艦只的垂直髮射一樣,要求不是太高。最難的就是水下發射了。目前世界上有兩種主流的水下發射方式:幹發射和溼發射。幹發射就是透過運載體,比如魚雷載體,先把導彈從潛艇裡面運向水面上空,然後導彈發動機才開始點火,相當於先把導彈拋向空中,然後再點火。另外一種,就是直接在水下離開潛艇一定距離,在水下就開始點火,然後衝出水面飛行。其實這也相當於我們熟知的軍艦垂直髮射導彈兩種方式一樣:冷發射和熱發射。
潛艇發射導彈如何制導由於潛艇的特殊性,並不能和水面作戰艦隻一樣,可以裝備各種型號的火控雷達和預警雷達,比如先進的相控陣系統,潛艇一般只是裝備有先進的聲吶系統,相當於水面艦只的雷達系統,不過它只適合在水下探測,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能力非常有限。
所以既然沒有了雷達,潛艇發射的導彈如何制導飛向目標呢?這裡我們分為兩種情況:戰術導彈和彈道導彈。
戰術導彈:
戰術導彈種類比較多,適合潛艇使用的,有潛射防空導彈、潛射反艦導彈和潛射巡航導彈等,射程距離一般不遠。我們知道,戰術導彈一般有兩種制導方式:半主動和主動。
其中半主動的意思就是,發射之前,透過火控雷達先照射目標,然後導彈接收目標的回波資訊,發射飛向目標,這樣的方式,需要發射平臺的火控雷達的支援,並不是導彈自身雷達系統完成的,導彈彈頭一般只有雷達訊號接收機。
另外一種就是主動制導了,導彈自身裝有雷達發射機和接收機,能夠依靠自己,完成對目標的鎖定和跟蹤,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發射後不管,這樣的制導方向更加先進,導彈有自己的主動權,不需要發射載體平臺的火控雷達的支援。
因為潛艇無法安裝各種火控照射雷達,所以裝備的應該就是發射後不管的主動制導的導彈,制導方式就是導彈自己的發射機發射雷達波訊號,然後遇到目標反射,被導彈的接收機接收,反射的訊號包含著目標的資訊(這裡具體就不說了,比較專業),所以導彈就可以制導飛向目標了。
另外射程稍微遠的,比如巡航導彈,比如打擊地面固定目標,就需要衛星等其它系統的支援了,利用衛星和導彈自身的制導系統,控制導彈飛向目標。
彈道導彈:
前面說的戰術型,一般發射後,可以自由的控制飛行方向,彈道彈道就不同了,一般飛行的軌跡幾乎都是固定的,飛行方向即使變化也只是微調,因為打擊的目標一般都是固定目標,不需要什麼機動的。只有在末端,彈頭才開始機動,比如瞄準目標和規避攔截武器等,所以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和地面發射的彈道導彈制導原理也是一樣的,一般有慣性制導和衛星導航系統制導兩種。其中慣性制導是目前主流的彈道導彈的制導方式,幾乎依靠導彈自身儀器進行測量,不受外界的干擾,它能夠自主的根據發射的地點、飛行的高度和速度等等資訊,來計算距離目標的方位和距離等等,然後控制導彈飛向目標。
衛星導航就更好理解了,就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導航差不多,透過與導航衛星建立聯絡,獲得自己的位置和速度等資訊,然後透過計算機控制導彈飛向目標,這個相信大家理解起來比較容易。
目前彈道導彈,已經開始組合使用上面兩種制導方式,疊加使用,大大提高命中精度和抗干擾能力。
-
5 # 血色黃昏的黃昏
從潛水艇發射導彈並不那麼容易。需要依據嚴謹的物理工程學和火箭科學技術來確保導彈順利發射。從水下發射的導彈,必須要以超過20921公里/小時的速度穿過低地球軌道。
以美國的三叉戟II D-5導彈為例
1、潛艇導彈利用超空泡原理由蒸汽炮發射的。首先,炸藥爆炸會使一特殊罐中的水瞬間蒸發成蒸汽。膨脹的蒸汽壓力迫使導彈離開發射管,它能為導彈提供足夠的動量使其衝出水面。這種危險的高壓炸藥混合物是每次導彈發射的關鍵。
如果導彈無法離開潛艇,則啟動多種安全機制使導彈停用。
2、導彈在離開水面時減速,重力試圖把它拉回水面。在三級火箭階段的第一個點火開始前,運動感測器監測導彈在空中短暫停留時的變化。
3、前第一分鐘,導彈飛行如果很順利。它最終將達到海拔965公里的高度。其餘的火箭點火階段仍然需要工作,使導彈分離並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
如果導彈保持在正確的路徑上,三叉戟導彈將使用慣性制導導航系統,該系統基於一組靈敏的加速度計,精確測量導彈的加速度和加速度持續的時間。
4、潛艇上的機載計算機利用這些資料來計算導彈的速度和位置。現在大多數軍事技術中,慣性制導已被GPS所取代。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慣性制導有可能會失去導彈的位置。但美國海軍從未發射過裝備有GPS的三叉戟導彈,主要是擔心GPS可能被篡改。
5、由於導彈內部引導系統的侷限性,三叉戟還有一個星象跟蹤儀導航系統。像過去傳統的海上水手一樣,這種感測器透過測量恆星的位置來獲取定位,從而幫助導彈從細節上精確校正。
星象跟蹤儀是一種利用光電管或相機來測量恆星位置的光學裝置。由於天文學家們已經高度精確地測量了許多恆星的位置,衛星或航天器上的恆星跟蹤器可以相對於恆星來確定航天器的方向。
對於更復雜的導彈發射任務,就必須利用整個星際資料庫來確定導彈的飛行方向。
這些型別的星級目錄可以將數千顆星儲存在航天器或者導彈上的儲存器中,或者利用潛艇上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後上傳。
這種校正是必要的,因為潛艇的方位在發射時可能並不準確。某些引力異常現象也可能足以使導彈偏離正確航向。因此,美國海軍潛艇導彈發射員都很擅長解讀恆星。
所有這些恆星一旦對齊,導彈就會衝向目標。
但是,導彈要擊中目標,一切都必須運作的相當完美,任何階段的故障都可能是災難性的。
潛艇發射導彈後控制其飛行方向基本就是這種原理,當然,還有很多控制機制。在此只是大概的瞭解一下。
-
6 # Seven與Annie
導彈發射後的制導和飛行,一般離不開雷達的制導,所以我來解釋一下潛艇發射導彈後是如何控制其飛向目標,也就是如何制導的。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潛射導彈。
一般認為,潛射導彈指的就是在水下發射的導彈,不過我這裡把它定義為:潛艇發射的導彈,這樣也就包括了水上和水下發射了。
我們知道,潛艇發射導彈也有多種發射方式,簡單的說就是上面說的水面和水下發射,其中水面發射和其它水面作戰艦隻一樣,潛艇需要上浮到海面,只不過潛水艇發射完導彈,可以立即下潛隱蔽自己。
另外一種就是潛艇不需要上浮,直接在水下發射導彈,這樣隱蔽性更高,不過技術難度要求也更高,目前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全世界也就只有幾個。其中水面發射方式,前面說了和普通水面艦只的垂直髮射一樣,要求不是太高。最難的就是水下發射了。目前世界上有兩種主流的水下發射方式:幹發射和溼發射。幹發射就是透過運載體,比如魚雷載體,先把導彈從潛艇裡面運向水面上空,然後導彈發動機才開始點火,相當於先把導彈拋向空中,然後再點火。另外一種,就是直接在水下離開潛艇一定距離,在水下就開始點火,然後衝出水面飛行。其實這也相當於我們熟知的軍艦垂直髮射導彈兩種方式一樣:冷發射和熱發射。
潛艇發射導彈如何制導
由於潛艇的特殊性,並不能和水面作戰艦隻一樣,可以裝備各種型號的火控雷達和預警雷達,比如先進的相控陣系統,潛艇一般只是裝備有先進的聲吶系統,相當於水面艦只的雷達系統,不過它只適合在水下探測,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能力非常有限。所以既然沒有了雷達,潛艇發射的導彈如何制導飛向目標呢?這裡我們分為兩種情況:戰術導彈和彈道導彈。
戰術導彈:
戰術導彈種類比較多,適合潛艇使用的,有潛射防空導彈、潛射反艦導彈和潛射巡航導彈等,射程距離一般不遠。我們知道,戰術導彈一般有兩種制導方式:半主動和主動。
其中半主動的意思就是,發射之前,透過火控雷達先照射目標,然後導彈接收目標的回波資訊,發射飛向目標,這樣的方式,需要發射平臺的火控雷達的支援,並不是導彈自身雷達系統完成的,導彈彈頭一般只有雷達訊號接收機。
另外一種就是主動制導了,導彈自身裝有雷達發射機和接收機,能夠依靠自己,完成對目標的鎖定和跟蹤,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發射後不管,這樣的制導方向更加先進,導彈有自己的主動權,不需要發射載體平臺的火控雷達的支援。因為潛艇無法安裝各種火控照射雷達,所以裝備的應該就是發射後不管的主動制導的導彈,制導方式就是導彈自己的發射機發射雷達波訊號,然後遇到目標反射,被導彈的接收機接收,反射的訊號包含著目標的資訊(這裡具體就不說了,比較專業),所以導彈就可以制導飛向目標了。
另外射程稍微遠的,比如巡航導彈,比如打擊地面固定目標,就需要衛星等其它系統的支援了,利用衛星和導彈自身的制導系統,控制導彈飛向目標。
彈道導彈:
前面說的戰術型,一般發射後,可以自由的控制飛行方向,彈道彈道就不同了,一般飛行的軌跡幾乎都是固定的,飛行方向即使變化也只是微調,因為打擊的目標一般都是固定目標,不需要什麼機動的。只有在末端,彈頭才開始機動,比如瞄準目標和規避攔截武器等,所以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和地面發射的彈道導彈制導原理也是一樣的,一般有慣性制導和衛星導航系統制導兩種。其中慣性制導是目前主流的彈道導彈的制導方式,幾乎依靠導彈自身儀器進行測量,不受外界的干擾,它能夠自主的根據發射的地點、飛行的高度和速度等等資訊,來計算距離目標的方位和距離等等,然後控制導彈飛向目標。衛星導航就更好理解了,就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導航差不多,透過與導航衛星建立聯絡,獲得自己的位置和速度等資訊,然後透過計算機控制導彈飛向目標,這個相信大家理解起來比較容易。
目前彈道導彈,已經開始組合使用上面兩種制導方式,疊加使用,大大提高命中精度和抗干擾能力。
-
7 # 另眼觀天下事
由於潛艇的特殊性,並不能和水面作戰艦隻一樣,可以裝備各種型號的火控雷達和預警雷達,潛艇一般只是裝備有先進的聲吶系統,不過它只適合在水下探測,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能力非常有限。
所以既然沒有了雷達,潛艇發射的導彈如何制導飛向目標呢?這裡我們分為兩種情況:戰術導彈和彈道導彈。
戰術導彈一般有兩種制導方式:半主動和主動。
其中半主動的意思就是,發射之前,透過火控雷達先照射目標,然後導彈接收目標的回波資訊,發射飛向目標,這樣的方式,需要發射平臺的火控雷達的支援,並不是導彈自身雷達系統完成的,導彈彈頭一般只有雷達訊號接收機。
另外一種就是主動制導了,導彈自身裝有雷達發射機和接收機,能夠依靠自己,完成對目標的鎖定和跟蹤,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發射後不管,導彈有自己的主動權,不需要發射載體平臺的火控雷達的支援。
彈道導彈,一種是慣性制導是目前主流的彈道導彈的制導方式,幾乎依靠導彈自身儀器進行測量,不受外界的干擾,它能夠自主的根據發射的地點、飛行的高度和速度等等資訊,來計算距離目標的方位和距離等等,然後控制導彈飛向目標。二種是衛星導航就更好理解了,就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導航差不多,透過與導航衛星建立聯絡,獲得自己的位置和速度等資訊,然後透過計算機控制導彈飛向目標,這個相信大家理解起來比較容易。
目前彈道導彈,已經開始組合使用上面兩種制導方式,疊加使用,大大提高命中精度和抗干擾能力。
回覆列表
洲際彈道導彈可以用GPS,格洛納斯,北斗,星光制導,用火箭發動機變軌,中短程彈道導彈可以用GPS,北斗,格洛納斯制導,火箭發動機或小翼變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