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畫骨透情

    蒙學,顧名思義,就是兒童的啟蒙教育。在古代,有專門的蒙學館,類似於現在的幼兒園,不過和現在筆比起來,那時候的孩子學習的內容,有很大不同。

    蒙學的書籍,最基礎的,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一般最開始就是這三種。之後會有大字練習,以及《弟子規》,《幼學瓊林》,《聲律啟蒙》,《千家詩》,《文字蒙求》,《增廣賢文》等。

    也有人說,還有《笠翁對韻》,《蒙學十三經》等。

  • 2 # 張聖潔

    蒙學,也叫“蒙館”。《辭海》的解釋是:中國舊時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倫理道德教育。宋代以後教材一般為《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蒙求》《四書》等。沒有固定年限。採用個別教學,注重背誦、練習。

    中國的蒙學教育濫觴於周秦兩漢,形成於隋唐宋元,繁榮發展於明清近代,可謂源遠流長。

    說到蒙學教材的編寫,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宣王(公元前827年一前781年在位)的太史作的《史籀》大篆十五篇(已佚)。

    到了秦漢時期,有李斯的《倉頡(篇)》、趙高的《爰歷(篇)》、胡毋敬的《博學(篇)》、史游的《急就(篇)》、司馬相如的《凡將(篇)》等,其中《急就(篇)》對後世影響最大。

    南朝梁時有周興嗣的《千字文》,後來流傳很廣。

    到了唐朝,有李瀚編纂的《蒙求》,它開創了一種新的體裁,後世的蒙學教材有的取其形式,有的取其名義,其影響幾乎可與《三百千千(千家詩)》相當。

    宋以後,私學興盛,蒙學書的編寫也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北宋初年錢塘(今浙江杭州)的一個書生編撰了《百家姓》;南宋的大學者王應麟編撰的《三字經》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被譽為“蒙學之冠”。

    元明清期間,蒙學著作更是蔚為大觀,影響最大的有宋代謝枋得選編、清代王相補註的《千家詩》,明代程登吉原本、清代鄒聖脈增補的《幼學瓊林》,清代的《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聲律啟蒙》《文字蒙求》《增廣賢文》等等。

    中國歷史上出現的蒙學教材,從內容上(兼顧形式)大略可分為四類:識字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訓誡類,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其中《論語》是重中之重;另有家訓、賢文類的《小兒語》《弟子規》《朱子家訓》《名賢集》等。韻語類,《千家詩》《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典故、知識類,《蒙求》《龍文鞭影》《幼學瓊林》等。

    據張志公先生的《蒙學書目稿》統計,在上起周秦、下迄民國的兩千餘年中,蒙學教材有五百八十種之多。徐梓的《中國傳統蒙學書目(初稿)》在此基礎上作了増補,達到一千三百多種,而實際上可能還遠不止此數。

    以上是對“除了《三字經》之類的古代蒙學作品有哪些?”這個問題的回答。回答不一定妥當,敬祈方家和廣大讀者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知道馬基雅維裡是誰嗎?請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