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普外科曾醫生

    你好,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你的這個問題。你說的很對,大腸癌很常見,小腸癌罕見,小腸癌只佔所有胃腸道惡性腫瘤的1%~3%,小腸癌常見的型別為惡性間質瘤,淋巴瘤,腺癌。

    為什麼小腸和大腸間隔這麼近,小腸缺很少發生腫瘤呢,目前的科學研究也沒有弄清楚,只是有一些假說和猜測,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小腸蠕動快,食物停留的時間短。

    小腸快速的蠕動,食物在小腸裡面停留的時間較短,潛在的致癌物質與腸道粘膜接觸的時間也很短,不容易引起細胞癌變。

    2.小腸的腸壁富含淋巴組織

    小腸的腸壁裡面存在大量的淋巴濾泡,裡面有豐富的免疫細胞,能夠存在免疫監視作用,早期消滅可能癌變的細胞。

    3.腸道內的微環境不同

    小腸液的pH呈弱鹼性,pH值約為8-9,不利於細菌的生長,所以小腸裡面細菌含量是非常少的。而大腸裡面還有大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分解食物殘渣,產生非常多的有害物質,對腸粘膜有損害,可引起癌變。

  • 2 # 三甲醫院網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人的重要消化器官小腸很長,全長約600cm,佔胃腸道全長的70%~80%,且其粘膜表面積很大約為200cm2,雖然有如此的長度和如此大的表面積,但是小腸原發性腫瘤很少見,僅佔胃腸道腫瘤的1%~5%。

    小腸惡性腫瘤更為罕見,僅佔胃腸道惡性腫瘤的1%~2%,佔全部惡性腫瘤的0.4%。小腸原發性噁心腫瘤中腺癌最多見,佔27%~58%,其次為類癌,惡性淋巴瘤,肉瘤和小腸惡性間質瘤等。

    據統計資料顯示,西方國家小腸癌的年發病率約為2.2~5.7/10萬人口,平均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上,而且男性稍稍多於女性。最好發部位為十二指腸,佔47%~63%。小腸癌起病隱匿,無特異性症狀和體徵,並且儘管內鏡檢查技術和裝置不斷更新(比如小腸鏡和膠囊內鏡等),但早期診斷仍然困難重重,確診時多數已到晚期。

    小腸癌有哪些症狀?

    小腸癌症無明顯特異性,早期可無任何不適。國內外多個研究資料顯示進展期時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個:

    腹痛

    腹痛是最為常見的症狀。可因腫瘤表面潰爛,刺激腸管引起腸痙攣所引起,也可因腸梗阻或者腸套疊所致。當腫瘤巨大,突入腸腔,可引起腸腔阻塞;腫瘤侵犯腸壁可引起腸管狹窄,梗阻。這類梗阻較多鑑於小腸惡性腫瘤。腸套疊多半是小腸良性腫瘤所致。可急性發作,也可反覆慢性發作。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較常見的小腸癌的晚期症狀,潰瘍型腺癌表面因血管糜爛、破潰可出現陣發性或持續性的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或便血,大便呈現黑便或暗紅色,甚至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長期慢性失血則有貧血。

    腸梗阻

    常是病人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環形狹窄病變常以慢性不全性腸梗阻為主要的小腸癌的晚期症狀,腫塊呈浸潤性生長,使腸腔僵硬、狹窄,出現腸梗阻。病人常有嘔吐,腹脹,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帶有膽汁或血液。

    併發症

    少數惡性腫瘤發展到晚期可形成腸穿孔,引起瀰漫性腹膜炎或可慢性穿孔,形成膿腫或內瘻;腸套疊在惡性腫瘤中相對較為少見。

    得了小腸癌需要做哪些檢查?

    小腸癌鋇劑造影

    小腸鋇劑造影可顯示小腸疾病的部位、範圍等,但陽性率較低。氣鋇雙重造影法,特別是插管法小腸氣鋇雙重造影,使對小腸出血性病變的診斷率提高10%~25%。小腸鋇劑造影對血管性病變幾乎沒有任何診斷價值。

    放射性核素顯像

    放射性核素顯像為非創傷性檢查,主要用於小腸出血的定位,其敏感性強於血管造影。其小腸活動性出血診斷陽性率為40%~50%,但有時會出現假陽性。

    血管造影檢查

    小腸疾病尤其是消化道出血時選擇血管造影檢查。此方法是一種有效的診治方法,只要看到造影劑外滲即可做出明確診斷,並同時進行栓塞治療。但此項檢查受失血速度和檢查時機影響,必須在出血活動期將造影劑注入出血部位的供血動脈才能成功。

    為什麼相比大腸癌的頻頻高發,小腸癌卻罕有發生?

    小腸癌發病率遠低於大腸癌和食管癌、胃癌,明確的原因沒有定論。

    基本共識的原因有:

    1.小腸的蠕動遠遠快於消化道其它部分,食管和胃的蠕動很慢,並且有節律。大腸的蠕動也是很慢,不少人有慢性便秘。而小腸的蠕動是快速的、幾乎24小時在蠕動,並且沒有一定的規律。小腸的高速轉運可能會減少小腸壁與腸內容物中癌症誘導因子的接觸時間。

    2.小腸中細菌含量少,幾乎都是幫助消化的益生菌。

    3.小腸粘膜下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甚至大的淋巴細胞團。淋巴細胞是人體的衛士,可以殺滅細菌、毒素、甚至癌細胞。一旦有異物,早期會被淋巴細胞消滅。

    如何治療小腸癌?

    手術治療

    小腸癌以手術為主,如能早期切除原發病灶,手術治療是最有效的方法。由於手術切除功能性類癌組織是解除類癌綜合徵的最有效方法,所以即使疑有轉移,也應抓住手術機會,積極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切除範圍:空迴腸類癌作包括病變小腸、區域淋巴結和病變腸段系膜的根治性切除術;十二指腸球部<1cm者,可作病變腸段區域性切除、胃空腸吻合;十二指腸水平部<1cm者,可作病變腸段區域性切除,十二指腸空腸Roux-Y形吻合術;但體積較大的類癌或降部類癌應作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化學治療

    小腸癌還可以進行化學治療。對有肝臟等器官轉移者可試用化學療法,常用要物有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阿黴素)、鏈佐星(鏈脲黴素)聯合應用,可望有一定效果,但難以持久。

    日常如何預防小腸癌?

    適當減少能量攝入

    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攝入能量(蛋白質、脂肪還是碳水化合物)的總量與小腸癌發生的危險性有關係,減少總能量的攝入有可能降低小腸癌的發病率。

    減少動物脂肪攝入

    攝入高脂的女性與低脂女性患小腸癌的風險率相比增加了32%,減少食物中動物脂肪的含量是有助於減少小腸癌的發生。

    膳食纖維能吸附致癌物質促進排便

    食物中膳食纖維素能增加糞便量,吸附膽汁酸鹽稀釋腸道內的致癌物,從而能減少小腸癌的發生,因此日常生活中應該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

    吃飯不要太飽

    天氣冷讓人胃口大開,但是“吃多”了不僅擔心發胖,更擔心健康亮紅燈,尤其是晚餐,如果進食不當,過飽、過晚都可能損害人體健康,甚至有可能促進小腸癌的發生。

  • 3 # 家和堂經絡儀

    小腸(SI)是唯一對癌症有高度抵抗性的器官。

      雖然SI佔消化道長度的75%和吸收粘膜表面積的75%,但所有癌症中SI腫瘤佔0.3%~0.5%,胃腸道惡性腫瘤中SI腫瘤佔1%~3%。鑑於與SI鄰近的胃和大腸(LI)相關的癌症頻發,它的這種抵抗力尤其顯著。那麼,為什麼小腸癌發病如此稀少呢?

    得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胃腸道腫瘤內科Michael J. Overman博士表示,他們都是腸道癌症,且彼此相連,但癌症發病率卻顯著不同。如果我們能夠弄清楚小腸癌為什麼如此罕見,那麼也許我們就明白了大腸癌為何如此普遍。

      目前,小腸的可能性保護機制已被提出,相關的幾個假說如下:小腸低強度暴露於快速執行的口腔致癌物

      小腸運輸的速度比結腸快得多,有較少的暴露於可能性致癌物的時間,這使得小腸暴露於快速透過的口腔致癌物的強度低得多。

    微生物菌群較大腸低

      一種假說為,小腸具有與大腸不相同細菌載量,其腔內微生物菌群較大腸密度低,所以沒有菌群降解致癌類物質的效果。

    腔內區域PH值差異

      小腸腸腔內PH值為5~7,不同部位的PH值不同:迴腸PH值高於空腸,迴腸和空腸PH 值均顯著高於十二指腸( P<0 .05) ,其腔內PH值的差異也是SI癌症少有發生的一個緣由。

    免疫細胞

      小腸比結腸上皮有更多的免疫細胞,這也許使得小腸對癌症有更好的免疫防禦相關性。

      這些假說在2004年10月的《癌症預防中心》期刊上的一篇文章:Small bowel malignancies: why are they so rare?得以證實;

      另在2016年8月一項發表在Cell子刊《Trends in Cancer》上的研究中也提出過以上相關內容。

     除此之外,小腸、大腸幹細胞及致癌途徑----相似但顯著不同,具體表現為:

      小腸和大腸的上皮幹細胞位於腸隱窩底部,他們是癌症起源的潛在細胞,但同時又表現出顯著的生物學差異,如這些細胞的基因組複製頻率。

      小腸癌和大腸腺癌在基因突變圖譜中展現出顯著的表型差異。典型的結直腸腺瘤-癌序列在小腸腺癌中也存在,但KARS、SMAD4和TP53基因突變和微衛星序列不穩定性的多途徑演變是結直腸癌不同於小腸癌的一大原因。

      分子研究表明,最大的區別是人類結直腸的第一個致癌基因----結腸腺瘤性息肉病(APC)的突變率。90%的結直腸癌有APC基因突變,在小腸癌中突變率僅佔15%。

      APC腫瘤抑制守門基因功能的缺失在SI癌症中非常罕見。APC基因突變的稀有性是小腸腫瘤生成的固有特點。

    因此,小腸和大腸幹細胞間的關鍵分子和表型差異也是SI癌症少有發生的一大因素。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5521350>

      <http://www.cell.com/trends/cancer/fulltext/S2405-8033(16)30062-0>

      http://www.cancer.org/acs/groups/cid/documents/webcontent/003140-pdf.pdf

      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282684-overview#showall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6933/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37709_3

  • 4 #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小腸是人體裡最長的器官,大概5-6米長,它佔整個胃腸道的75%左右,但它的腫瘤發生率只佔胃腸道腫瘤的3%~6%,它的惡性腫瘤發生率只佔胃腸道惡性腫瘤的1%。小腸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人體所需要的三大營養物質: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都是小腸吸收的。小腸內含有消化食物所需要的膽汁、胰液和小腸液,這些消化液消化能力非常強,含有多種消化酶,酸鹼度成明顯鹼性。

    臨床實踐中,我所在的醫院是國家大型腫瘤專科醫院,尤其胃腸道腫瘤是特色科室,每年遇到的小腸癌都是個位數,並且90%以上都是小腸的近端,十二指腸癌,幾乎沒有遇到過空腸和迴腸的癌症。

    小腸癌發病率遠低於大腸癌和食管癌、胃癌,明確的原因沒有定論。基本共識的原因有:

    1、小腸的蠕動遠遠快於消化道其它部分,食管和胃的蠕動很慢,並且有節律。大腸的蠕動也是很慢,不少人有慢性便秘。而小腸的蠕動是快速的、幾乎24小時在蠕動,並且沒有一定的規律。小腸的高速轉運可能會減少小腸壁與腸內容物中癌症誘導因子的接觸時間。

    2、小腸中細菌含量少,幾乎都是幫助消化的益生菌。

    3、小腸粘膜下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甚至大的淋巴細胞團。淋巴細胞是人體的衛士,可以殺滅細菌、毒素、甚至癌細胞。一旦有異物,早期會被淋巴細胞消滅。

    小腸癌(小腸腺癌)發病率很低,但是也有發生。基本是小腸近端,十二指腸降段附近。小腸癌的診斷基本也是透過胃鏡發現,因為胃鏡檢查可以看到十二指腸內情況。另外,腹部CT也可以觀察到十二指腸佔位,腸壁增厚。但是普通的結腸鏡是不能發現小腸病變的。

    小腸腺癌的治療方法,基本和胃癌、大腸癌方案大同小異。早中期主要是根治性手術治療,晚期主要是化療。小腸癌的化療方案沒有標準方案,沒有臨床指南,依照大腸癌的化療方案進行,但預後不如大腸癌。

    小腸腫瘤除了小腸腺癌以外,還有小腸間質瘤是比較常見的,發生部位可以是小腸任何腸段,可以在腸壁,也可以在小腸繫膜。還有小腸淋巴瘤也是相對常見的小腸腫瘤,主要發病部位,在小腸末段,就是迴腸末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知己?你擁有了嗎?