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惑喂蚊君

    契丹人在一千多年之前搞的一國兩制。其思想就是以國法治華人,以漢法治漢人。

    華人就是指契丹人和遊牧民族。漢人就是遼國統治下的漢人。石敬塘做了耶律德光的兒皇帝,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轄地內有大量的漢民。當然也有為了躲避五代十國的戰亂和被契丹人搶去的漢民。漢民與契丹等民族的風俗習慣,生產方式各異。為了不讓他們不相互干擾,就實行了一國兩制。使草原文明和漢人的農耕文明和諧共存。

    當然契丹的文明程度,較漢族為差。漸漸地被融入漢民族。到了遼末時,遼國皇帝曾自詡,遼國文物不輸中華。

    到了元朝統一中國時,契丹和漢人,已經很難分辨。被統稱為漢人了。

    《天龍八部》當中的蕭峰,就是契丹人。蕭姓在契丹族可是大姓。是皇后一族的。他們的皇姓當然就是耶律。他就當過南院大王。南院就是實行漢法的地區。也是以漢人主體的地區。那可是遼國最為富庶的地區。可以說是位高權重。當然只是小說裡這麼寫。這不是史實。

  • 2 # 魚包同學

    謝官方邀。能提出這個問題的,那就肯定是懂歷史的了。

    契丹這個民族,創立遼國,享國二百一十年,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甚至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立國時間如此綿長原因很多,主要一點就是契丹的充分漢化,而南北院分立就是漢化的重要體現。

    由於領土十分遼闊,內部民族的漢、契丹之別,為了有效的實行分開統治,遼太宗時期創制,採取“因俗而治”的統治方式,實行分治漢人和契丹人、南北兩面官的兩院制。

    這也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國兩制”,為了配合兩院制,遼國還分設了兩京,幽州為南京、雲州為西京。

    遼國的“一國兩制”的核心思路就是“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北面官主要是管理契丹和其他遊牧民族的事務,南面官主要是管理漢人、渤海人的事務。

    這樣一來,遼國就可以針對各個民族不同的生活習慣,生存方式,民族習性來分而治之。我10年曾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旅遊,那裡曾是遼國的臨潢府,赤峰還有當年的遺址,發現不僅僅是南北分治,甚至連首都也是分南北的,北邊由於是遊牧民族的居住區,主要是圍帳之類,今日已無遺蹟,但是南部是漢民族居住區,還有古城市舊址。

    遼國的北面官的最高機構是北樞密院,北面官主要掌治軍民之政,治宮帳、部族。南面官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天龍八部》小說中,蕭峰就曾任南院大王)

    遼國這樣的制度,有那個時代的特殊性,多民族國家,風俗迥異的民族應當如何管理,遼國提供了非常好的模板,兩院制的方式,既可以保持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作戰能力,又可以發揮漢民族耕種經濟的特長,可謂雙贏共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國時期的一斗米是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