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雲相伴遊寰宇
-
2 #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結腸癌根治術後最常用的一線化療方案中多是含有奧沙利鉑的化療方案。奧沙利鉑為第3代鉑類抗癌藥,是胃腸道癌症化療最常用的藥物。與其他鉑類藥順鉑,卡巴)作用相同,作用靶點為DNA,鉑原子與DNA形成交叉聯結,拮抗其複製和轉錄,研究表明與氟尿嘧啶(5-FU)聯合應用具有協同作用。
而奧沙利鉑化療藥具有外周神經毒性,對周圍神經有損傷,導致感覺障礙或異常,表現為手腳麻木或針刺樣疼痛感,遇冷加重。神經毒性反應有兩類不同的反應,一類是短暫的急性綜合徵,常在最初化療間歇期出現或用藥後短時間內出現感覺異常,但恢復較快;另一類是劑量相關的累積性感覺神經功能異常。這兩類發生的機制不同。
周圍神經一旦損傷,恢復比較慢,長達數月甚至一兩年以上。因此重在預防:
1.化療期間避免接觸涼水。即不喝涼水,不用涼水洗手洗腳,溫水洗臉刷牙;秋冬季要戴手套穿棉襪等,可以避免感覺異常加重;
2.化療時間不能隨意延長,尤其是輸奧沙利鉑的時間,輸液時間越長,感覺異常越明顯,一般建議輸液在2小時左右結束。
3.奧沙利鉑用葡萄糖配製,而不能用生理鹽水,避免加重副反應。
如果發生了感覺異常,要及時告知醫生,根據患者具體的反應,決定是否繼續化療或調整治療方案和劑量。避免進一步加重。
這個問題,我好像從沒有經歷過。
“化療四個月後,手腳還是有麻木感”,這種情況,我想可能是因為和我的癌症分期不同(M0期)、個體差異、身體狀況、用的藥種、用藥時間、營養、心情等等有很大關係。
2016年1月初,我被確診為高分化腺早期(升)結腸癌,至今已是第四個年頭了,感覺還活得很好。
當年術後,主治醫師為穩妥起見,讓我作過四次化療,之後也未再有後續治療、用藥等等。
記得當時,我是一個月作一次化療,前後四個月共四次。每次去醫院時,我一大早(6點前),親自驅車近百公里,接受醫師化療,結束後小憩一會又驅車回家。由於家人都上班,多數時間是我一人往返,都不覺勞累。
特別是2017年國慶節,值小女新婚之後,為作紀念,一家人經過商量,作了前後共6天的自駕遊。途經川滇黔渝,全程近3000公里,都是我一人駕駛,也沒感覺到身體有啥不適。這是後話了。
當時只是我每作一次化療,回家後一週內是有一些症狀,如食慾不佳,精神不好,雙手麻木(未現雙腳麻木),掉頭髮至禿頂,肚子疼等,但都不太嚴重,一週之後自然消失,如此反覆四次。所有化療一結束,這些症狀至今從未再出現,特別是頭髮又很快全長出來了。
幾年裡,自己平時作些力所能及的、輕鬆的小事,多食用些用營養成份高的豬瘦肉、魚鰍、乳鴿、鵪鶉、烏魚等製作的菜餚,有時自已親手作。多蒸燉煮,少煎炒炸,少糖鹽油,口味以清淡為主。少吃多餐,隨餓隨吃,輔以五穀雜糧、時令果蔬、酸奶、脫脂牛奶、白水雞蛋、乾果等。保持每天喝幾杯用黃芪、西洋參泡製的茶水,如此這般至今。既增加了興趣,放鬆了心態,同時讓身體機能還得到了較快恢復。
與此同時,一有空閒,就遠離鬧市,到有花草樹木的淨水邊散步。小步快走,出汗為止,不能過度,之後回家休息。平時看看書、看看電視、練練字,多和家人、親戚朋友交流,以達到放鬆目的。
還有一點,就是患癌後必須要終身複查,這很重要。是否3個月、6個月、1年複查1次,可視己生存年限或遵醫囑來定,以防患未然。
我現在的身體狀況是,原來的啤酒肚沒有了,大便成形了,正常了,再也未有隱血、便血。可以說是,吃得下,睡得香,拉得爽,不怕累。臉色也紅潤了。與術前相比,精氣神判若兩人。
為充實生活,我早已於2017年初又開始上班工作,並身心愉悅地融入了社會大家庭。
患癌不可怕,只要做到心情愉快、營養全面、堅持鍛鍊、定期複查,與癌細胞和平相處,相信隨著現代醫學科技的不斷髮展,長期生存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