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38587451732

      賈島詩情酬韓愈   賈島與韓愈不尋常的交契,是從幫助賈島斟酌詩句開始的。賈島寫了兩句詩,“鳥棲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是“推”是“敲”,斟酌不定。騎著一頭小毛驢,迷迷茫茫地做著推和敲的動作,一頭撞到刑部侍郎韓愈的轎前。韓愈沒有怪罪他,還幫他確定為“僧敲月下門”。這就是有名的“推敲”典故的由來。這使賈島由衷的佩服和感激,決心從此不作和尚了,要和當時的文壇巨孽韓愈“推敲”詩句去。於是脫掉僧衣,蓄髮還俗,潛心苦吟,科舉登仕。你還別說,真就謀求到一官半職。雖然屢舉進士不第,還是當上了長江主薄這樣的官,人們稱之為賈長江。   賈島還俗,從僧門重返塵俗。但是,扶植他的韓愈卻始終以闢佛為己任,而且越來越篤。到了晚年,竟向皇帝獻了一道《論佛骨表》,力諫唐憲宗“迎佛骨入大內”。皇帝是天之驕子,上天之子來到人間,怎麼可能讓一塊佛骨去“左右”他,理所當然地被駁了回來。韓愈卻非常固執,“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還說什麼,雖遭獲嚴譴,亦無怨悔。憲宗很是惱怒,真的要給他嚴譴了--擬治死罪。幸有裴度等人說情,被降職使用,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   到邊遠的南方去任職,在當時看來,和流放也差不了許多。韓愈曾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寫道:“以罪貶潮州刺史,乘驛赴任:其後家已譴逐,小女道死,殯之層峰驛旁山下。”可以看出,已經是人亡家破了。在這樣的情景之下,韓愈被催促著,孤苦悲憤地上路“赴任”去了。有幸的是,行至離京師不遠的藍田縣時,遇到了本族侄孫韓湘,是特意陪同他去潮州的。家人相見,百感交集,悲歌當哭,慷慨激昂地寫了一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 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漳江邊。   膽氣和著悲愴,悽楚雜著激憤,以“沉鬱頓挫”之筆,,以高屋建瓴之勢,道出英雄失路之悲,寫出了風格近似杜甫,變化而自成面貌的歷史名篇。   時隔不久,這首詩就傳到了長安。賈島這時正為著韓愈心鳴不平,看到這首詩,過往今來的詩情、友情,一齊湧上心頭,激動的心情難以自已。磨墨掭筆,一揮而就。同樣寫下了撼心動肺的《寄韓荊州愈》:   此心曾與木蘭舟, 直到天南潮水頭。   隔嶺篇章來華嶽, 出關書信過瀧流。   峰懸驛路殘雲斷, 海浸城根老樹秋。   一夕瘴煙風捲盡, 月明初上浪西樓。   用現代的語句敘述就是:我的心哪一直伴隨著你,水宿風餐,跟隨你直到韓江盡頭。你的一腔忠憤的詩篇引起我強烈共鳴,我寄書慰問,也可以稍釋你淒涼的心愁。路途上,驛道盤山,彎彎曲曲架上雲端;到任所,海潮浸到城根,老樹也為之含秋。終會有一天,這些就要過去,風掃瘴氣散,皓月東昇,朗朗月色灑滿潮州浪西樓。八句詩直如清澈的溪流,字字句句均從丹田洩出。而且兩人詩情相融,詩思相通,字字相酬,句句相應。情真意切,誦之動心。我們不妨多佔些篇幅,對照分析一下。   韓詩說:“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賈詩說:“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緊隨其意。韓詩說:“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賈詩說:“隔嶺篇章來華嶽,出關書信過瀧流。”與之共鳴。韓詩說:“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賈詩說:“峰懸驛路殘雲斷,海浸城根老樹秋。”互訴衷曲。韓詩說:“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漳江邊。”賈詩說:“一夕瘴煙風捲盡,月明初上浪西樓。”勸慰心誠。   所以,後人以為,賈詩酷似和詩,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多了撐的難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