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愚人之娛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令

    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菩薩蠻

    每每讀到李煜的詞句,心就跟著莫名顫動,明明是簡單的一個句子,卻彷彿有很大的魔力,讓人無法自拔。

    為何這位才氣滿滿的南唐後主,卻治不好一個國家,究其原因愚人以為有以下幾點。

    其一、都是遺傳惹的禍。或許是有個好爹的緣故,李煜的父親,算不上好皇帝,卻也是位不錯的詞人,如「小樓吹徹玉笙寒」,也是別緻的很。

    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啊。李煜遺傳其父親的文學特長,從小到大感興趣的都是詩詞書畫方面的東西,對皇位根本不感冒。

    李煜長相奇特,他的兄長猜忌心甚重,生怕李煜搶皇位。李煜為了保全性命,正好藉此機會,完全遠離朝堂,醉心詩詞,這才免去了殺身之禍。

    其二、無奈為君。李煜的幾位兄弟都已不在人世,其叔父又被他的大哥害死。無巧不巧的是結果他大哥又得病了,病故後李家就剩下李煜這獨苗了,不想當皇帝也得當啊。要愚人說,白白撿了個多大的便宜啊。

    其三、國力衰微。南唐在李煜爺爺手裡才是鼎盛時期,其父李璟發起過兩次對外戰爭,結果都以失敗告終。這真真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啊,從此國力每況愈下,只能偏安一隅苟延殘喘了。

    其四、文人的通病。作為一代文青,詩詞文學、大小周後才是最大的安慰,什麼國破家亡、什麼山河破碎,既然無力拯救,那就在緬懷中來的更悲壯吧!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據說這首詞是其被賜死的源頭。終於,這位偉大的詞人在無奈的在回望裡就此留在了歷史的星河中,閃閃發光。我們遺憾他不是一位賢明的郡主,我們慶幸他不是一位賢明的郡主。

  • 2 # 風逍逍兮易水寒

    “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

    李煜的這首《菩薩蠻》道盡了南唐後主與美女之間的浪漫,郎情妾意,眉目傳情。李煜是古代非常著名的詩人,很多人都聽說過“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千古名句,對李煜的才華也是由衷的佩服。

    可是李煜除了是一位文壇大家外,還有一層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南唐後主,也是南唐最後一位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李煜偏偏對治國之道不感興趣,一心撲在了愛情和詩詞上面,這也造就了一個才氣縱橫、浪漫卻又鬱鬱寡歡的亡國之君形象。

    他作為南唐的皇帝,卻懦弱無能,不識人才、不思進取,最終導致了南唐的滅亡。對於皇帝的位置,李煜絲毫都不感情去,他作為皇子,壓根沒有多少想要扛起整個國家的責任,對皇位他是不屑一顧的。

    南唐的繼承人之中,李煜並不是第一人選,他也志不在此,本來是兩全其美的事,卻因為儲位爭奪的殘酷,幾個有望繼承皇位的候選人都死在了儲位之爭上,李煜被推上了南唐掌舵人的位置,他的悲劇後半生也就此開始。

    當時已經是亂世的末期了,歷史選定了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來終結這個亂世,李煜作為一個南唐弱國的君王,自然抵擋不了歷史的洪流。李煜也無心治理國家,整日沉迷於吟詩作詞,不問朝政。

    在李煜看來,他的前任都對北方政權俯首稱臣,自己又哪來的本事對抗北方的虎狼之師呢?所以李煜能做的就是比他父親梗唯唯諾諾,徹底做了趙匡胤的奴才,為的就是不讓危在旦夕的南唐在他手中斷送,他也不希望自己成為亡國之君。

    可是現實卻不會這麼美好,亂世是殘酷的。李煜在位十四年,幾乎沒有做過對江山、對百姓有益的事。從他的詩詞中我們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在描寫男女之情和奢華享樂,就算是被俘虜以後,他的詩詞也很少看到懷念故國或者反思的內容。

    其實李煜也不想丟掉祖宗的基業,也不想稱為亡國之君。但是對勢大的宋朝來說,南唐就是一個彈丸之地,李煜自知以自己的能力是無法改變的,只能對宋朝一再卑躬屈膝,一再委曲求全。而這懦弱的思想和政治上的物質也加速了南唐的滅亡。

    可以說南唐自從把命運交到只喜歡詩詞的李煜手上之後,就已經註定了滅亡的結局。對文壇來說,李煜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才子,為文壇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但是對南唐來說,李煜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甚至可以說是昏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看書就頭疼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