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偏偏xhni
-
2 # 坐著看你胡說
胡適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想他這樣說的意思是說人們只會從歷史中擷取自己需要的褒獎、反對的貶斥吧?元末紅巾軍起義,黃河中挖出獨眼石人,背有刻字曰“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不是“大楚興、陳勝王”的狐鳴魚書的再版嗎?
陳勝、張角、黃巢、李自成等都以推翻自己當時所處的腐朽王朝為號召和目標,滿清入關則是“滅流寇而安天下”,好像根本沒啥山海關大戰,是明朝的盟軍似的。
至於民國建立,已迥異於明清的封建朝代更替了。尤其是民國建立的領導者是資產階級,其與工農無產階級的關係本就是平衡中對抗、對抗中平衡,對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本無好感。
但解讀歷史無非這樣,找到自已需要的、於己有利的,便提出來以證明、加強自己當時所為的正當性。等到武力鬥爭成功了,開始和平治理階段,需要天下穩定,這時就會重新定性自己曾推崇的人或事,“賊匪”“流寇”等詞就是他們統一的代名詞了。
這個問題的相關歷史記載我知之甚少,隨便聊聊個人淺見。
-
3 # 二哥說古論今
明朝政治家禮部侍郎郭正域對陳勝吳廣起義看法,自古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秦之強盛,兼併六國,卒之擾亂天下者,非六國也,乃陳勝、吳廣一二小民也。就是說他們是擾亂天下的小民也,是天下大禍的根源。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讀通鑑論》:“亡漢者黃巾,而黃巾不能有漢;亡隋者群盜,而群盜不能有隋;亡唐者黃巢,而黃巢不能有唐。”他的觀點是隻要出現了兩者對立的一面,必然一方滅亡,不死不休。所以他本人也一直堅持反清,不過結果看看不成事就隱居了。
古代農民起義的功過是非 《史記》之《陳涉世家》記敘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經過。作為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司馬遷把他列入了“世家”,是對他對暴秦首先發難的充分肯定。按司馬遷的觀點,只有對全國政局有深遠影響的人物傳記才可以稱為“世家”,足見陳勝和他領導的農民起義對中國歷史所產生的影響和所起的作用。 陳勝少時頗重義氣,曾對傭耕者說“苟富貴,勿相忘。”當傭者問之“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只能喟然長嘆“嗟夫,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說明他從小便有舉大計之志向。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當局徵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剛好遇到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不能如期到達,按秦律當斬首,陳勝、吳廣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決定起義。二人商量:“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在逃跑是死,起義也是死的情況下,他們決定選擇為國家大事而死這條道路,且“天下苦秦久矣”,決定了這次農民起義已不可避免。 他們利用秦二世和秦始皇長子扶蘇之間的矛盾,分析“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乃丹書帛曰“陳勝王”以聚眾,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呼鳴曰“大楚興,陳勝王”,為自己起義稱王正視聽。然後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徒屬皆曰:“敬受命”,至此拉開了起義的序幕。在攻克大澤鄉後,所向披靡,又連克數城。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勝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也,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從文中提及“天下苦秦久矣”,“伐無道,誅暴秦”及“苦秦吏者”等句中可以看出,陳勝起義是官逼民反的結果,故這場農民革命運動爆發具有必然性。繼陳勝吳廣之後,劉邦、項羽又舉兵滅秦,終於推翻秦王朝。 秦皇能一統六國固然功不可沒,強大無比,但秦王朝僅27年,二王而已,這說明暴政終將不得長久,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這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王朝的滅亡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秦朝而言,與趙高指鹿為馬,殘害忠良,實行暴政有直接關係,再加上暴政不得人心,民間積怨,物極必反,滅亡是順理成章的事。關於這一點,《六國論》和《過秦論》已有詳盡描寫,當然,也有持不同觀點者。學術上的問題提倡討論,這是很正常的事。 到了漢代,統治者為了吸取秦滅亡的教訓,保江山社稷不至於喪失,也實行了不少寬鬆政策,如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等,可以說,歷代統治者都實行了類似政策。 再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知道不要過分剝削人民這個道理,且民本思想十分突出,故出現空前盛世。關於對農民起義的看法,也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除了持肯定態度的以外,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農民起義是對生產力的破壞,這也是很正常的事,因為學術上提倡百花齊放。持不同觀點的人,自然有他的論據和道理。 我們說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再說說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那就是發生在近代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在最高潮時已經打下了大半個中國,最後在1862年,被曾國藩分兵三路大舉進攻。1864年6月,洪秀全去世,同年七月,天京失陷,宣告了太平天國的失敗。 太平天國堅持鬥爭14年,勢力波及18個省,先後奪取城市六百多座,為什麼還以失敗告終呢?簡言之,客觀上由於中外反動勢力過於強大,狼狽為奸,聯合絞殺。主觀上是因為天平天國嚴重腐敗,貪圖享受;統治者取妻納妾,大興土木;脫離群眾,等級制度森嚴;統治集團分裂,楊韋事變導致太平軍一蹶不振。同樣是農民起義,為什麼有的成功,有的失敗?這裡面有許多歷史經驗值得總結,同時也有很多歷史教訓值得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