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之洋1868

    意思是:對照明鏡是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古事是為了知道今天的時勢。說明研究並借鑑古代的經驗教訓,才能更好地作出決策,求得好的形勢。

    語出《韓詩外傳》卷五 原文是:夫明鏡所以照形,往古所以知今。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襲蹈其所以安存者,則無異乎卻行而求逮於前人也。成語 卻行求前 即出於此。

    《資治通鑑》第五十二卷 孝順皇帝下中用了“欲行求前”,和原木希魚做對應。

  • 2 # 別人都叫我知識小王子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里語:即俚語。意思是對照明鏡是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歷史是為了瞭解今天的時勢。拓展資料:“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們回顧過去,是為了繼往開來,再鑄輝煌。“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出處:(蜀漢至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吳主五子傳》原典: 里語曰:“明鏡所以昭形,古事所以知今。”大王宜深以魯王為戒,改易其行,戰戰兢兢,盡敬朝廷,如此則無求不得。若棄忘先帝法教,懷輕慢之心,臣下寧負大王,不敢負先帝遺詔,寧為大王所怨疾,豈敢忘尊主之威,而令詔敕不行於藩臣邪?此古今正義,大王所照知也。釋義:“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為中國古代著名的俚語,充分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和自省精神。《三國志 ・吳書・吳主五子傳》載:“里語曰:‘明鏡所以昭形,古事所以知今’。” 里語:即俚語。意思是對照明鏡是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歷史是為了瞭解今天的時勢。成書晚於《三國志》的《後漢書・馮異列傳》也有:“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其實,它的出典還應更早。如《韓詩外傳》卷五:“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賈誼《新書》:“明監(同“鑑”,鏡子)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大戴禮記・保傅》:“明鏡者,所以察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說明這句俚語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與共鳴。《三國志 ・吳書・吳主五子傳》是吳大帝孫權的五個兒子孫登、孫慮、孫和、孫霸、孫奮的合傳。其第五子齊王孫奮在孫權去世後,不服從轉遷豫章郡的命令,且數次越法行事。太傅諸葛恪上箋書勸諫孫奮,並引用這句俚語,提醒他以被賜死的魯王孫霸為戒,改變自己的行為。明鏡照物,妍媸畢露,古人從鏡子的物理中獲得了人生的真知。《墨子・非攻中》引古諺雲:“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韓非子・觀行》稱:“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明過之怨。目失鏡,則無以正鬚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唐太宗更是提出了著名的“三鏡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揭示出照鏡子與修身治國的關係。“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與唐太宗著名的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如出一轍,正是一種以史為鑑的思想,正如是習近平主席過去多次強調的要重視歷史、要不忘過去、要“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要求。而用在這次講話中,以“不忘初心”的明鏡、映照“繼續前進”的道路,以“不忘初心”的古事、明確“繼續前進”的今昔,就是在告訴人們:道路的選擇、歷史的前進、政黨的精神,是一以貫之的!――“不忘初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個月寶寶偶爾會很大聲的尖叫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