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5932748176

    首先先表明我的觀點吧:沒有天生膽小的孩子,家長需要反思下自己的一些處理方式。

    在孩子膽小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先分清一些概念性的問題。

    內向和膽小不一樣

    膽小,也可稱為膽怯,形容某人非常害怕,有時也形容畏畏縮縮,不敢向前的一種心理活動。

    而內向,也可稱為內傾人格,更善於自我剖析、做事謹慎、深思熟慮、疑慮困惑、交往面偏窄。

    當孩子對於眼前這件事表現出猶豫或拒絕參與的時候,有可能是真的膽小、畏縮,也有可能是內向型孩子特有的行為方式,他們在確認自己的內心感受,或者在考慮這件事會有哪些危險,能不能參加。

    所以,父母先不急於判斷,而是該在生活中更加了解、熟悉自己的孩子。

    重要的是,不能對不同性格型別的孩子做優劣的評判。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

    ▌ 你的孩子可能只是需要預熱的過程

    有些孩子並非膽小怯懦,他們只是相比之下,慢熱一些。他們需要一個預熱的過程,一個接受的時間,之後才變得有熱情進入狀態。

    所以說,當你以為孩子是因為膽小不敢參與或猶豫不決的時候,不妨停止強迫、催促和激將,自己首先慢下來有點耐心去觀察孩子、感受孩子,給他多一些的時間去熟悉周邊環境和即將要挑戰的事情。

    給孩子預熱的時間,當他確定好我可以嘗試的時候,自然會願意去做。

    有的父母喜歡激將,希望“鼓舞”“刺激”孩子。絕大多數情況下,若父母只一味用語言去刺激孩子,反而是在分散孩子對於周圍環境的觀察和適應時間,對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也是一種打擊。不但不利於孩子向前邁出一步,反而有可能物極必反。

    ▌ 面對真的膽小的孩子,要從自己的教育方式上,而不是孩子身上去找問題

    膽小大致分兩種:

    一種膽小屬於本能反應:所有人面對未知危險、“強大”對手時都會表現出膽怯、恐懼、退縮、無所適從。

    另一種膽小屬於相對固定的行為方式,通常是在孩子先天氣質的基礎上,再加上後天成長中不恰當的教養方式,而逐漸形成的。

    如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嬰兒生來懼怕兩樣東西:一是怪而大的聲音,二是身體失去支援和跌倒,其它的懼怕心理都是後來養成的。

    以下情況很容易養出真正膽小的小孩:

    ❶ 父母過於嚴苛

    家庭教育過於嚴厲,讓孩子不敢勇於表達自己;與外界接觸太少,到不熟悉的地方會缺乏安全感;當孩子膽小時過度斥責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等等。

    ❷ 平時限制過多

    如:到公園時玩,不讓孩子去爬山恐怕摔下來,不讓孩子去湖邊玩怕掉下去等等。造成孩子不敢從嘗試與實踐中獲得知識,取得經驗,這也造成膽小怯懦。

    ❸ 喜歡嚇唬孩子

    如:孩子不聽話,如哭鬧或不好好吃飯、睡覺時,有些老人就會嚇唬他“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讓老虎吃了你”;有的孩子想玩泥,老人覺得清理起來很麻煩又不衛生,說“泥裡有蟲子咬你的手”……

    這些恐嚇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對周圍環境失去信任,而愈發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膽小,可以這樣調整

    ❶ 對於孩子不要過多苛求,並給予更多的鼓勵

    不曾犯錯的小孩不可能長大。若父母無法容忍孩子的錯誤,經常嚴厲指責,孩子很容易自我懷疑,以及害怕犯錯。為了不犯錯,他們會盡可能做得越少越好,說得越少越好,於是顯得越來越怯懦,不敢自在表達自己。

    ❷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外出機會,接觸更多的人和新鮮事物

    很多膽小的孩子都是由老人帶大,或者父母工作太忙,無法陪伴孩子見世面。

    孩子知道的多了,見到的多了,自然就會更容易適應新環境、新事物。

    ❸ 孩子表現出膽怯之時,接納孩子的情緒

    不逼迫,只是陪伴,陪孩子一起上前嘗試,或者陪孩子一起耐心等待。

    ❹ 爸爸多參與

    爸爸帶著孩子玩耍的內容一般也更加能鍛鍊孩子的膽量。爸爸參與的少,容易造成孩子膽小、怯懦的個性。

    建議爸爸也要積極地參與到育兒生活中來,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帶孩子做一些“男性”優勢的遊戲,尤其是對男孩子,爸爸的教養不可或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分別好人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