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養生的雪姐姐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

    入秋後,要格外注意養護肺部,這是為啥?

    因為,肺被稱為“嬌髒”。

    肺部,直接與口鼻相連,最容易受到邪氣病毒的侵害。

    肺,喜潤惡燥,喜溫怕寒,而秋主燥,秋季燥邪嚴重,最易傷肺。

    一旦燥邪傷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乾咳無痰、面板乾裂等症。

    此外,在寒氣來臨時,肺部往往是第一個淪陷,寒邪最易經口鼻犯肺。

    寒邪侵入肺部,傷及元氣,則冬季來臨時,易誘發各類肺部疾病。

    因此,入秋後,養肺正當時,此時,一定要格外注意養護肺部健康。

    秋養肺,正當時,滋養肺部“三步走”,肺會一點點變好,秋冬少生病

    第一步:潤肺,防秋燥

    秋天,太Sunny照減少,自然界的陽氣也日漸衰弱,陰寒也日漸加強,雨水減少,天氣乾燥,這種涼而乾燥的氣候,就形成了秋燥。

    燥主秋令,通常從口鼻入侵,一路長驅直入攻佔肺部。

    燥邪傷肺,就會使人出現咳嗽、呼吸不暢等問題,從而傷及肺部。

    因此,入秋後,首先要對抗秋燥,滋潤肺部健康。

    1、食療潤肺

    初秋時節,可透過食療,來滋潤肺部健康,對抗秋燥。

    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滋陰潤燥之物,少吃辛辣油膩之物。

    雪梨,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可潤肺生津、止咳化痰。

    白蘿蔔,助清熱化痰,生吃能清肺熱。

    2、飲茶潤肺

    燥邪易傷肺陰,多飲茶,可防燥潤燥,對鼻咽、氣管的黏膜產生滋潤作用。

    此外,多飲茶,還可潤肺排毒,減少肺部負擔,一舉多得。

    雞頭參茶,泡水喝,可潤躁補氣,保護肺部健康。

    雞頭參,歸於肺經,性質平和,補陰作用強。既能透過直接補陰,以潤肺燥,又能透過補氣,以生津而潤肺。

    雞頭參,既有較強的補陰之力,又有一定的補氣之能,常用於多種慢性病以氣陰兩虛為主的症候。經常用雞頭參泡水代茶飲,對於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尾參茶,泡水喝,可滋陰止渴,補氣益五臟,滋潤肺部,改善乾咳少痰。尾參,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可潤肺生津,改善咽乾舌燥,對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咽乾舌燥有效。經常泡水一杯,可潤肺,緩解咽喉不適,促進肺部排毒,保護肺部健康。

    第二步:降火,防肺火

    秋燥傷肺,多是熱象,此時,要注意“防肺火”。

    肺部有火,先從嗓子開始感染,而侵襲呼吸道的細菌病毒,也多寄居在嗓子,從而出現嗓子上火、發炎的情況。此外,肺與大腸相表裡,肺部有火,會導致大便乾結,出現便秘。因此,入秋後,防秋燥的同時,還要助於防肺火。

    1、煮點蜂蜜雪梨水

    食材:雪梨、蜂蜜做法:雪梨不去皮,切塊,煮水,加入蜂蜜,一起飲用。

    雪梨,可潤肺生津、降火去熱,有助於降肺火,對便秘、尿赤有良效。

    蜂蜜,具有潤腸,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可以改善便秘。

    所以,煮點蜂蜜梨水飲用,可降火通便,改善便秘。

    2、按揉少商穴+魚際穴

    少商穴:大姆指指甲根的外側。

    魚際穴:大拇指的指根到腕關節位置的中點,在手背和手面交界處。

    少商穴,屬於手太陰肺經穴,肺經體表經脈的地部,經水由本穴經內部通道迴歸肺臟。

    少,與大相對,小也,陰也,指穴內氣血物質虛少且屬陰。商,古指漏刻,計時之器,滴水漏下之計時漏刻也。

    少商穴,可解表清熱、通利咽喉、宣肺利肺,經常按揉,可降肺火。

    魚際穴,是手太陰肺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

    可清肺洩熱,利咽止痛,咽乾、咽痛時,可以每天堅持揉按,或者雙手互相叩擊魚際穴。

    第三步:補氣,強肺能

    肺之精氣,表現為肺主氣、司呼吸。

    一旦肺部不足,容易導致誘發各類肺部疾病。

    因此,要注意補益肺氣,強健肺部功能,助力健康,少生病。

    1、練“呬”字訣

    “呬字訣”,為六字訣其中之一,有益肺部健康。

    “呬”字訣,與肺相應。口吐“呬”字,具有洩出肺之濁氣、調理肺臟功能的作用。

    秋季練習“呬字訣”,有潤肺、養肺、增補肺氣之效,對於各種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呬,讀(si)。

    口型:開唇叩齒,舌微頂下齒後。

    呼氣,念呬字,兩手從小腹前抬起,逐漸轉掌心向上,至兩乳平,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對喉,然後,左右展臂寬胸推掌如鳥張翼。

    呼氣盡,隨吸氣之勢,兩臂自然下落垂於體側,重複六次,調息。

    2、按揉穴位

    揉中府穴,“中”指中氣,脾肺之氣,脾和肺合起來的氣叫中氣。

    中府穴,是脾肺兩經交會的一個穴,這個穴調氣最好,可補益肺氣。

    每天順時針向按揉本穴,再逆時針揉按本穴,每次按1~3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建議不要使勁,稍稍施力即可。

    揉太淵穴,可益補肺氣,促使經絡中的肺氣迴歸,以補肺臟之虛。

    肺朝百脈,脈會太淵,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

  • 2 # 一生的感悟

    肺,有“華蓋”之稱,可為五臟六腑,遮風擋雨。

    可見,肺部健康,對於人體生命健康來說,尤為重要。

    然而,肺有著“嬌髒”之稱,怕燥邪、怕寒邪,也怕炎熱。

    入秋後,天氣乾燥,氣溫下降,此時,養生的重點就是養護肺部。

    肺好不好,鼻子先知道

    中醫講:肺氣通於鼻。

    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

    一旦肺部受損,則鼻子最先出現異常。

    若外邪,由口鼻而入,外邪襲肺,肺氣不宣,則易導致鼻塞流涕、嗅覺不靈等症狀。

    肺有燥熱,則鼻孔乾澀,邪熱壅肺,往往有氣喘、鼻翼扇動等症狀。

    肺氣足不足,一個測試來自測

    大拇指,對應肺部經絡,主心臟和肺。

    拇指變形,常見拇指末節肥大,根部縮小,表現為肺氣不足,是肺經缺氧的表現。

    使勁按壓拇指後,指肚恢復速度慢、彈性差,則是肺氣充足的表現。

    入秋後,滋養肺部“三步走”

    第一步:對抗燥邪,多飲熱茶

    多飲茶水,可對抗秋燥傷肺。

    喝熱茶,還可潤肺止咳、消炎,緩解咽喉,排肺部毒素。

    白鼓丁桔梗茶,泡水喝,可滋陰潤燥,去火消炎,止咳平喘。

    用白鼓丁、菊苣、桔梗、玉竹,搭配在一起,用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白鼓丁,具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能夠消除口腔炎症,有廣譜殺菌的效果,是“八大金剛”之一,可以對抗慢性咽炎、扁桃體炎等,緩解咽喉不適。

    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等功能,可以改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有利於肺部排毒。

    玉竹,可治咽乾舌燥,對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咽乾舌燥,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並且可以生津止渴,提高免疫力。

    菊苣根,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增強免疫力,改善血液迴圈,減少吸菸對肝臟和血管的危害。

    四者搭配在一起,對潤肺利咽、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消炎,緩解咽喉不適,效果尤佳,作為秋季代茶飲,十分不錯。

    第二步:對抗肺火,重食療

    秋燥,會導致很多人,出現口燥咽乾,還不斷咳嗽,其實秋燥的內在原因,就是肺火。

    秋天肺最容易受到外界邪氣的干擾,所以,秋天最容易有肺火,幾乎每個人都會有點肺火的表現。

    此時,對抗肺火,要重視食療調理。

    白蘿蔔,味略帶辛辣味,可清熱化痰,下氣寬中,緩解咳嗽。

    雪梨,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可潤肺生津、止咳化痰,對抗秋燥。

    荸薺,能清肺熱,生津、潤肺、化痰,能清化痰熱,改善肺熱咳嗽等。

    辛辣的食物,會助火生熱,加速上火之症。

    所以,肺火大的人,飲食上要注意,清淡一點,多吃滋陰食物,遠離辛辣之物。

    第三步:強健肺能,多運動

    運動,可促進血液迴圈,增強新陳代謝,可提高肺活量,一般吸菸的人肺活量都很低,可透過運動來排出更多肺部的毒素!

    揉緩的慢運動,屬於有氧運動,可增加人體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者的肺功能,有助練習深沉而緩慢的呼吸。

    擴胸運動,可疏通肺部經絡,鬆弛肌肉組織,促進肺部血液迴圈,有利於肺泡雜質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運動,要慢,要注意強度有度,不宜劇烈運動,以防出汗過多,耗損陽氣。

    秋養肺,還要做好這幾點:01:排肺濁,多捶背

    經常敲一敲後背,可暢胸中之氣,通脊背經脈,健肺養肺,排肺濁。

    端坐,腰背自然直立,雙目微閉,放鬆,兩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0次。

    捶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

    02:補肺氣,常按揉

    中府穴,是脾肺兩經交會的一個穴,這個穴調氣最好,可補益肺氣。

    每天順時針向按揉本穴,再逆時針揉按本穴,每次按1~3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建議不要使勁,稍稍施力即可。

    03:常大笑,可宣肺

    常笑宣肺,經常大笑,也有助於肺部健康。

    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的同時,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有益肺部健康。

    04:少悲傷,好情緒

    悲傷之氣,《黃帝內經》說:“悲則氣消”,“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

    說明過度悲哀或憂愁,最易損傷肺氣,或導致肺氣執行失常。

    因此,少悲傷,保持愉快的心情,對於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05:戒香菸,減肺損

    想要肺好,首先,必須要戒菸。

    香菸燃燒,產生很多的百餘種毒素,嚴重危害肺部健康。

    會刺激肺纖毛紅腫發炎,導致纖毛運動減緩,細菌、真菌、病毒、灰塵因此大量堆積,引起肺部感染,進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吸菸,更是導致肺癌高發的主要誘因。

    因此,想要保護肺部健康,一定要注意,儘早戒菸為好。

  • 3 # 瑞庚臺醫-經理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不過不管是藥物還是疫苗都還在「研發中」,所以大部分時候只能靠身體自己的「免疫力」來抗病。臺灣基隆長庚醫院小兒科主任蔡明瀚也說,其實很多疾病要「痊癒」,靠的還是自身的免疫力,可以用3種方法來提升免疫力,「免疫力高,病毒在一關很可能就直接阻絕在外了。」

    一、睡眠時間要固定,每天不要超過12點才睡,至少要睡超過4小時

    正常的睡眠時間是7~9小時,可以幫助我們身體修復受損受傷的地方,但很少人知道,其實我們的「肺部」也有生理時鐘,如果沒有按照生理時鐘休息,肺部受到不可逆損傷「肺纖維化」的機率會提高3倍。

    一篇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在分析50萬英國居民的基因組資料後發現,只睡4小時的人、或是睡超過11小時,罹患肺纖維化的機率高,而且同樣只睡4小時,比起早起,熬夜的傷害更大。「不只是睡眠時間的多寡而已,超過12點睡覺,破壞了時鐘的規律,就可能造成肺部傷害。」研究團隊說。

    養好肺功能要點:不要超過半夜12點睡覺,而且至少要睡超過4小時以上,理想的狀況是7~9小時。

    二、多吃蔬菜、水果像是蔬菜、水果、Omega-3的食物以及益生菌。

    2011年,國家衛生研究院、臺灣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與臺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在共同的研究中發現,「吃得對」,不但可以減少氣喘患者的藥物使用量,也能改善肺功能。

    研究團隊挑選了192名10~12歲的氣喘學童,分為2組,一組補充用蔬果、富含Omega-3的魚類、益生菌製成的「複合式膳食補充劑」(FVFP),結果在連續使用16周之後,在肺功能測驗中,一秒吐氣量更是安慰劑組的2.7倍,大吐氣量則增加2倍。

    1、每日攝取6.5份的蔬果,尤其是色彩豐富的具高抗氧化力的蔬果,越多樣化越好(每份為100公克)

    2、每天攝取1份魚類,如1份秋刀魚(EPA、DHA合起來可以攝取到1598mg以上);或是0.5-1份的鮪魚、1.5-2.5份的鮭魚。(每份約35公克)

    3、每天攝取1.5份益生菌,含有L. salivarius PM-A0006菌種的酸奶或優格;或是多攝取優格乾酪、南韓泡菜或德國酸菜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一份約200ml)

    三、多曬太陽

    根據臺灣內科學志在2014年的回顧研究,維生素D的受體在各式各樣的免疫細胞中都可以找到,像是巨噬細胞、樹突細胞、T細胞、B細胞等;所以維生素D等於是免疫系統的開關,可以調解先天、後天適應性免疫的正常功能,活化免疫細胞抗菌的能力,不容易被外來病菌感染。

    而攝取維生素D的方式,就是每天曬太陽15分鐘;可以趁著這幾天天氣比較好,多去外面散步、走走,遠離密閉空間,不但能增加維生素D、提高免疫力,也能減少在密閉空間被感染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月份蝦塘能用石灰消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